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7: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见绐(dài) 惶迫(huānɡ) 愚懦(rú)
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ié
)
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ò)
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
咽喉(yān)
【解析】 A项,“惶”应读“huánɡ”
( http: / / www.21cnjy.com ),“懦”应读“nuò”;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
D.怪不如约
怪:责怪
【解析】 如:到。
【答案】 A
3.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解析】 “以”是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答案】 A
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见其二子焉 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 ⑨吾未见其明也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
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
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
【解析】 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待
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
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
【解析】 感激:感动发愤。
【答案】 B
6.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道与予在楚州      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
【解析】 与:介词,“跟”、“同”。
【答案】 B
7.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  )
①感激不避诛死
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
⑥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解析】 ①②写“前世有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④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③⑤⑥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符合题意。
【答案】 C
8.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显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解析】 A、B、D三项均可在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到根据。C项对背景的描述有误。余靖是“四贤”之一,而“一不肖”指高若讷。因此,“高若讷”均应改为“余靖”,“余靖”应改为“高若讷”。
【答案】 C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与高司谏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平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骤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再至京师       再:第二次
B.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决:断定
C.便毁其贤以为当黜
黜:贬黜
D.抑天子骤用不贤之人
骤:屡次
【解析】 骤:仓促。
【答案】 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②卒之东郭墦间
B.①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②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①惧饥寒而顾利禄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①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 B项,均为代词,第二人称,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A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去、往。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项,副词,表判断/代词,你的。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祐年间,范仲淹讥切时弊,被贬谪外地。高若讷身为司谏,却附声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激于义愤,撰文斥责高若讷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
B.本文开篇通过“三疑”,揭露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
C.作者列举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类比论证,指出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若讷的“默默”都是失职,怒斥他是“君子之贼”。
D.文章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充分显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
【解析】 文中无“类比论证”。
【答案】 C
12.断句和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4题)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2)①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你的情况。
②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人是君子的敌人。
③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碍能胜任谏官之职的人。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您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我的朋友尹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是有些怀疑。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
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你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您极力诋毁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因为正直敢言触怒宰相得了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人是君子的敌人。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或者是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希文违背他们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碍能胜任谏官之职的人。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的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四、语言表达
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个句子。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关注时政,常常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深的忧患意识。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议论体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殷殷忧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引名句必须体现忧患意识,名句后要有主人公思想的分析。
【答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表述透露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关注。
14.(2013·新课标全国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__①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__②_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__③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的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水在植物中的作用。其次就是分清层次。到第一个句号总说植物的含水量,为第一层。到第四个句号是分说,为第二层。分说第一层是说水的溶剂作用,先说水的特性,再举例引入正题,最后落脚到植物上来。最后一句又是总说,强调水对于植物的重要性。
【答案】 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才能被植物吸收 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