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随堂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随堂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17: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或查阅资料回答)
(1) 金属一般都具有    光泽,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    体。若为整块金属,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如    、    等,而铜为    色,金为    色。
(2) 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    性和    性,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    。
(3) 金属的密度:锂、钠等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其余大多数密度较大。
(4) 不同金属的硬度相差较大,最硬的是    ,常作水龙头的镀层;钠很    。
(5) 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熔点最高的是    ,熔点最低的是    。
2. 金属能与    反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镁、铝、铁、铜等很多金属能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在常温下,镁、铝等金属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 B. 金属都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C.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锡 D.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2. 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D.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黄河流域出土的阳燧(铜制的凹面镜)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使用时将凹面镜对着阳光,把艾绒放于焦点部位引火。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    (写一点),用艾绒而不用其他木材取火是因为              。
第4题
4. 如图所示,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及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1. 金属能与    反应。如铁和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发生的反应都是由一种    跟一种    作用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这样的化学反应叫做       。锌与稀硫酸也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可用      发生装置制气,用    法或       法收集。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 铁单质能与硫酸铜溶液作用。用砂纸打磨铁丝并绕成螺旋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                      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我国早在    时期,古籍《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我国是     的先驱。
1. (2023·怀化)向Cu(NO3)2溶液中分别加入金属X、Y,反应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Cu>X>Y B. X>Cu>Y C. X>Y>Cu D. Y>Cu>X
2. (2023·衡阳)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Zn
B. 若滤液不为蓝色,则滤液中可能不含MgCl2
C. 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Mg
D. 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3.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CaCO3+H2O+CO2Ca(HCO3)2  B. CuCl2Cu+Cl2↑
C. 3CO+Fe2O32Fe+3CO2  D. Cl2+2NaBr2NaCl+Br2
4. (2024·威海)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
第3课时 合金及其应用

1. 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纯金属很难满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特殊要求。因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具有     的“新型金属”——合金。
2. 在金属中加入    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形成合金。如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    是由    等元素形成的合金。生产生活中最常见、应用广泛的钢和生铁是由    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3.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     ,生铁    ,韧性    ,一般用于    。钢的含碳量为     ,其性能比生铁    ,主要表现在钢较    ,有    性、良好的        ,机械性能    ,可以锻、轧和铸造。
4. 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    ,多数合金的熔点    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5.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     。
6. 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特性是    ,用途有                  ;焊锡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特性是          ,用途有              。
7. 举例说明钢铁的用途:       。
1.     
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钢 B. 金刚石 C. 焊锡 D. 硬铝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C. 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属于纯净物  B. 合金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C. 可通过灼烧来区分黄铜和黄金  D. 废弃合金不需要回收利用
4. 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两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5. (2023·怀化改编)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某铜锌合金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进行计算:
第5题
(1)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 稀硫酸中硫酸质量占稀硫酸质量的百分率。
第2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1) 金属 固 铁 银(合理答案均可) 紫红 黄 (2) 导热 导电 延展 银(或Ag) (3) 小 (4) 铬 软 (5) 钨 汞 2. 氧气 致密的氧化铝膜 4Al+3O22Al2O3 2Cu+O22CuO
1. A 2. D 3. 延展性(合理答案均可) 艾绒的着火点比木材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燃烧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瓶底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及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1. 稀硫酸(或稀盐酸等合理答案均可) Fe+H2SO4Fe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氢 固液常温型 排水 向下排空气 2.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置换 西汉 湿法冶金
1. B
2. D 解析: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氯化铜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氯化镁与锌不反应。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还含有氯化铜,锌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只含有Cu,A的说法错误;若滤液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不含氯化铜,但氯化镁与锌不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Cl2和ZnCl2,B的说法错误;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氯化镁与锌不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Zn,一定没有Mg,C的说法错误;氯化铜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D的说法正确。
3. D 4. 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g+23.4g-28.3g=0.1g。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H2SO4FeSO4+↑
= x=2.8g
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00%=56%。
答: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
第3课时 合金及其应用
1. 特殊性能 2. 其他元素 青铜 铜、锡 铁、碳 3. 2%~4.3% 坚硬 差 铸造 0.03%~2% 优越 硬 韧 延展性和弹性 好 4. 大 低于 5. 合金 6. 铁、铬、镍 耐腐蚀 制造医疗器械、化工设备、日用品等 锡、铅 熔点低、能粘接金属 焊接电子元件、金属片等 7. 制造铁丝、铁轨、剪刀、刀、电视铁塔等(合理答案均可)
1. B 2. D 3. C 4. 含碳量 5. (1) 0.2 (2) 解:设5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Zn+ZnSO4+↑
= x=9.8g
稀硫酸中硫酸质量占稀硫酸质量的百分率为×100%=19.6%。
答:稀硫酸中硫酸质量占稀硫酸质量的百分率为19.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