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_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_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9 09: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
人民解放战争
纲要上 第八单元
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
全国抗战
22
核心任务
任务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任务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任务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融通链接
选1
选3
第12课(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第8课(现代难民及其救助)
纲要下
第14课(国联)
第17课(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思考1: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结合导言)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的入侵 1.背景
(1)既定国策:1927年的日本 确立了把 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2)直接原因: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因 引发的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纲要下P103】
(3)充分准备: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侵略部署。
(4)有利时机: 的可乘之机;经济危机使西方无暇东顾,采取 政策。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二:“满蒙对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具有很深殊关系……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需区……占有满蒙是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的唯一方法,唯有开发满蒙,活跃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才有希望。”
——石原莞尔《满蒙问题我见》
东方会议
满洲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国共内战
绥靖
思考2:完成时间轴,分析局部抗战的特点。(地域、群体、力量、领导层)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
一二八事变
上海
沈阳
长春
卢沟桥事变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1931.9.18
1932.1.28
1932.3
1933
1935
1935.8.1
1935.12
1936.12.12
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
入侵沈阳
局部抗战开始
占据整个东北
一二八事变
入侵上海
国民党爱国官兵
十九路军抵抗
建立伪满洲国
溥仪 吉林长春
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
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
游击队抵抗
东北人民革命军(如赵一曼)
长城守军抵抗
华北事变
侵略华北
华北自治运动
标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共产党“八一宣言”
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 瓦窑堡会议
国民党 西安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壮大
(杨靖宇、赵尚志)
1936
特点:
①从关外到关内
②群体多样性
③力量分散性
④抗争自发性,尚未形成统一领导力量
2.过程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身份/群体 态度、事件 结果、意义
国民党爱国官兵
中国 共产党
国民政府
爱国学生
①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上海;②长城守军英勇抵抗进犯长城沿线的日军。③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
①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②1935.8.1,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④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赵尚志领导)牵制了大量日军。⑤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国联提出“国际共管”方案,
牺牲中国换取英法美日共同控制东北,日本拒绝,退出国联
一二·九运动
(1935.12.9 北平)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思考点3:“西安事变”为何能够和平解决?
坚持停止一切内战……,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的指示
日本
英美
杀蒋,挑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保蒋,担心国民党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势力,主张和平解决。
共产党
①中日民族矛盾是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确定和平解决方针
③英美大国出于自身利益主张和平解决
杀蒋VS保蒋
当事各方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
1932年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和戴戟联名发出了《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的通电》,电文义正辞严地宣布:“(蒋)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卫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
戴戟、蒋光鼐、蔡廷锴(左至右)
赵一曼任政委后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被捕后日本人对她进行了电击等种种酷刑。但她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后被处死。陈毅对她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1940年,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腹部,探查其究竟吃了什么能使他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英勇善战。经化验发现胃里面只有草根和棉絮。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日伪军曾通缉赵尚志,“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1942年他重伤被俘后宁死不屈,敌人割下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躯体扔进松花江。
赵尚志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三)国际反应
“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来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具在。 ”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思考4:日本的行为违背了一战后的哪些国际法?
《国际盟约》:“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
《非战公约》: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一、中国政府宣言,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二、关于日本利益之中日条约;三、中日和解公断不侵犯与互助条约;四、中日商约。 ”
思考5:从国联处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什么?
“全体一致”,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思考5:找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事件?
1935.8.1
中共“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12
1936.12
1937.7.8
1937.7.15
1937.8
1937.7.17
1937.8
1937.9.2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中共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共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背景: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 开始。
2.过程:①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布通电,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②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分批在庐山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
③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④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的形成。
⑤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 》,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⑥红军主力改编为 ,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叶挺任军长。
⑦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实现, 正式形成。
3.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洛川会议
全国抗战
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八路军
新四军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选集》
思考6: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让步?为何让步 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步:拥护三民主义;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原因: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抗日,早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说明问题:这些让步说明中国共产党能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思考7:概括蒋介石对内对外策略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变化:对外,由不抵抗到准备抗战。对内,由“剿共”到联共抗日。
国共二次合作的比较
项目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作
不 同 点 革命对象
群众范围
合作方式
统一战线
结局
相同点 “打倒列强,除军阀”
日本法西斯主义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包括国内各民族、各阶层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最终失败。
是团结抗战的政治保证,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都是中共倡导并促成的;
受国际因素影响。
(2024·北京高考·9)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
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
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
真题演练
B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思考8:阅读教材P136-137,列举日军的侵华暴行。
区域 暴行
沦陷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统区
①军事上: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屠杀30万人以上;
②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
③经济上:“以战养战”,经济掠夺(垄断经济、粮食统制、强征苦力)
④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日军细菌部队731部队杀害百姓超过1万人
⑤违反人道主义和国际法:“慰安妇”制度等,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1941-1942在华北进行5次“治安强化运动”、“扫荡”,华北乡村变为焦土
1938.2-1943.8,对陪都重庆进行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战略、无差别轰炸) 无差别轰炸:出于非军事的需要,以敌对国的平民和非军事设施为目标进行的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2025·浙江高考·11)观察下图。报纸“号外”报道的事件标志着( )
A.局部抗战开始
B.华北事变发生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二战在亚洲的爆发
真题演练
D
根据图片信息“日军炮轰宛平县城”“我驻军坚决表示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并结合所学可知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的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故选D项;
(2025·山东高考·9)发刊词是报刊宗旨的重要体现。下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历史阶段一份红色报刊发刊词的词汇摘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警钟 号角 同胞 新的长城 团结 国家危亡 民族觉醒 新中华 奋斗 理想 民族独立 民权自由 民生幸福
A.发动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
C.进行全民族抗战 D.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真题演练
C
毛泽东曾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下列相关抗战史实,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出来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②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③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④中共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③①
D
(2018.11·浙江高考·16)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C
本课小结
九一八事变
1931
日本侵华
局部抗战开始
中国人民抗战
游击队
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抗日联军
国民党
十九路军
一二八事变
1932
一二·九
运动
华北事变
1935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1936
1937.7
全国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军侵华暴行
建立伪满洲国
沦陷区
根据地
国统区
原因
来源
地位
救助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①联合国于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联合国于1951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为准则
③联合国于1966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决定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现代难民及其救助【选三P44、P45】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