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à zhóu pù shài yuè pǔ qín xián
wén máng sī lǚ chún shú qín jiàn
二、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
A.擅长 B.好 C.容易 D.熟悉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
A.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B.众多 C.声音响亮
3.今乃掉尾而斗。 ( )
A.回;转 B.互换 C.摆动,摇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5分)
宁静 平静 幽静 激动 打动 感激 同情 可怜
《月光曲》一文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时,心情是( )的。当他走近茅屋,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相互体贴的深情( )了。当他走进茅屋,看到兄妹俩十分贫穷,而姑娘又是个盲人,心里充满了对盲姑娘的( )。当他弹完一首曲子,感到遇到了知音时,心情非常( )。因此,他决定再弹一首。
四、补全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填空。(7分)
黄钟( )( ) 画( )点( ) 栩栩( )( )
笔走( )( ) 巧夺( )( ) 余( )绕( )
1.上述词语中, 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寻味;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2.他很喜欢捏泥人,而且捏出来的泥人个个 。(选词填空)
五、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6分)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 )
A.这两句话主要表现这家人很穷,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凄凉。
B.在月光的照耀下,破旧的茅屋也显得有诗意,这样的美,使得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贝多芬也同情这对兄妹,于是再弹了一曲。
C.写月光的环境描写和贝多芬弹琴没有关联,可以去掉这里环境描写的内容。
2.①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②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
A.两句话都用来表明作者对京剧表演方式的评价。
B.两句话都强调了京剧表演重虚轻实的艺术特点。
C.两句话都引用了俗语或古诗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D.两处画线部分可以交换位置而不影响原句意思。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为陈述句)
2.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改为转述句)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成现代汉语)
4.兄妹俩被巧妙的琴声陶醉了。(修改病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 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2.《月光曲》一文既表现了贝多芬 ,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还要依靠 。
3.《京剧趣谈》一文通过介绍京剧中“ ”和“ ”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 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
八、阅读理解。(25 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霎时间”表示时间极短,请你也写出几个类似的三字词语。(3分)
2.请用“ ”在文段中画出人物想象的内容。(1分)
3.按要求填写。(6分)
(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 ”一词写出了波光的形态;“ ”一词写出了月光照射的范围。皮鞋匠在想象到这一画面时,音乐家所弹的音乐曲调应该是 的。
(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句子中主要写的事物是 ;句中描写月亮动态的词是: ;描写微云形态的词是: 。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月光曲》音乐旋律的变化特点。(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 )、( )、( )、(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将下列短语按正确顺序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分)
激愤的倾诉 深沉的叹息 倔强的呐喊 伤心的哭泣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1分)
3.用“﹏”画出第4 自然段中描述琴声的句子。(1分)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童年时的阿炳,中秋之夜在二泉边赏月时师父告诉他 。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了 。最后阿炳用二胡 ,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 》。
5.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难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4分)
九、习作。(30分)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跳舞、唱歌、画画、变魔术、剪纸、钓鱼……
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写之前想一想:
1.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 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2.怎样来写你的拿手好戏 哪些内容先写 哪些内容后写
3.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 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
参考答案:
一、画轴 曝晒 乐谱 琴弦 文盲 丝缕 纯熟 琴键
二、1. B 2. A 3. C
三、幽静 平静 打动 同情 激动
四、大吕 龙 睛 如生 龙蛇 天工 音 梁
1.余音绕梁 巧夺天工 笔走龙蛇
2.栩栩如生
五、1. B 2. B
六、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就“完”了。
2.一个姑娘说,那首曲子多难弹啊!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3.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了,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七、1.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2.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3.马鞭 亮相 喜爱 强烈自豪感
八、(一)1.示例:一刹那 转眼间 一瞬间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3.(1)微波粼粼 洒满 清幽舒缓
(2)月亮 升、穿过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4.由清幽舒缓到气势逐渐增强,再到高昂激越。
(二)1.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3.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许多的声音 倾吐自己的情怀 二泉映月
5.示例:只要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