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 )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赏析:本篇借咏画眉来抒发自己的性灵,题一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割肉相啖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
( http: / / www.21cnjy.com / )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译文: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几巡酒后,一人说:“要吃肉吗?”另一人说:“你是肉,我是肉。那么还要另外找肉干什么?”于是就准备豆豉酱,抽出刀来互相割肉吃,直到死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不勇敢。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谪(zé) 佚名(yì) 讫(qì)
号哭(háo)
B.相称(chèn)
牵累(lěi)
灾难(nàn)
骸骨(hái)
C.轩辕(xuān)
珪石(ɡuī)
憔悴(cuì)
恻然(cè)
D.涿鹿(zhuō)
讥诮(qiào)
颍水(yǐnɡ)
夙愿(sù)
解析:A项,“谪”读“zhé”。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聊以志吾之乐尔
B.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D.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解析:A项,“尔”通“耳”,罢了;C项,“讫”通“迄”,到;D项,“彊”通“强”,强壮。
答案: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被贬官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更换
C.吾素慕之
素:本来
D.而讫无称焉
讫:到
解析:C项,素:常常。
答案:C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贬谪
B.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劳:劳累
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病:疾病
D.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标志
解析:
B项,劳:使……劳累;C项,病:名词作动词,生病;D项,志:记,记述。
答案:A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累:拖累
B.是为五一尔,奈何
尔:通“耳”,罢了
C.累于彼者已劳矣
累:被……拖累
D.区区不足较也
足:足够
解析:D项,足:为,值得。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3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组:印绶
B.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难道
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声
D.吾负三宜去
负:负责
解析:D项,负:担负,引申为具备。
答案:D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解析:D项表并列,A、B、C三项均表转折。
答案:D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乃: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项,且:表并列/况且;B项,而:表修饰/表并列;C项,焉: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D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此屡次改换名号。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本来
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幸:幸好
C.是为五一尔,奈何
尔:同“耳”,罢了
D.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依靠,依赖
解析:D项,聊:姑且、暂且。
答案:D
11.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能说明作者退休原因的一组是( )
①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②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③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④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
⑤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⑥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①是议论名声的问题,④是说被官场繁杂事务所累所忧,⑤表达客人对作者的理解。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作者对“客”说明更名“六一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含义后,“客”指出他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的话,讥诮他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
B.第二段以主客对答的形式说明作者晚年内心追求的变化——变得消沉、畏祸、明哲保身。
C.从全文来看,文中的客人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作者借以展开文章,表达观点。
D.辞官归隐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清醒体认。这段客主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耐人咀嚼。
解析:B项,“变得消沉、畏祸、明哲保身”错。
答案:B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2)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1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看不起
B.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
累:辛劳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施恩
D.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处置
解析:B项,累:重叠。
答案:B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
B.闻下风而望余光者
所谓将相而富贵
C.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
D.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解析:B项,均为“并且”的意思。A项,被/在。C项,代词/助词。D项,以……为,连用格式/是。
答案:B
16.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魏国公“不以富贵为荣”的一组是( )
①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③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④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⑤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⑥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解析:①说的是人们的称羡;②说的是魏国公年轻就当了大官;⑥说的是得志的士人,与魏国公无关。
答案:C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从古到今都是同样光荣的,如本文中的苏季子、朱买臣和魏国公。
B.魏国公少年得志,虽然和那些困厄的士人不同,但他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
C.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以彰显自己的功德。
D.魏国公的丰功伟绩,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解析:A项,苏季子和朱买臣仕途不通;B项,靠侥幸得志一时的是那些困厄的士人,不是魏国公;C项,“昼锦堂”不是魏国公用来彰显功德的。
答案:D
18.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余
虽
不
获
登
公
之
堂
幸
尝
窃
诵
公
之
诗
乐
公
之
志
有
成
而
喜
为
天
下
道
也
于
是
乎
书
答案: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久之后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
②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
参考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不久之后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四、能力迁移
19.(走)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逃跑
)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结构)
C.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报任安书》)(奔)
D.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也(《寡人之与国也》)(行走)
解析:A项,跑;B项,延伸;D项,逃跑。
答案:C
20.(于)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战于长勺
④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⑤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⑥于是田忌进孙膑于威王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⑧盘庚迁于殷。
A.②④/⑤⑦/①⑧/④/⑥
B.①③/⑤⑦/②⑥/④/⑧
C.①③/⑤⑦/②⑧/④/⑥
D.①④/⑤⑦/②⑥/④/⑧
解析:①③介词,在;⑤⑦介词,对;②⑧介词,到;④介词,向;⑥介词,给。
答案:C
21.(句式类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解析:例句和A项均为介词宾语前置;B项为正常语序;C、D两项均为动词宾语前置。
答案:A
22.(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情。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23.(语言运用)下面句中画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代散文艺术成就最大的是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阳修和苏轼。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能够运转自如,委曲尽态。用苏轼的话说,即是“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我觉得这是散文的佳境,也是继承了“通脱”和“白描”的传统而更加熟练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思想虽不甚高,但行文技巧是够熟练的。____________,他的史论政论可取的不少,但有些游记和书信杂文,艺术上是精湛的。像《日瑜》《记承天寺夜游》,都能信笔所之,淋漓尽致,有很强的表现力。
A.苏轼的作品情况就不如了
B.苏轼的作品情况就更复杂了
C.苏轼的作品思想和技巧均够熟练
D.苏轼的作品就更进一步了
解析:由下文可知,A项不合文意,作者对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赞扬的。C项的表达与上文“行文技巧是够熟练的”重复,语言缺少变化。D项与全段主旨不符,文段是赞扬“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能够运转自如,委曲尽态”。并不是对比二人成就的高下,且下文也没有这个意思。
答案:B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评析:本文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入话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