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济南的冬天
七上第一单元第2课
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与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情感。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作家、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走近作者
作品特点
  以“京味儿”著称于文坛的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广泛涉猎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对这些风土人情的描写,在作品中是人物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了旧时代特有的民情风貌,另一方面描写了人物思想,刻画了人物性格。同时,这也突出了老舍作品的“京味儿”特色与民族风格。老舍小说描写了最为传神并且丰富多彩的北京市井风俗生活,对北京市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给予了深刻的揭示,而且还表现为通过这种描写所体现出来的北京文化所特有的雍容大气而节制合度的风格与气度。
创作背景
  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他曾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字词清单
xiānɡ
shì
zhuó


kuān chɑnɡ
zhù
chénɡ
línɡ
tǎn
dūn

xiá
pínɡ
zǎo
镶( ) 单单 安适( )
着落( ) 慈善( ) 肌肤( )
秀气 ( ) 宽敞( )贮蓄( )
澄清( ) 空灵( ) 地毯( )
伦敦( ) 一髻儿( )
狭窄( ) 绿萍( ) 水藻( )
dān
xiù
济南 围了一个圈
救济 羊圈
着落 薄雪
看着 薄弱
看护 贮蓄
看见 储蓄
(j ) (quān)
(jì) (juàn)
(zhuó) (báo)
(zhe) (bó)
(kān) (zhù)
(kàn) (ch )
响亮:
温晴:
安适:
慈善:
澄清:
空灵:
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天气温暖、晴朗。
安静而舒适。
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本课指清亮,透明。
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词语积累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的气候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和北平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 的”;
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和热带的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
得出结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写“理想境界”,再写“古老的济南”。
写“理想境界”(老城,有山有水,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济南的特殊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特别可爱。
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青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尖、露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余晖、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柳,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小灰色树影。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照应文题,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
作者所写的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济南的


温晴
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哪些景物?请给文章描写的每一个景物画面取个名字。
(1)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冬城——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下的山——寒山积雪图;城外远山——卧雪远山图。
(2)济南冬天的水:温暖透亮的冬水——空灵水晶图。
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总体特点?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宝地
对比
济南的冬天给人的感受是:
无风、响晴、温晴,
天气暖和安适,有山有水
文章写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可爱、温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说:‘你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把城周小山比作“看护者”,将小山围城比作小摇篮,又用拟人手法赋予小山人的语言、情态,写出了小山的可爱与温情。
薄雪覆盖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
山尖
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山腰
朗读课文第4段,说说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山坡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山什么特点?
比喻,将城外的远山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外远山淡雅的特点。
城外的远山:
淡雅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一句中的“卧”换成“躺”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躺”则表现不出这种情态。
读第6段,根据示例说说冬天济南的水还有何特点?

在绿萍上冒点热气
将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
空灵的蓝水晶

绿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标题可否换为《济南的冬天》 为什么?
原因一:“济南的冬天”以 “冬天”为中心词,读者见此马上会生出对冬天的感受: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凌,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课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温暖代替,作者把“冬天的济南”作为结尾,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突出了冬天的济南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独具匠心。
不可以。
原因二:“济南的冬天”中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中心词与修饰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分析下列语句,说一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1
“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白雪的位置和形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后矮松比作日本的“看护妇”,把松尖的白雪比“一髻儿白花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青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
“镶”字本义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部或依附在另一物体周边,巧妙生动地写出了小山和蓝天自然融合的景色,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3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与雪色相间的美景,并用动词“穿”巧妙将落雪不匀的山体那种秀美动人的风姿和那进而令人向往的神韵写得惟妙惟肖。
本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请你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借鉴老舍的写景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
一课一得
写作指导:
拟人,简单地说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在行文时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语言、思想、情感等,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要注意:①抓住事物的特点,在想象中把事物拟人化;②在描写中巧妙赋予情感,要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思;③精巧构思,在行文中自然妙趣横生。
写作示范:
那是一株怎样的薄荷啊!它在细细的雨中慵懒地舒展着叶片,在密密的雨中随意地洗了洗根茎,在轻轻的雨中自在地摇了摇身躯,它缓缓地散发出清逸的香气,落下来的雨点也沾染上这特别的气息,于是空气中便有了薄荷味。无声的雨静静地飘下,落在流淌的河水中,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吟唱小曲;无声的雨缓缓地飘下,洒在嫩绿的草叶上,溅起一道道细小的水花,仿佛在勾勒写意。雨很美,无声无息地散发出独特的香气,然而染上薄荷香的雨更美。
“慵懒”“洗了洗”“摇了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荷在细雨中舒展、摇摆的姿态,富有情趣。
——温晴




阳光朗照
热爱
赞美
总写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天气
薄雪覆盖
城外远山
——暖、绿、清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作业本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三、四。
2.请完成中对应练习。
实践性作业:请你仔细观察家乡冬天的景物,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家乡的美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