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
第1课时 水的组成
1. 【实验1】 水的电解
(1) 实验装置:见教材P59图2-28,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2) 实验现象:通电(直流电)后电极上产生 ,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3) 气体的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证明是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证明是 。
(4)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 和 ,由此可推断出水是由 和 组成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
2. 【实验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据课堂演示实验及教材P60图2-30回答问题)
现象及结论: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 ,烧杯内壁凝结有 ,说明氢气与空气中的 发生 反应生成了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也说明了水是由 。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要 ,操作方法见教材P59图2-29。点燃氢气时,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 ,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说明气体 。
1.
(2023·广州改编)如图,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题
A. a管和b管中气体质量比约为2∶1
B. a管中的气体能燃烧
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2. 小红对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检验氢气的纯度(如图) 听到声音很 说明氢气已纯净
② 点燃纯净的氢气 产生 火焰
③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说明有 生成
④ 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外壁 说明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和综合利用
1. 天然水和自来水都含有杂质,属于 物,一般认为蒸馏水属于 物。浑浊的水(如泥水)中肯定含有 的杂质。如果某个水样加热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那么其中一定含有 。
2. 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水源进水加 沉降 加 储水供水。
3. 溶有较多含 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不含或仅溶有少量含钙、镁离子的可溶性物质的水称为 。这两类水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的危害详见教材。
4. 过滤是将 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仪器和用品是 ,装置如教材P62图2-33所示;操作要领:“一贴”指 ;“二低”是 ;“三靠”指 。
5. 有些净水器是利用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 和 ,达到净水的目的。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主要含 ,是一种人造的 的固体物质,具有很强的 。水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法是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特定的蒸馏装置,加热水至 ,再将水蒸气 ,收集得到蒸馏水。
6.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 的意识,养成 、 、 的良好习惯。
1.
(2024·辽宁改编)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使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B. 海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得到淡水
C.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 D. 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2. (2023·青海改编)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农业和园林灌溉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
C. 煮沸后的自来水是纯水 D. 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3. (2024·广西)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其净水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沉降 D. 吸附
4. (2024·内江)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D. 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5. 当自来水送到家庭之前,自来水厂通过加入 将悬浮的 沉降,过滤,最后还需加 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
第1课时 水的组成
1. (2) 气泡 1∶2 (3) 氧气 淡蓝 氢气 (4) 氢气 氧气 氢元素 氧元素 H2OH2+O2 分解 2. 淡蓝 热 水雾 氧气 化合 H2+O2H2O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验纯(或检验纯度) 较纯 不纯
1. A 2. ① 小 ② 淡蓝色 ③ 水 ④ 烫手(合理答案均可)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和综合利用
1. 混合 纯净 不溶性 可溶性物质 2. 絮凝剂 过滤 消毒剂 3. 钙、镁离子的可溶性物质 软水 4. 不溶于液体 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盛放待过滤物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的中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末端的尖嘴部分紧靠(或紧贴)烧杯内壁 5. 颜色 异味 碳 黑色多孔 吸附性能 蒸馏 沸腾 冷凝 6. 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 防止水污染
1. D 2. B 3. D 4. C 5. 絮凝剂 固体 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