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毁
韩 愈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 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译文:木居士原本是山中一棵普通老朽的树木,曾遭“火透”(雷殛),又被“波穿”(雨打水淹),经磨历劫,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伤痕累累,形状像人。
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进神龛,转眼变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于无佛处称尊了。
便有无数迷信的人前来祈祷参拜。
赏析:唐时耒阳(今属湖南)地方有“木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 )”庙,贞元末韩愈路过时留题二诗,此为其一。诗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发,非一般应景的题咏。诗中“木居士”与“求福人”不妨视为官场中两种人的名称。作者运用咏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与物之间取其相似点,获得了丰富的喜剧效果。前两句交代“木居士”以前的狼狈处境,揭其老底,后两句则写其意外的发迹,前后形成鲜明对照。诗中对“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让人感到是对“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脸上。该诗妙处,就在于抓住了“聋俗无知,谄祭非鬼”(《溪诗话》)的陋俗与封建官场中某种典型现象之间的相似点,以咏物寓言方式,取得讽刺鞭挞的效果。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意志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jǐ) 惟懼(jù)
懈怠(dài)
尧舜(yáo)
B.通衢(qú)
应该(yìnɡ)
诽谤(fěi)
懦弱(nuò)
C.忌妒(jì)
惟妙惟肖(qiào)
阐述(chǎn)
揣测(chuǎi)
D.爱憎(zēnɡ)
廉洁(lián)
称心(chèn)
苛刻(kē)
解析:A项,“几”读jī;B项,“应”读yīnɡ;C项,“肖”读xiào。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周:全面
B.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
C.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
图:考虑
D.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众人:许多人
解析:A项,“几”读jī;B项,“应”读yīnɡ;C项,“肖”读xiào。
答案:D
3.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介词,表原因,因为”。A项,连词,表修饰,而。B项,介词,用。D项,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每被销于凡口
B.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C.门九重兮曷通
D.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解析:A项为被动句;B、C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12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一)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待人也轻以约 约:简约
B.就其如舜者
就:仿效
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重:严格
D.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探究
解析:D项,究:苛求。
答案:D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古之人有舜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B.求其所以为舜者
所以游目骋怀
C.后世无及焉
盘盘焉,囷囷焉
D.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A项均为“代词,……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B项,表原因/所用来……的(方式、礼节等);C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语气词/通“于”,引出比较的对象。
答案:A
7.下列各项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本段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就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性,因为取的是楷模,是无可非议的典范。
C.于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这是对他人缺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优点却唯恐其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D.第一段通过对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析,阐述了本文的正题,下面的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第一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
解析:“阐述了本文的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面的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本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错。应是“第二段是本文的正题,此段对第二段起了一个衬托作用”。
答案:D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二)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详,故人难于为善 详:详细
B.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用:使用
C.而以圣人望于人
望:要求
D.必其人之与也
与:同党
解析:B项,用:才用,才能。
答案:B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之君子则不然
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B.
①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②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C.
①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②而以圣人望于人
D.
①是故事修而谤兴
②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
解析: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A
( http: / / www.21cnjy.com / )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副词的词尾,……的样子。B项,“虽”,①连词,虽然;②连词,尽管。C项,“以”,①连词,无实义;②介词,用。
答案:D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在的君子与古代不同,现在的君子对别人求全责备,对自己宽容无度。
B.正是因为对自己过度地宽容,少约束,所以今人难以取得进步,因此也不被人尊重。
C.作者认为,造成现在这种样子的原因是懒惰和嫉妒,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实践证明了的。
D.最后,作者由此及彼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名誉光大,道德推广,首先加强自身修养。
解析:B项属于强加因果,“因此也不被人尊重”不符合文意。
答案:B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
(2)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恶言就接踵而来。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①,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献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
( http: / / www.21cnjy.com / )然②不安溪潭,据外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③④,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之命以来为吏,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 )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①揜:同“掩”。②睅然:睅(hàn),眼睛鼓出的样子。③伈伈:伈(xǐn),恐惧的样子。④::(xiàn),美丽的样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列山泽,罔绳擉刃 列:同“烈”,焚烧
B.今天子嗣唐位
嗣:继承
C.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徙:迁
D.夫傲天子之命吏
傲:傲慢
解析:D项,傲:向别人显示骄横,引申为“蔑视”。
答案:D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
①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
①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D.
