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寄欧阳舍人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寄欧阳舍人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8: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寄欧阳舍人书
曾 巩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译文: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红楼的四周都卷起帘子,我卧在楼上看着急急而来的雨。
赏析: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这一句虽没有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种外露的激动,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
( http: / / www.21cnjy.com / )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而退去。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追睎(xī)  有所憾(ɡǎn)  嘉言(jiā)
B.褒扬(bāo)
铭而见之(jiàn)
议之不询(xùn)
C.衋然(xì)
滞绌(zhuō)
屯蹶否塞(jué)
D.魁闳(hónɡ)
宠幸(chǒnɡ)
潜遁幽抑(dùn)
解析:A项,“憾”读“hàn”;B项,“见”读“xiàn”;“询”应为“徇”;C项,“绌”应为“拙”。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严:严肃
B.至于通材达识
材:通“才”
C.务勒铭以夸后世
勒:勒令
D.潜遁幽抑之士
遁:逃跑
解析:A项,严:尊敬;C项,勒:刻;D项,遁:隐居,遁世。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B.则人情之所不得
C.六王毕,四海一
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解析: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一: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而善人喜子见传
B.惧后世之不知
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D.则人情之所不得
解析:A项是被动句;B项宾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借“之”前置,“惧不知后世”;C项宾语“安”前置,“非近乎史,其将近安”;D项宾语“人情”借“之”前置,“则所不得人情”。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
( http: / / www.21cnjy.com / )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一)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赐书……    蒙:副词,表敬意
B.……先大父墓碑铭
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
C.则以愧而惧
愧:形容词,惭愧
D.警劝之道
道:名词,作用
解析:B项,先大父:死去的祖父。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C.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表达,传达”;A项,达到;B项,致使;D项,达到。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代词,他们的/代词,我。A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介词,因为”;D项均为“介词,等到”。
答案:B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即使是恶人,都力求刻碑立铭来向后世夸耀。
(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墓志铭主人子孙的请托,(如果)写上他们的恶行,那就不合人情,于是墓志铭就开始不真实了。
(二)
9.下面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名侈于实   侈:奢侈
B.议之不徇
徇:顺从,曲从
C.其谁不有望于世
望:希望
D.所谕世族之次
次:排列
解析:A项,侈:大。
答案:A
10.下列各项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  )
A.
B.
C.
D.
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比较”。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提顿;C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B
1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B.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C.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
( http: / / www.21cnjy.com / )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解析:D项“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本文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
答案:D
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串等。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  辟: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
同:相同,一样
C.州为不治矣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
材:有才能的
解析:B项,同:附和,赞同,动词。
答案:B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代词,它/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自、从/介词,对于。
答案:D
1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②是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③是追究上文提出问题的原因;⑥是明确蔡君日后升官应尽的责任。
答案:C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解析:C项,原文说的是州从事,不是公卿大夫。
答案:C
1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情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一律由太守一人做出决定。
(2)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
(3)脱然莫以为己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很超脱的样子,不把政事当作自己的事。
参考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做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做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个有才干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大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做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事,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四、能力迁移
18.(恶)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寄欧阳舍人书》)(厌恶)
B.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寄欧阳舍人书》)(wū,怎么)
C.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苏武传》)(wù,羞恶,不好意思)
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赤壁之战》)(嫉妒)
解析:A项,与“善”相对。
答案:A
19.(族)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灭族)
B.士大夫之族(《师说》)(一类人)
C.所谕世族之次,感不橙教而加详焉(《寄欧阳舍人书》)(民族)
D.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普通的)
解析:C项,家族。
答案:C
20.(焉)对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且焉置土百
④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⑦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B.①⑧|②④|⑤⑥|③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⑧|②⑤|④⑦|③⑥
解析:①⑧助词,用于句末不译,②③代词,他,④⑦助词,形容词词尾,⑤⑥兼词,于之。
答案:A
21.(句式类型)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客有吹洞箫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②判断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
答案:A
22.(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 琊 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三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
23.(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假如你去曾巩纪念馆游览,请你写一段游览后的感想。
南丰县曾巩纪念馆整个景区绿树葱郁、曲径通幽,网媒记者纷纷感叹,这个清净宜人之地,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整个纪念馆依山而建,步入景区,目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见的是“唐宋八大家”的雕塑,在旁边有一方形水池,相传为曾巩小时候读书清洗笔砚的地方,壁上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墨池”两字。沿碑侧的石道独步而行便是曾巩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读书岩,读书岩内,只见一代才俊手抚书卷,气定神闲。岩亭四周雕有古代诗人赞誉读书岩的词句:“半壁石岩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留名,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走进曾巩纪念馆,扑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来的是一股古朴儒雅之风,在这个绿树葱郁,曲径通幽,清净宜人之地,真不愧为一代文豪求学养性之地。在愈加浮躁的现代社会,这不愧为一个“世外桃源”。
在上不骄,制节谨度
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包。制节谨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孝经·诸侯章第三》)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奢靡挥霍。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评析:诸侯的地位,虽较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天子,但为一国或一地方的首长,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远,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谦恭下士,而无骄傲自大之气,地位虽高,也没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地管制,有预算地节约,并且照着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然满则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则去切实执行,那库存虽然充盈,不浪费,自然不至于溢流。
地位很高,没有丝毫的危殆,这自然能长期保持他的爵位;财物充裕,运用恰当,虽满而不至于浪费,这自然能长期保持他的富有。
诸侯能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样的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