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一居士传 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六一居士传 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7: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迁谪(zé)  佚名(yì)  讫(qì)   号哭(háo)
B.相称(chèn)
牵累(lěi)
灾难(nàn)
骸骨(hái)
C.轩辕(xuān)
珪石(ɡuī)
憔悴(cuì)
恻然(cè)
D.涿鹿(zhuó)
讥诮(qiào)
颍水(yǐnɡ)
夙愿(sù)
【解析】 “谪”读“zhé”。
【答案】 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组:印绶
B.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难道
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声
D.吾负三宜去
负:负责
【解析】 负:担负,引申为具备。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D项,其:副词,表反问语气。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乎:前一个为介词,表处所;后一个为介词,表比较。B项,之:前一个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为助词,相当于“的”。C项,以:前一个是连词,表目的;后一个是介词,表原因,相当于“由于”。
【答案】 D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B.吾其何择哉
C.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D.此吾之所以志也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却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被贬官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更换
C.吾素慕之
素:本来
D.而讫无称焉
讫:最终
【解析】 素:常常。
【答案】 C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乃:表转折,却。A项,且:表并列/况且;B项,而:表修饰/表并列;C项,焉: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谪居滁山,改号为“六一居士”的情况,直接点题。
B.作者把“三宜去”放到结尾,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恻然哀之”,从而能够得到皇帝的怜悯,重新启用他。
C.全文的主旨,其实就是文章的结尾,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不贪恋富贵,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
【解析】 “重新启用他”错,文章没有此意。
【答案】 B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2)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李一足传
王猷定
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驾牛车,车中置一柜,藏所著诸书,逍遥山水间。所至人争异之。
天启丁卯至大梁,与鄢陵韩叔夜智度交。自言其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诸生,贫甚,称贷于里豪;及期,无以偿,致被殴死。时一足尚幼,其母衔冤十余年。姊适人,一足亦婚,母召其兄弟告之。一足长号,以头抢柱大呼。母急掩其口。不顾,奋身而出,断一梃为二,与弟各持,伺仇于市,不得;往其家,又不得;走郭外,得之。兄弟奋击,碎其首。仇眇一目,抉其一,祭父墓前。归告其母,母曰:“仇报,祸将及!”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时姊夫为令于兖,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之。会姊夫出,姊见之,惊曰:“闻汝击仇,仇复活,今遍迹汝,其远避之。”为治装,赠以马。一足益恚恨,乃镌其梃曰:“没棱难砍仇人头。”遂单骑走青齐。海上见渔舟数百,泊米市,一足求载以济。遂舍骑登舟,渡海至一岛,名高家沟。其地延袤数十里,五谷鲜少,居民数百户,皆疍籍,风土淳朴,喜文字,无从得师。见一足至,各率其子弟往学焉。其地不立塾,晨令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则童子揖而退。明日,复来。居数年,积钱盈室。辞去,附舟还青州,上狭邪。不数日,钱尽散,终不及私。
甲申后,闻一足化去。先一日,遍辞戚友,告以远行。是日,鼻垂玉筋尺许,端坐而逝。袖中有《周易全书》一部。
论曰:古今传神仙事多怪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足为报父仇遂仙去,然则神仙必由于忠孝哉!吾独怪其以击仇不死,悲愤穷蹙,竟窜身海外,复极幽遐辽远之游。夫岂专避祸亦其之所存终不能一息安也卒之既化而持梃观水得道之后此心不忘不亦悲乎然事之济否则天也子房博浪之恨千载而下可胜道哉!
(节选自《清代散文名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称贷于里豪        称贷:举债
B.以头抢柱大呼
抢:碰、撞
C.一足益恚恨
恚:恼怒
D.竟窜身海外
窜:流窜
【解析】 窜:躲藏。
【答案】 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好读书,尤精于《易》
称贷于里豪
B.所至人争异之
时姊夫为令于兖,往从之
C.自言其父为诸生
为治装,赠以马
D.遍辞戚友,告以远行
吾独怪其以击仇不死
【解析】 B项,代词,他。A项,介词,对;介词,向。C项,动词,是;介词,给。D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B
11.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李一足“有仇必报”性格的一组是(  )
①时一足尚幼,其母衔冤十余年 ②不顾,奋身而出 ③兄弟奋击,碎其首
④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⑤乃镌其梃曰:“没棱难砍仇人头。” ⑥遂单骑走青齐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 ①写李一足的母亲向他隐瞒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因,④写李一足报仇后去避祸,⑥写李一足知道仇人没死并正在找他报仇后,一个人逃往青齐。这三句都不能表现李一足“有仇必报”的性格。故选B。
【答案】 B
★1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一足家世不详,家人除了母亲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容貌清瘦,眼球是方形的,没有胡须。
B.李一足在高家沟做了几年老师,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后来回到青州,不几天的工夫,就把钱尽散,没有留下一点给自己。
C.李一足父仇已报,让弟弟带着母亲徙居他地,自己也相继到达于兖、青齐、高家沟等地。
D.虽然李一足有寻仇报仇的经历,但从他一生的历程来看,他其实是一位喜欢读书写作、有道家风范的读书人。
【解析】 只有少许胡须。
【答案】 A
13.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遍迹汝,其远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则童子揖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夫岂专避祸/亦其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终不能一息安也/卒之既化/而持梃观水/得道之后/此心不忘/不亦悲乎/然事之济否则天也/子房博浪之恨/千载而下/可胜道哉!
