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21: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章 认识细胞
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重点)
2.掌握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难点)
讨论:
1.研制出能放大140倍光学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谁?谁发现细胞?
2.普通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结构?说出它们的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时,光线通过显微镜的哪些构造进入我们的眼睛?
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薄切片,发现了细胞。
英国科学家胡克(R. Hooke)喜欢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各种昆虫,如蚤、虱和蚊等。他还观察了头发、针尖、纺织品、霉菌和地衣等。
1665年,胡克出版了自己的观察成果《显微图谱》。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了在观察软木切片时所看到的一种中空的小室结构,并将“小室”结构称为“细胞”。
胡克看到的“细胞”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
单目显微镜
双目显微镜
目 镜
(放大物像)
镜 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
转换器
(调节物镜)
物 镜
(放大物像)
载物台
(放玻片)
通光孔
(光线通过)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玻片)
压片夹
反光镜
(使光线射入镜筒)
粗准焦螺旋
(粗调焦距,升降镜筒幅度较大,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
(微调焦距,升降镜筒幅度较小,清晰物像)
镜 臂
(提握镜身)
大光圈
小光圈
镜 座
(稳定镜身)
平面镜
凹面镜
镜 柱
(支持镜身)
单目显微镜结构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目镜
物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 X 物镜倍数
思考: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1.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
学以致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对光调光
单目显微镜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视野。
1.对光调光
①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2.调焦观察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以免物镜和玻片标本相撞
2.调焦观察
③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目的是看清被观察的物体。
2.调焦观察
操作提示——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开关
旋钮
操作提示——调焦观察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⑥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与双目显微镜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目镜内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玻片上的物
视野里的像
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形状时,只需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即可看到实际的物像。
上下左右相反
思考:要使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须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视野里的像
同向移动法
左上方
显微镜的图像移动特点
视野中出现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目镜、物镜、载玻片。
污点位置的判断
判断方法:移动法
先移动玻片,若污点动则在玻片上。
若污点不动则在镜头(目镜/物镜)上。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则在目镜上,若不动则在物镜上。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1)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与玻片的图像相比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3)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例如:“b”在显微镜下为“q”,即将纸旋转180°所看到的图像。
(1)按操作步骤操作,低倍镜下仍看不到物像,可能的原因是?
(2)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如何确定是在目镜上还是在玻片上?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过快,错过可以看清物像的那一个点。
②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③标本没有在视野内。
④光线太强,透明的标本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把光线调暗一些。
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玻片上。目镜和物镜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思考并回答
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有螺纹的是物镜无螺纹的是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5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10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 ,视野变越 ,观察的细胞数也越 。



课堂小结
1.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 → 。
3.目镜中看到的物像 ,使用同向法( 物像偏哪里就往 移。)将物像怎样调整至视野中心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清洁收镜
哪里
倒像
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1. 下列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以下哪个
步骤操作不当,装片会产生较多气泡而影响观察(  )
A.盖上盖玻片 B.展平
C.取材 D.滴水
A
2.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 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
B.不动其它部分,只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时,视野将会变亮
C.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 央
D.用镊子尖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黑边圆形图象是细胞
C
巩固练习
3.如图,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
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B.要由甲视野到乙视野,首先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C.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外界光线弱时,使用较小光圈和平面镜
B
巩固练习
4.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
A.目镜
B.反光镜
C.转换器
D.光圈
B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
A.反光镜 B.光圈 C.目镜 D.转换器
B
巩固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