①必尽杀乃止
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解析:D项都是“副词,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并列。B项,“之”,①动词,到;②助词,的。C项,“其”,①代词,你;②语气词,表疑问。
答案:D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济是潮州刺史指派去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到恶溪江中的州衙军事头领。
B.潮州是大禹足迹到过的地方,原先也是扬州所管辖的属地,朝廷早就派州县官员进行管治。
C.韩愈愿意为驱除鳄鱼而向它们低头,不愿意受潮州百姓和官吏的耻笑而在这里苟且偷安。
D.这篇文章体现了韩愈为民除害的思想;文章虽然短小,却义正辞严,跌宕有力。
解析:C项,“韩愈原意为驱除鳄鱼而向它们低头”错,文中原意是“即使韩愈软弱,也不会在鳄鱼面前低头”。
答案:C
1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今
与
鳄
鱼
约
尽
三
日
其
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丑
类
南
徙
于
海
以
避
天
子
之
命
吏
三
日
不
能
至五
日
五
日不能
至
七
日
七
日
不
能
是
终
不
肯
徙
也
是
不有
刺
史
听
从
其
言
也
答案: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鳄鱼之所以生息繁育在此水泽之中,也就情有可原了。
②只为吃肥自己与繁育后代,胆大包天,竟敢对抗本刺史,妄想与本刺史争高低。
③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指派州衙军事头领秦济,将一只羊、一头猪投入恶溪江水中,让鳄鱼上来食用,并当场警告鳄鱼:
早时候,先王夺得了天下,治理所有山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 )湖泊,把那些为害百姓的毒蛇恶虫猛兽,全都驱赶出国境之外。后来的君王因德行差,导致国家能直接管辖的区域大为缩小,一度连长江、汉水一带都被少数民族占去了,像潮州这样远在南岭之外、南海之滨、距京城万里的地方,就更无法顾及了!在那种情况下,你们鳄鱼居处在潮州一带,生息繁育在此水泽之中,也就情有可原了。而当今天子继承大唐皇位,英明伟大,威严仁慈,朝廷早已恢复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权,再也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任由他人胡作非为了。就拿潮州来说吧,它本是大禹到过的地方,原先也是扬州所管辖的属地,国家早就派了州、县官员进行管治,这里是堂堂正正向朝廷缴纳赋税、四时照常祭祀百神的一片王土,岂能容许你们这些为害人民的鳄鱼与本刺史混杂在一起!
本刺史秉承天子之命,前来潮州镇守疆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管治百姓,而你们这些两眼鼓突、不知好歹的鳄鱼,不是老老实实呆在溪河水潭之中,而是四处逞凶残害人畜,只为吃肥自己与繁育后代,胆大包天,竟敢对抗本刺史,妄想与本刺史争高低。本刺史即使软弱,也绝不会在你们面前低头,对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任由你们继续作恶,就等于愿意受潮州百姓与官吏耻笑,在这里犹如行尸走肉!更何况本刺史是皇帝派来的官员,所以,一定要向你们这些鳄鱼说清楚。
鳄鱼们如果你们识相的话,我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劝你们:在潮州的南面,就是大海,那大海无边无际,无论巨鲸大鹏,还是虾、蟹与小鱼,都可以在那里栖身。那里有食物、有住处,凭你们的能耐,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可到达那个地方。现在我与你们约定:以三日为期,尽快带领自己这些丑类迁往南边的大海,赶紧避开朝廷派来的封疆大吏。如果三日时间不够,可以延至五天;五天还不够可以再延长到七天;七天的时间仍没做到,那就是要赖着不走,显然是不听刺史的话,眼中没有刺史了。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是藐视天子派来的官员,不听从劝告,不肯迁徙回避,顽固不化仍继续为害百姓生命财产者,都在可杀之列。本刺史势将挑选派出州里有本事的吏员和百姓中技艺高强者,带着强弓毒箭,对你们这些作恶的鳄鱼进行围剿,直到把你们全部杀干净为止。先此奉告,千万不要后悔莫及!
四、能力迁移
17.(修)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修长、修美)
B.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修理)
C.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修理)
D.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长、高)
解析:B项,修建。
答案:B
18.(举)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推举)
B.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全)
C.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尽)
D.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谭嗣同》)(举动)
解析:A项,攻占。
答案:A
19.(句式类型)在下列各项中,不属判断句式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此物固非西产
C.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D.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E.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解析:A项是省略“者、也”的判断句;B项是否定式的判断句;D项是“者……也”判断句式;E项用“者也”结尾,是变格式的判断句。
答案:C
20.(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21.(语言运用)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某文学家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死无关乎数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生无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乎时 ④流播四方 ⑤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⑥仰不愧于天 ⑦是亦足矣 ⑧浩浩荡荡 ⑨俯不作于人 ⑩吾其归乎 辛辛苦苦 放怀一笑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标志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句。既然是临终前写的挽联,⑦⑩一定分别是上联、下联的尾句;再从对联的结构上和句间关系的连贯上看,①和③、⑥和⑨一定紧挨着,先说“生”后说“死”,先说“仰”后说“俯”;再据上下联的内容,上联一般是写自己的功绩,下联一般是对人生或人品的看法。综合考虑得出答案。
答案:上联:③① ⑤④⑦ 下联:⑥⑨⑧② ⑩
直躬人忌 无恶人毁
原文: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菜根谭》)
译文: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使人们能赞同其品行;一个人没有善行而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却遭受小人的诽谤。
评析:每个人待人做人的方式是不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有的人喜欢曲意迎合,不明确表达意愿;有的人喜欢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对小人来讲听到刚正不阿的言语当然忌恨;而曲意者,要么是图人喜欢,要么有所乞求。人人都爱听好听的话,小人和当权者尤其如此,而品行正的人则很看不惯那种阿谀奉承。一个个根本没有恶行的人而遭受诽谤,这种诽谤虽然都是出于无知者的攻击,但却能博得有识之士的同情。因为一些自己不求上进而自甘堕落的人,在心理上很不平衡,他们看到正直善良的人就不顺眼,于是就造谣生事进行诋毁,妄想使自己不平衡的心理能得到某种补偿,这种人可悲而又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