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菱角的喜剧 同步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菱角的喜剧 同步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07: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菱角的喜剧
花城(节选)
秦 牧
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
……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的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去了,大地的花卉越种越美,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太阳的热力是厉害的,在南方最热的海南岛上,有一些象菠萝之类的果树,根部也可以伸出地面结出果子来;有一些树木,锯断了用来做木桩,插在地里却又能长出嫩芽。在这样的地带,就正象昔人咏月季花的诗所说的:“药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你在郊外已经可以到处见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鲜艳的花朵了。面在四时的花卉,除了夏天的荷花石榴等不能见到外,其他各种各样的花几乎都出现了。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
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是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别吸引人的花卉。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到十多朵的。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牡丹被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就正象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在旧时代绵长的历史中,能够买花的只是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数的人,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
在这个花市里,也使人想到人类改造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然威力的巨大,牡丹本来是太行山的一种荒山小树,水仙本来是我国东南沼泽地带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千百代人们的加工培养,竟使得它们变成了“国色天香”和“凌波仙子”!在野生状态时,菊花只能开着铜钱似的小花,鸡冠花更象是狗尾草似的,但是经过花农的悉心培养,人工的世代选择,它们竟变成这样丰腴艳丽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生活的真理不正是这样么!
在这个花市里,你也不禁会想到各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这里有来自福建的水仙,来自山东的牡丹,来自全国各省各地的名花异卉,还有本源出自印度的大丽,出自法国的猩红玫瑰,出自马来亚的含笑,出自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许多仙人掌科植物。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市集中不也让人充分感觉到这一点么!
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一盆花果,群众大抵能够一致指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在这种品评中,我们不也可以领略到好些美学的道理么!
总之,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涵义。十一年来我养成了一个癖好,年年都要到花市去挤一挤,这正是其中的一个理由了。
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因此,花市归来,象喝酒微醉似的,我拉拉扯扯写下这么一些话。让远地的人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欢乐。
1961年2月,广州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菱角/棱角  
称孤道寡/拍手称快 
埋葬/埋怨
B.模样/模范  
一哄而散/闹事起哄 
横财/横祸
C.角落/角度  
失魂落魄/落笔生花 
鲜活/新鲜
D.翘首/翘尾巴 
敷衍塞责/填塞漏洞 
开辟/复辟
解析:A项,línɡ/l
( http: / / www.21cnjy.com / )énɡ,chēng,mái/mán;B项,mú/mó,hòng,héng/hèng;C项,jiǎo,luò,xiān;D项,qiáo/qiào,sè/sāi,pì,bì
答案:C
2.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菱肉相似,这是它们的“同”。菱壳的勾儿数目不同,这是它们的“异”。“同中有异”,这道理在小小的“菱角家族”中就表现出来了。
B.我深以自己为什么对于吃了几十年的菱角竟一点常识也没有为憾。
C.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也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
D.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庭,尽管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
答案:B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
B.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菱角味道原都一样,只是它们的模样儿不同罢了。
C.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有两千种左右。
D.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
B.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C.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以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D.杂志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邮寄稿费、优质稿奖金的名义,资助陈礼彬完成了大学学业。
解析:D项,“暗度陈仓”指暗中偷袭,而不能指暗中帮助。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要是把正楷字没有练好,就迫不及待地忙着去练行书、草书,很难在书法艺术上有大的收获。
B.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心灵的精华,科学更重视逻辑思维,而艺术更重视形象思维,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C.由于《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明察暗访采写的报道,为铁路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重要的线索。
