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英法美
巴黎和会
美苏英
雅尔塔会议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
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人被战争洪流所装挟,宛如漩渴激浪中的细小流沙,身不由己,或马不停蹄奔酒向前,或半途甩落香渺无踪,或化为音粉沉寂归尘……无数个体命运的集体合影,却是国家命运的写照。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资料卡片:一战结束前
威廉一家
国籍:德国
成员:祖母 父母 威廉
哥哥 妹妹
收入:母条:护士
父亲:军工厂工 人
场景一:一战后,对德国的惩罚之一就是限制军备,父亲失业。(据1928年数字显示德国失业人数突破500万,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失业。打零工都很难。)
通货膨胀率高的惊人,面包总要数百甚至近千亿马克才能拎回家。
没有牛奶,没有黄油,面包蘸盐水下肚。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思考:造成威廉家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其愤怒的矛头指向何方?
1.历史原因: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
1919年7月21日,300万德国工人罢工24小时,抗议签订《凡尔赛和约》。
“德意志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向前,重新夺回应享有的国际地位。到那时,为1919年耻辱复仇的时候到了。
——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报》头版
意 大 利
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当消息传来,引起了意大利社会各阶层的极大不满,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打倒政府的呼声响遍了全国。… …这种扭曲的爱国情绪最终演变成了战斗的法西斯。
日 本
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华盛顿体系”使其扩张的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因而有不满情绪。 …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场景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魏玛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
国民承担着巨额赔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社会面临着高失业率和高死亡率的风险。威康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有时一家六口分食一片面包。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思考: 此时威廉家愤怒的矛头又可能指向何方?
2.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思考:美国、苏联、德意日分别选择了哪种方式应对经济危机呢?
美国:
罗斯福新政
苏联:
斯大林模式
德意日:
法西斯道路
①本国国土强大,人口多,工业科技 强,有内部消耗和环节能力;
②没有独裁传统,建国以来就是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
③罗斯福上台找到方法。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趁机上台
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是“束棒”,是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束棒挪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用来处死罪犯。
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初识法西斯: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近卫文鹰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负治《近卫文唐》历史纵横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
对内
独裁统治
对外
侵略扩张
发动战争
争霸世界
极端民族主义 建立世界霸权
对外侵略扩张 发动战争
极端民族主义 发动战争 争夺霸权
反对自由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反对共产主义
(2)根据教材,整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及扩张
国家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一战后初期
经济危机后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1919年,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结成轴心国。
1933年纳粹党攫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
1938年吞并奥地利、苏台德等。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
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纳碎党”。
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场景三:希特勒上台后,父亲有了新工作,面包有了,全家有了欢声笑语。刻骨铭心 的创痛也有,威廉的妹妹在饱餐一顿后,被活活撑死了。
吃喝不成问题了,生活物资充裕了,失业大军没影子了,高速公路修好了,国防实力恢复了。接下来,希特勒用了些无赖的手段,胆气十足地把一切一战后后失去的部分领土给“夺”回来了。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思考:结合材料回答希特勒为什么能够把领土给“夺”回来?
4.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9—1938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1929—1938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国联何在?
大国何在?
史料阅读
缓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一齐世荣《缓靖政策研究》
顶峰:慕尼黑阴谋
时间 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9月 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1935- 1936 年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 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非军事区。
1936- 1939年 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7年7月 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 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 希特勒进攻波兰后,英法采取“静坐战争”。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实质:牺牲小国利益,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将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斯大林不相信英法会跟他协同起来,共同击败德国对苏联的侵略。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外长共同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使世界感到震惊和愤慨。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美苏中立政策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法案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然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中立法的通过,从法律上把美国基本的欧洲政策固定下来,对当时欧洲的绥靖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1929—1938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国联何在?
大国何在?
史料阅读
缓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一齐世荣《缓靖政策研究》
“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张伯伦
顶峰:慕尼黑阴谋
5.英法绥靖政策、美苏中立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一、黑云压境·二战背景
【总结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原因: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2.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3.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
为什么能
场景四:二战爆发后,威廉的父兄相继走向了战场。尽管威廉的父亲在做战后失踪杳无音信,但全家人没有怨言,哥哥仍走上前线,为他们疯狂崇拜、迷信的“元首”而战。他们被狭隘民族主义武装了头脑,已经主动扔下清醒的本能。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①亚洲:
局部战争→全球战争
1.局部战争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
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苏联
1939.9 德国闪击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横扫西欧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①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全球阶段
德军突袭苏联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②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 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26个签字国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中途岛海战
1942
诺曼底登陆
德国投降
1944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
重大转折战役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胜利
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二战胜利
墨索里尼被暴尸
米兰街头洛雷托广场
希特勒在地下室
用手枪绝望自杀
意大利代表签署投降文件
德国代表签署投降文件
二、至暗时刻·二战过程
课堂小结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爆发背景
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暗含冲突
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亚欧战争策略地的形成
绥靖政策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局部阶段
全球阶段
太平洋战争
战争转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冬
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1.含义: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兰黑、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背景 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美、英、中) 1943年11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开罗会议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苏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夹击德国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年7月 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向日本进逼,中国战场开始反攻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2、内容
①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在欧洲
在亚洲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法西斯问题: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事实上也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促进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抑制法西斯主义势力
三、重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二战的影响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2、内容
③殖民地问题: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
④战后秩序问题: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成立
性质
地位
宗旨
原则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体现了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秩序。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联合国的成立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确保了安理会决议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反映了战后盟国力量对比的现实状况,体现了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3、评价
积极
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英 美苏
英法美
巴黎和会
美苏英
雅尔塔会议
国际格局
欧洲中心
美苏两级对峙格局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3、评价
积极
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
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二)人类社会: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
先后卷入的国家或地区达 个,造成 人伤亡
61
9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7亿
80%
40000亿
消耗军费 美元,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11000多亿
(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四)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在共产党等进步政党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羁绊,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创始会员国仅51个,到1981年联合国成员国已发展到156个。 ——金永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重现光明·二战的影响
(五)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欧洲
美国
苏联
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威望。
(六)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广岛原子弹爆炸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三、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场景五:威廉一家的最终命运不得而知,但“如同二战时千千万万的家庭,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是一个模子:以元首的伟大为荣,而后是一损俱损。”充分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性结局。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父母都被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死,哥哥抱着可怜的哭闹不休的弟弟。兄弟俩后来的命运,谁知
大轰炸中躲避战火的儿童
悲个人命运身不由己
恨民族理性丧失殆尽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课堂小结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黑云压顶·二战背景
重现光明·二战影响
至暗时刻·二战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暗含冲突
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亚欧战争策略地的形成
绥靖政策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文明劫难、心灵创伤
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局部阶段
全球阶段
太平洋战争
战争转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02X/01/01
感谢您的观看
课后作业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在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用生命抵御入侵,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关资料,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