14 苏轼词二首 同步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苏轼词二首 同步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6: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偓佺(wò
quán) 
欹枕(qī)   
忍俊不禁(jīn)
B.杳杳(yǎo) 
 
奇葩(bā)  
 
戛然而止(jiá)
C.天籁(lài)
熨帖(yùn)
渎于职守(dú)
D.整饬(shì)
料峭(qiào)
时乖命蹇(jiǎn)
答案 A 
解析 B项“葩”读“pā”。C项“熨”读“yù”。D项“饬”读“c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吟啸  
雌雄  滥芋充数  狼狈
B.蓑衣
庇护
不枝不曼
芒鞋
C.孤鸿
亘古
有侍无恐
萧瑟
D.洞悉
快哉
自出机杼
浩然
答案 D 
解析 A项“芋”应为“竽”。B项“曼”应为“蔓”。C项“侍”应为“恃”。
3.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案 A 
解析 A项属于豪放派风格的词,B、C、D三项均属婉约派。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4.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5.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076)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望,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南乡子[注]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 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 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6.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梅”字,但通篇透露着梅花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7.“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写寒雀争闹枝头看花,是从侧面表现了梅花之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月明”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指奸佞小人。在明月与浮云的矛盾中,抒发了词人对小人当道、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夜来”句中,写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②“月明”句,借眼前之景,暗寓小人当道,才高遭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