D.对两院院士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解析:A项,语序不当,“没有”应提到“把”前;C项,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D项,不合逻辑,“贡献”与表示“慰问”联系不上。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1)。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循。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2)!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6.句(1)中,“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指什么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认识到事物有规律可循,并在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之后,又努力去了解事物特殊性的人。
7.句(2)中“这样的认识方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只靠生活经验认识事物。
②只靠书本认识事物。
8.列举农民的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对于全文有着怎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农民的事例表明,要对事物有深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认识,就要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了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问题和提出了解决复杂性、多样性问题的办法,因此,这个观点又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9.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1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四、语言运用
12.为号召学生阅读名著,某学生会将开展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次校内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同学们,名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我们可以从《论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
13.参照例句的写法,从“5”“7”“9”中任选一个数字,充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要求以数字喻人,字数与结构不要求与例句完全相同。
示例:0——命运多舛的悲剧者。一生渴望走出生死的轮回,在不断地寻寻觅觅中,却最终摆脱不了在原地徘徊的宿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5——随遇而安的求生者。落败的膝盖跪在了地上,祈望的双臂伸向了远方,但在依然耿直的脖颈中,也能烙出曾经的风雨岁月。
(示例二)7——志存高远的理想者。伫立现实的大地,将深邃的目光投向未知的远方,虽知最美的风景往往遥不可及,但仍引领着理想者一直向前。
(示例三)9——相得益彰的矛盾者。头大如斗,内装乾坤,一生聪明绝顶,但偶尔也会被误认为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主儿,智与愚本只有一念的距离。
花蜜与蜂刺(节选)
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
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想到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有时,就是看到出色的劳动者博采众人之长,进行卓越的创造的时候,也禁不住想到它。
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而酿成的高度浓缩的蜜糖呢,不论荞麦蜜、椴花蜜、槐花蜜、橙花蜜、枣花蜜、荔枝蜜、龙眼蜜以至其他什么的,又都是颜色那么鲜艳,甜味那么浓烈,可以保存得那么长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美妙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这小小的采蜜使者,它的活动方式使人想到劳动创造,也想到艺术和哲理。
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螫得狼狈奔逃的故事。在森林里,会偷蜜的动物自然不只黑熊一种。但黑熊偷蜜是很著名的,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样的故事。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
蜂刺和蜂蜜,实际上都同样值得赞美。
一根蜂刺,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
如果单独地看,它最多只能使人的皮肤
( http: / / www.21cnjy.com / )肿起一个小小的疙瘩,但是累百累千的蜂,集体的针刺,威力可就相当惊人了。凡给蜂螫过的人都知道,蜂在攻击动物时,那种英勇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着实令人赞叹。我有一次给几只蜂螫过,虽然感到奇痛,但看到失去蜂刺以后,坠地挣扎死亡的伤蜂死蜂,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涌起一种钦佩的感情。
这些年来,中国的养蜂事业很发达,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到一些外省的人,带着一车一车的蜂箱,像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那样,“逐花蜜而居”。特别是浙江省的养蜂人,“追蜜”的足迹几乎遍及南北各省。在火车站里,或者在什么正当原野繁花盛开的农村,我有时和这些养蜂人聊天,他们告诉我的事情常常使我非常惊异。有一个浙江养蜂人说,他曾经亲眼看过:当一匹马碰倒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的威力,竟然把那匹马活活螫死。
能够螫死一匹马的蜂群,也能够把一个人螫死,那是用不着多说的。在国外和国内,都发生过这种事情。
……
这种土蜂,广东也有,山区的人们把它叫做“地雷蜂”,山民们提起它,也是谈虎色变的。
野蜂的威力比起人类饲养的蜂来,是要大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多了。试想,普通的蜜蜂,集体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匹马螫死,更何况大群野蜂呢!有一次,我在海南岛吊萝山的原始林区里访问,突然听到一阵闷雷般的声音,忙问旁人:“这是什么?”当地的人们指着天空道:“你看,一群野蜂正在搬家。”我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一阵云雾似的东西从天空掠过,威武的野蜂,成群飞行时的气概,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千百代的人们,对蜜蜂的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 )美常常集中在它能酿造蜜糖这件事上面;我想,这是不大公允的。我们赞美它的蜜,也得赞美它的刺。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将会变成怎么一个样子!
刺和蜜这两样东西都有,蜜蜂才成其为蜜蜂!
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善良,又英勇。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在蜜蜂的集体的宫殿之前,我要追随在千百代的人们之后,再给它们献上这么一篇颂词,一顶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