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荔枝赋并序 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荔枝赋并序 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8: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环诡(ɡuǐ)     西掖(yì)
迁累(lěi)
惊仡(yì)
B.大谬(mìu)
暇日(xiá)
绀理(ɡān)
蠲忿(shú)
C.黛叶(dài)
蓊郁(wēnɡ)
沮洳(jù)
绮缋(ɡuì)
D.攒萃(cuán)
骈比(pián)
冏然(jiǒnɡ)
嘉宾(jiā)
解析:选D。A项,“掖”应读“yè”;B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谬”应读“miù”,“绀”应读“ɡàn”,“蠲”应读“juān”;C项,“蓊”应读“wěnɡ”,“缋”应读“huì”。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卒卒:匆促
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道扬:彰显,表彰
C.乃作酸于此裔
作酸:变作酸味
D.下合围以擢本
合围:双手合抱
解析:选C。作酸:植物生长。
3.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实乃熟     乃:于是,就
B.而与荔枝齐名
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C.味以无比而疑
以:因,表示原因的介词
D.诸公莫之知
之:代词,“它”
解析:选C。以:表原因的连词。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涉寒暑而匪亏
B.不丰其华
C.浮甘瓜而自退
D.门九重兮曷通
解析:选C。A项,“匪”通“非”,不、不是;B项,“华”通“花”;D项,“曷”通“何”,怎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实禀精于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环合而棼。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甚环诡,味特甘滋    环诡:珍贵奇异
B.弱年迁累,经于南海
累迁:多次贬官
C.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终然:最终
D.傍荫亩而抱规
抱规:环绕成圆形
解析:选B。迁累:连续升官。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②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B.①以为甘旨之极也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C.①下合围以擢本
②又试之以鸣
D.①果之美者,厥有荔枝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解析:选D。A项,“乃”,①副词,就;②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代词,你们。B项,“之”,①助词,无实义;②动词,到。C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用。D项,“者”,都表停顿。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荔枝,所以没有人相信荔枝的甘美。
B.作者认为魏文帝将葡萄、龙眼跟荔枝相比,是由于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域之间不通往来造成的。
C.荔枝生长在偏远的南方,接受天地日月之精华,历经寒暑才长成大树,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
D.作者由荔枝联想到一直没有获得声誉、未能施展才华、没有人推荐的仁人志士,于是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
解析:选D。“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理解错误,作者托物言志,为没有施展才华机会的士人鸣不平。
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诸公没有人知道,当然不肯相信了。
(2)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
(3)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指责荔枝生于侧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逊传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东大族。逊少孤,从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阳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与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选自《三国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从祖:堂祖父
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振:赈济
C.历年不禽
禽:通“擒”,擒拿
D.式白君而君荐之
白:告诉
解析:选D。白:状告。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B.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C.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D.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通读语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重点实词、虚词等断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B.当时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平定。陆逊便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时陆逊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C.费栈被策反,在丹阳煽动山区越族居民起事,充当曹军内应,配合曹军。孙权命陆逊率兵前往征伐。
D.陆逊征伐费栈时,费栈的党羽很多,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兵马却很少,因此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
解析:选D。应该是费栈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较少,敌我悬殊。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陆逊后来到都城,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
(2)如果我又诋毁他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啊。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本名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代是江东大族。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袁术与陆康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年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是在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府中做幕僚,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蒙受利益。当时,吴、会稽、丹阳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陆逊的部队发展到二千多人。鄱阳县贼帅尤突作乱,陆逊又前往讨伐。孙权任命他为定威校尉,驻兵利浦。
孙权把他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相持争雄,豺狼一样的敌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而山寇惯匪与我们怀有旧怨,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阳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很多,而陆逊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于是分别处置丹阳、新都、会稽三郡的山贼,强壮的当兵,羸弱的补充民户,获得精兵几万人,长期的祸害一下荡除,所过之地秩序清静,随后回兵驻扎在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控告陆逊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都城,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果我又诋毁他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啊。”孙权赞叹说:“这确实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三、语言表达
13.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要求语言简明、得体。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皇帝笑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没有任用他。
解析:抓住人物行为细节和人物言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横线处要求使用的语气。
答案:(示例)自己的斗笠都戴不正,如何能平天下呢?
14.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式仿写题,要求另选话题,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再写“梦想与人生”,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让步关系的复句,仿句也要注意采用这种修辞手法和句式。
答案:(示例)友谊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友谊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