(2)①现在他到处在搜寻你的踪迹,你还是到远处躲避他吧。
②(每天早晨让)学生拿一枚铜钱拜见老师,老师在他的手掌上写一个字来教他,然后学生作揖告退。
【参考译文】
李一足,名叫夔,对他的家世不是很清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母一姐一弟弟。李一足容貌清瘦,方形眼仁,少量胡须。一生都不喜欢接近女人。喜欢读书,尤其精通《易经》,另外对星历医学占卜之类的学问也很在行。外出经常驾着牛车,车上放一个柜子,所珍藏的都是他写的一些书籍,整天在山水间逍遥自在。所到的地方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人。
天启间丁卯年李一足到大梁,和鄢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韩叔、夜智度等人交往。
自己说他的父亲是诸生,家里很贫穷,向乡里豪强借高利贷,到了期限,没有还高利贷的钱,最后被殴打致死。当时李一足还很幼小,他的母亲含冤负屈十多年。到姐姐嫁人了,他也结了婚,母亲把他们兄弟二人叫来告诉了他们(父亲的死因)。李一足号啕大哭,用头猛撞门柱大喊。母亲急忙捂住他的嘴。他不回头,挺身而出,将一根棍子一断为二,和弟弟一人拿一根,在集市伺机寻找仇人,没有找到;到仇人家,又没有找到;走到城外,终于找到了仇人。兄弟奋力击打仇人,打碎了仇人的脑袋。仇人瞎了一只眼睛,挖出另一只眼睛,在父亲的坟前祭拜。回来告诉母亲,母亲说:“大仇已报,灾祸恐怕就要来了!”于是他让弟弟带着母亲远走到别的地方,自己就和他们告别了。
当时李一足的姐夫在兖州做县令,于是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就去投奔他们。恰好姐夫不在,姐姐见到他,惊慌地说:“听说了你报仇的事情,可是仇人又活了,现在他到处在搜寻你的踪迹,你还是到远处躲避他吧。”就给他置办了行装,还送了一匹马给他。李一足更加愤恨,就在那根棍子上刻上一行字:“砍掉仇人的头颅恐怕会很难了。”于是一个人骑马逃到了青齐地界。海上有几百条渔船,有停靠在米市的,他就央求人家载他过海。于是舍弃马匹登上了小船,过海到了一个岛上,叫高家沟。这个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多少五谷,居民有几百户,都是疍家人,风俗人情淳朴,喜欢文字文化,又没有老师。他们见一足来了,都带着他们的孩子拜一足为师学习。这个地方没有学校,(每天早晨让)学生拿一枚铜钱拜见老师,老师在他的手掌上写一个字来教他,然后学生作揖告退。第二天,再来。过了几年,李一足积攒的钱堆满了房间。然后他就辞别离去,搭船返回青州,去小街曲巷。不过几天,钱就散尽了,没有留下一点给自己。
甲申年后,听说一足死了。死前一天,他辞别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的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说是要出门远行。这天,他的鼻孔里垂下了一尺多长的玉筋,端坐着死了。袖子中藏有一部《周易全书》。
笔者论说:从古至今流传的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仙的事情大多荒诞不经。李一足为报父仇而成仙而去,但是成神仙必定要通过忠孝吗!我只是对他没有打死仇人,反而悲愤穷困,最后只能躲藏到海外,逃到了那无比荒凉遥远的地方的事情感到奇怪。他逃到那里哪里只是为了避祸,那里也是他得以存活下来的地方,最后落得个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的下场。最后才醒悟过来,但还念念不忘报仇的事情。在得道以后,这种想法还没有舍弃,不也是很悲痛的一件事情吗?但事情能否成功全看天意。张良在博浪沙中没有击中秦始皇的遗憾,千年以来怎么能够说得完呢!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是一副写在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的对联,请你根据上下联的关系,补出对联中缺少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解析】 对联的特点是字数相同,句式两两相对。根据所给的上下联,可知其中的空缺部分是名句,其实是考察我们对学过的知识的熟悉程度。
【答案】 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15.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
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2)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3)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