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7 23: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下图所示现象(  )
A. 瓦解了西欧封建社会
B.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C. 助推了城市自治运动
D. 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
2.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下面思维导图中数字与所代表的内容吻合的是(  )
A. ①雇佣关系 ②租地农场 ③手工工场
B. ①租地农场 ②手工工场 ③资本主义
C. ①资本主义 ②租地农场 ③手工工场
D. ①手工工场 ②租地农场 ③雇佣关系
3. 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位呢绒工场的工头吩咐道:“60个人中,12人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人纺纱、刷毛和梳毛;12人织呢和剪呢,剩下6人帮助别人干活。”这段材料表明(  )
A. 手工工场有了较细的分工
B. 手工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者
C. 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D. 手工工场的工人能够享有工场主的分红
4. 西欧中世纪晚期,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将统购的原材料分发给有手艺的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并收回产品,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材料反映了(  )
A. 西欧庄园的兴起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西欧城市的发展 D.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5.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A. 雇佣关系的形成 B. 社会分工的扩大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生产力水平提高
6.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  )
A. 人民的参与程度 B. 决策者的作用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外来文明的传入
7. 13、14世纪,欧洲大多数贵族将其地产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材料表明当时欧洲(  )
A. 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发展
B. 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 基层地方自治模式出现
D.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8. 13、14世纪的西欧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材料表明(  )
A. 城市封建势力受到极大打击
B. 城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C. 城市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
D. 封建制度在西欧城市逐渐形成
9.下表记录了英国德比郡庄园里雇工队伍的变化。由此可知(  )
年份 1363年 1381年
身份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总计 105人 56人 124人 83人
雇工占比(%) 35% 40%
年份 1445年 1520年
身份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总计 74人 74人 50人 58人
雇工占比(%) 50% 54%
A. 庄园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
B.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开始出现
C. 庄园附近的垦殖运动不断发展
D. 集中的手工工场不断兴起
10. 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
具;农场主雇用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
具;工场主雇用工人;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
A. 都由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 B. 都存在雇佣关系
C. 产品都满足自我消费 D. 都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11.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应是( )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12.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 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这反映了西欧( )
A.远程贸易的发展 B.城市的发展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科技的发展
13.“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1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15.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 )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
16.走向近代,西欧社会出现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 )
①租地农场②手工工场③西欧庄园④大学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13、14世纪,西欧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这些现象说明西欧( )
A.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B.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C.封建庄园制完全瓦解D.农民转化为资产阶级
18.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其中包括“垦殖运动”“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等内容。他们此次竞赛的主题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西欧基督教兴起D.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发展
19.1649年,在(英国)贵族巴洛的领地上,10名租地农场主租用了领地的42%,所交地租占总额的67%O另外近58%的土地由46名农民耕种,所纳贡赋仅为地租总收入的29%。在这种情况下,领主们圈占农民土地而后出租就不足为奇了。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在农村发展起来B.租地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全部归租地农场主
C.西欧城市逐渐兴起D.庄园制逐渐发展起来
20.15世纪,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呢绒商人的订货,有的将羊毛去污梳理,有的纺线,有的染色,有的织呢,而商人则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这反映的是( )
A.小作坊生产B.分散的手工工场生产C.集中的手工工场生产D.租地农场生产
21.11世纪以后,西欧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的衰落 B.农奴逃亡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生产力的提高
22.13世纪西欧农村出现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作为当时一种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具有的特点是( )
A.由集中转向分散 B.生产效率不高
C.适应了市场需求 D.强化王权的需要
23.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市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24.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租地农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生产的产品不流向市场 B.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C.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D.采用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
25.14—16世纪,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欧各国的手工工场得到迅速发展。当时在西欧各国中,手工工场发展最快,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A.法国 B.希腊 C.德国 D.英国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土地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
——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
——摘编自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经营特征。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
27、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清明上河图》(部分) 图二 中古西欧集市
(1)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幅美术作品,从图中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
材料二
意大利纺织工场织工
请回答:
材料一中“土地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主要指什么人 二者在新的生产关系下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反映了意大利纺织工场的场景。在中世纪手工工场中,商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中世纪晚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纺织手工工场的歌谣。
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又有一大厅,五十修剪工。
附近又一室,二百小姑娘。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
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
并坐剪细毛,不敢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
材料二 15—16世纪,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岀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材料三 手工工场的发展,租地农场兴起引起的土地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西欧社会产生了两个新兴的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一个是无产阶级,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纺织手工工场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的生产有什么区别?
(3)根据材料三,说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引起了西欧社会怎样的变化?
答案
1-5BCABA 6-10CDBBB 11-15DAADD 16-20AABAB 21-25DCADD
26.(1)(1)重要因素: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土地兼并等。经营特征:雇佣劳动经营;进行市场交易。
(2)工场手工业主雇用劳动力从事生产。
(3)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欧洲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
27.(1)图一:交通方式多样化(牛马车、轿子、骆驼)、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城 门、桥梁)、店铺、商贩、护城河、城市绿化等。(言之有理即可)图二:沿街店铺、手工作坊、石块街道、服饰等。(言之有理即可)
(2)封建社会;手工业、商业等。(言之有理即可)
(3)文物、遗址、遗迹、文字记载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领主;富裕农民。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2)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商人是雇主。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9.(1)规模大,雇佣工人多;生产集中;工作时间长等。
(2)区别: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3)变化: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