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毛泽东词两首 限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 毛泽东词两首 限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8: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四) 毛泽东词两首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惆怅 橘子州 浪遏飞舟
B.辽阔 怅寥廓 意气用事
C.百舸 竟自由 激扬文字
D.苍山 万户候 漫江碧透
解析 A.州—洲;C.竟—竞;D.候—侯。
答案 B
2.选出与“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修辞相同的一项(  )
A.东西种松柏,左右植梧桐。
B.见面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新党。
C.我们一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
D.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解析 A.互文。B.顶真,与例句同。C.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环,“回环”与“顶真”的区别在于“回环”为“甲—乙,乙—甲”,“顶真”为“甲—乙,乙—丙……”。D.排比。
答案 B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我国此次新课改特别强调理念先行,这种变革,就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式,能够别开生面。
D.老人七十多岁,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解析 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项,望文生义,“指点江山”的意思是评说国家大事;D项,“年富力强”形容中青年人。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橘子洲是一个长沙城西湘江中的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B.诗人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C.“同学少年”是指作者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好友。
D.“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的“咽”字传神,描写了受阻而低沉的喇叭声。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个”调到“狭长”前面。
答案 A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乐府、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忆秦娥·娄山关》属于小令。
D.“忆秦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娄山关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解析 C项中《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答案 C
6.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容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诗人已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解析 C项中“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不准确。
答案 C
7.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句主要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B.这几句没有一个字说到人,听不到一点人语声,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C.“碎”“咽”二字,曲折传神,贴切入微,非身历其境者很难写出。
D.这几句运用了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
解析 B项中“单纯的景物描写”错。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8~10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8.选出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答案 D
9.下列句子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一句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
解析 A项中“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理解错误。
答案 A
10.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用意有三: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与后边的“神女”照应;二是反衬“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得住;三是反衬出人民的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1~12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九六五年五月
11.写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①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②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12.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之一),险处不须看”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说经过了革命战火严峻考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14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3.词人在词中写曹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怀。曹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沧海》诗中抒发了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毛泽东借写曹操来展示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4.“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今,萧瑟的秋风又吹起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已转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表现了这首词的主旨。
三、语言表达
15.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心脾;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分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句号的提示作用,它表明句子内部的关系及对所填句子的要求。仿写时既要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的句式对应,又要与“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的内容吻合。同学们答题时还要学会利用课内知识解答课外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答案 示例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志向远大。
示例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领略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激情奔放。
四、课堂随笔
17.阅读下面的名人名言,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