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牵挛(luán) 幢幢(zhuànɡ)
啾啾(qiū)
数帙(zhì)
B.记载(zǎi)
憧憬(chōnɡ)
恻隐(cè)
殚记(dān)
C.瞥见(piě)
佚事(yì)
危惙(chuò)
湓江(pén)
D.形骸(hé)
提挈(qiè)
金銮(luán)
元稹(zhěn)
解析:选B。A项,“幢”读“chuánɡ”,“啾”读“jiū”;C项,“瞥”读“piē”;D项,“骸”读“hái”。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牵挛乖隔
牵挛:牵制,拘牵
C.终论平生交分
交分:分别
D.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解析:选C。交分:交情。
3.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
A.又见家兄言
B.安道与予在楚州
C.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D.仆初到浔阳时
解析:选C。A.是谦称,B、D指自己,可译为“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C项,因:连词。表示顺承,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为“于是”“就”。A项,若:①如同,像;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B项,且:①副词,相当于“暂且”;②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项,于:①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②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阔:宽广
B.次叙病心
次:其次
C.牵挛乖隔
乖:分离
D.犹恻恻耳
恻恻:悲伤的样子
解析:选A。阔:久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之:都为结构助词,的。A项,若:动词,像;代词,你们。B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于:介词,对于;到。
7.下列各组,全都表现白居易对元稹思念的一项是( )
①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②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③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
④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⑤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选B。③⑤是元稹对白居易的思念。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如此,对此该怎么办呢!
(2)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注]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 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辱:谦词,表示承蒙。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意是断句的关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解析:选C。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荐举。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和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句。第一句,“穷贱”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形容恳切的样子。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同时,要注意句子翻译的正确与通顺。
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你的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才这样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来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的“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名列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被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望您明察。
三、语言表达
13.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填在横线处,使前后文连贯晓畅。(只写序号)
人可以不为财死,鸟可以不为食亡,那该是怎样的人?又该是怎样的鸟呢?____________。毫无疑问,世间所有富人都将因此蒙羞。
①有胆,有识,有才,有手段,有谋略,有智慧,芸芸众生自然有得一比,但还须恪遵游戏规则。
②梭罗那样只过简朴生活的圣人连朽骨都已不剩一根。
③更多的人都是凡人,更多的鸟都是庸鸟,怎么办?
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大家心服口服,倘若让意大利黑手党首领或某大国头号贪官成为世界首富,情形又将如何?
⑤凤凰那样只食练实的异鸟则只在传说中出没。
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很好,心态十分健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⑤分别回答上文的两个问题,而且相照应,③是承上文转折,⑥①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④和后文衔接较好。
答案:②⑤③⑥①④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和天的高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从句式和句意等方面仿写。特别是句式上要采用“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即使我……,要看的也不是……,而是……”的形式。
答案: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我,即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和海洋的咆哮;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使我向往什么,要拥抱的也不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和晨曦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