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一封进谏的奏章,清早奏给皇上,晚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就被贬谪到八千里路外的潮阳。我本想替圣上除掉有害的事情,岂肯因为年迈衰老而顾惜自己的老命呢?浓浓的云雾横阻在秦岭上空,不见家在何方;大雪拥塞蓝关,连马也不肯前进。我知道你远道赶来是有用意的,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
赏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 )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有鹦鹉飞到其他山栖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鹦鹉想: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好几个月后,山中起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蚍蜉(pí
fú) 卓效(zhuō)
遁迹(dùn)
宝藏(zànɡ)
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
羸弱(léi)
污垢(ɡòu)
C.雨霁(jì)
嵩山(Sōnɡ)
沮丧(jǔ)
睢阳(suī)
D.秩序(chì)
载重(zài)
遏制(è)
髯客(rǎn)
解析: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B.此矢所以志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解析:A项“常”通“尝”,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
答案:D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诵嵩所读书
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赴矣
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解析:B项古今意义均为“喜爱学习”。A
( http: / / www.21cnjy.com / )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必以其言为信 B.其亦不达于理
C.城陷而虏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解析:C项,虏:意动用法,被俘虏。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信,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日月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一)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嫉:嫉妒
B.延霁云坐
延:延请
C.以示贺兰
示:指示
D.此矢所以志也
志:标识
解析:C项,示:让……看。
答案:C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
B.虽
C.因
D.所以
解析:D项均为“用来……的”。A项,之: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去,到。B项,虽:表让步,虽然/表假设,即使。C项,因:副词,于是/副词,趁机。
答案:D
7.作者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节刻画南霁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拔刀断指 射塔明志 疾恶如仇 忠贞刚烈
8.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喜欢南霁云勇敢豪壮,不听他的话,硬要把他留下。
(2)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答案:(2)抽出箭来射佛寺的宝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依:跟随
B.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细:详细
C.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立:站着
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诣:去、到
解析:C项,立:立即,马上。
答案:C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因”,都是连词,于是。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C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D项“为”,①介词,“何为”即“为何”;②动词,写。
答案:B
11.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张巡“才能超人”的一项是( )
①好学无所不读 ②因诵嵩所读书,尽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错一字 ③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④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⑤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⑥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解析:①不是写张巡的,是写于嵩的。③是从于嵩的角度来说的,不是直接表现张巡的才能。⑥写张巡的气节,不是才能。
答案:D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于嵩)因为张巡的缘故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
(2)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巡)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
(3)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武人把那块土地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韩 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③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圬者:泥瓦匠。圬,涂抹、粉刷墙壁。②镘:泥瓦匠抹墙的工具。③屋食:房租和伙食费。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言,约而尽 约:简要
B.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理:治理
C.然吾有讥焉
讥:讥笑
D.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亡道:无道
解析:C项,讥:责备、批评。
答案:C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B.①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①吾以是观之
②吾从而师之
解析:B项均为“介词,拿、用”;A项,动词,是/动词,认为;C项,连词,至于/表假设,如果;D项,指示代词,这件事/人称代词,他。
答案: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人公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镘做工谋生,租住在雇用他的人家中。
B.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议论的杂文。
C.本文肯定自食其力的人,鞭挞“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富贵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作者借一个弃官操镘、自食其力的圬者之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和“独善其身”的主张。
解析:D项,“独善其身”的主张有误。
答案:D
16.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镘
易
能
可
力
焉
又
诚
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功
取
其
直
虽
劳
无
愧
吾
心
安
焉
夫
力
易
强
而
有
功
也
心
难
强
而
有
智
也
答案: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
②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合理的。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的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四、能力迁移
17.(爱)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
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爱慕、欣赏)
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爱护)
解析:A项,爱护;C项,爱惜,吝惜;D项,喜爱、喜欢。
答案:B
18.(以)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②宋人执而问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以 ③以刀劈狼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⑤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⑦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⑨士大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A.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解析:①动词,认为;②名词,原因;③④⑨动词,用;⑤介词,在;⑥⑦介词,因为;⑧连词,表目的,用来。
答案:B
19.(句式类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妪,先大母婢也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C.大王来何操
D.余威震于殊俗
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判断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20.(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
(示例二)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21.(语言运用)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谈谈你认为“囧”的古义和今义哪个更合理?
据网友考据,“囧”较早出处是在《韩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这里的“囧”是闪亮、发光之意。也有网友称,囧还有更早的出处,在甲骨文中就出现过指窗户明亮,与现在流行词“尴尬”的含义完全不同。现在的“囧”字有“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古义主要是这个字的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形状而言,它像一个窗户,所以就有了明亮的意思;现在今义赋予了它更加写意的表情,把它想象成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更加形象,增添了更多的感彩,所以今义更好。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译文: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评析: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先进》)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