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17: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月考综合卷
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dàn yǎ fǔ làn huǎng rán bèn zhuō
shāo wēi mán yuàn sī suǒ fāng àn
二、我会写同音字。(4分)
yuè zhì kòu bó
喜( ) 旗( ) ( )头 单( )
跳( ) ( )度 日( ) ( )子
超( ) ( )理 ( )留 ( )大
批( ) 导( ) 豆( ) 反(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壮:A.强壮。 B.雄壮,大。 C.加强,使壮大。
气壮山河( ) 年轻力壮( ) 壮大声势( )
2.临:A.来到,到达。 B.靠近,对着。 C.临近,临到。
居高临下( ) 临阵磨枪( ) 身临其境( )
3.绝:A.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B.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C.极,最。
绝大部分( ) 弹尽粮绝( ) 引上绝路( )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4分)
1.天上 (指各种颜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 (形容数量很庞大)的灯火一片红。
2.同学们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地观看了爱国电影,接着听了战斗英雄的报告,个个 (比喻情绪高涨、激动)。
五、下面的词语都表示“看”,你能根据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吗 (4分)
端详 凝视 瞻仰 眺望
1.她捧着儿子的相片( )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手。
2.我站在楼顶四处( ),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4.她坐在那里( )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缩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大家的心一样。(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3.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 掌声。(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句子变成比喻句)
4.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改为反问句)
七、根据《开国大典》一文的顺序,排列下面句子。(7分)
(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阅兵式完毕,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 )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八、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0分)
1.积累填空。(3分)
(1)“祖宗疆土,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描写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七律·长征》是 同志于1935年9月写的诗。本文的作者不仅是一位 家、 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 主义和革命 主义精神。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 。这句话体现了五位壮士 的情感。
(3)《丁香结》一文分别从 、 、 、 、 描写了丁香花。
九、阅读理解。(26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 ”画出文段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分)
2.用“ ”画出本文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本文段中的拟人句。(2分)
3.加点句中的“无边的绿毯”是指 ,“白色的大花”是指 。这句话流露出作者 之情。(3分)
4.文段主要写了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分)
5.如果你置身于“这种境界”,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请用“既……又……,既……又……”写下来。(3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在雷管上,“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说:“我来!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指导员眼里含着眼泪说:“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前进。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炸药包放低了炸不着桥上的碉堡,放高了又没有支撑点,董存瑞急得团团转。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墩上凿啊凿,想凿出个洞来,但混凝土桥墩非常结实,怎么凿也无济于事。
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地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朱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1.本文主要写了 的故事。我能据此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四字词语。(2分)
(1)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 ( )
(2)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 ( )
3.读文中几处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3分)
(1)这几句话主要从 、 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
(2)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董存瑞是一个 的人。
4.分别从文中摘录一个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4分)
(1)1948年5月25 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5.“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意思是 。
和董存瑞具有同样品质的英雄人物还有 、 等。(3分)
十、习作。(30分)
题目:假如我是
提示:大自然是美妙的,如果你是动物或植物的一种,那么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一写吧。
要求:语句通顺,想象合理,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淡雅 腐烂 恍然 笨拙 稍微 埋怨 思索 方案
二、悦跃 越 阅 帜 制 治 致 叩 蔻 扣 寇 薄 脖博 驳
三、1. B A C 2. B C A 3. C A B
四、1.五颜六色 千千万万 2.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五、1.端详 2.眺望 3.瞻仰 4.凝视
六、1.在山路上,躺着尸体。
2.虽然大家的语言不同,但大家的心一样。
3.示例:雷鸣般的
4.丁香结,这三个字怎能不给人许多想象呢
七、4 1 5 3 7 2 6
八、1.(1)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2.(1)毛泽东 政治 军事 诗人 艰辛 英雄 乐观
(2)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3)生长环境 开放态势 花的气味 花的形状 花的颜色
九、(一)1.清鲜 明朗 柔美 惊叹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草原 羊群 对草原美景的喜爱、赞美
4.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愉快
5.示例:这种境界,既使人沉浸,又使人震撼;既使人愿意静静欣赏,又让人想高歌一曲。
(二)1.示例:1948年5月25 日,董存瑞舍弃生命完成了炸碉堡的任务,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2.(1)一鼓作气 (2)心急如焚
3.(1)语言 动作 (2)对党忠诚、勇于承担责任、甘于奉献
4.(1)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
(2)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
5.为了祖国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不会磨灭,会永远流传 示例:杨靖宇 赵一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