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闽,故隶周者也 隶:奴隶
B.其途或逆坂如缘
坂:山坡,斜坡
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
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
埃壒:尘埃,尘世
【解析】 “隶”译为“隶属”。
【答案】 A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粤之太末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A项,“粤”同“越”;B项,“颁”通“斑”,须发斑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三山者鼎趾立
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解析】 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答案】 D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A.为亭于其处
B.闽,故隶周者也
C.其路在闽者
D.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解析】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5.下面各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福州治侯官 治:以……为官署所在地
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集中
C.其城之内外皆涂
涂:道路
D.佛、老子之徒
徒:……的人
【解析】 徒:徒弟。
【答案】 D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A.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
B.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解析】 B项与例句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和“丰”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A项,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C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全部看到。D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答案】 B
7.下面关于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B.文章第二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作了铺垫,思路缜密。
C.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含蓄蕴藉。
【解析】 “在城中道山之上”误,据原文“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可知“道山”是道家之山。
【答案】 C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们竞相以房屋的巨大壮丽相夸耀,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扩大他的住宅。
(2)既让那里的城邑焕然一新,又使其教学方式改变,并且他的余功又在于修建道山亭。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 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串等。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 辟: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
同:相同,一样
C.州为不治矣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
材:有才能的
【解析】 同:附和,赞同,动词
【答案】 B
★10.(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解析】 D项,连词,表目的。A项,代词/助词,主谓之间;B项,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C项,由/对于。
【答案】 D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②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③追究原因。⑥明确蔡君日后升官应尽的责任。
【答案】 C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解析】 推导刚好相反,原文针对的是州从事,此题针对的却是公卿大夫。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情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一律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
(2)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
(3)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作自己的事。
【参考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一律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作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个有才干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大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作从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四、语言表达
1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经打乱,请给下列句子排序,只写序号。
①曾巩受僧道主持邀请为其寺观撰写记文
②更奇怪的是,他如此来写,僧道们居然也并不介意
③曾巩却反而借题发挥,为儒学张目,委婉地批评佛道,这本来就很奇怪。
④这说明,一方面,曾巩的记文确实写得好,能够为寺观增辉
⑤反而一再邀请他撰写此类记文
⑥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⑦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儒者与僧人道士之间并非水火不相容
⑧他们虽然各执己见,但是也能够彼此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排序时要注意一些词语,如“却反而”“更奇怪”“反而”“这说明”“一方面”“另一方面”“并非”“而是”等。
【答案】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15.(2013·安徽高考)在某班宣传交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的能力。①处,后文路萍的语言提示①处的主要内容应是责问路萍闯红灯,但表达要委婉、得体。②处,根据下文“是不该跟着别人抢”,提示②处是关于抢红灯的话题,谈抢红灯的害处。③处,继续上文抢红灯的话题,结合后文“你讲的在理”说明此处应是遵守交规,不抢红灯的好处。
【答案】 (示例)①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
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
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