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璀璨(càn)
憧憬(chōnɡ)
饮鸩止渴(zhèn)
B.凝固(nínɡ)
分泌(bì)
孜孜不倦(zī)
C.蹊跷(qī)
省悟(xǐnɡ)
穷形尽相(xiànɡ)
D.端倪(ní)
宝藏(zànɡ)
未雨绸缪(móu)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位发言人_________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3)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语句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就唱过“菱角儿,两头尖”那样的童谣,玩过用菱角的壳做成的玩具。
B.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C.菱肉相似,这是它们的“同”。菱壳的勾儿数目不同,这是它们的“异”。“同中有异”,这道理在小小的“菱角家族”中也表现出来了。
D.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等这一类昆虫,都各各有两千种左右。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②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③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④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⑤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⑥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有些好种子,对甲地是良种,但是在乙地的土壤、风力等等条件下,却变成劣种。有些地方山洞可以养猪,但另一些地方山洞养猪却总是失败,原因是泥质、湿度等等不同的缘故。不掌握具体条件,就一定要倒霉。这真是灵验极了的事情。
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这“劳什子”——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
6.对文中加点词语“摔筋斗”“劳什子”合适的解释是(
)
A.跌跤
使人讨厌的东西
B.摔跤
令人可恨的东西
C.受挫
折使人讨厌的东西
D.失败
令人可恨的东西
7.文中画线句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君臣佐使”比喻什么?整句的意思是什么?
8.请分析节选部分的第一段的结构(分几层,各层的意思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①据我所知,常常有一些年轻人写信给某些艺术家、作家,要他们传授“秘诀”。作家、艺术家们接到那样的信,常常只好苦笑。
②最近,我听说有一个少年人去请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善于玩转碟子的杂技演员:熟练这门功夫的秘诀在哪里。杂技演员除了告诉他一些经验外,还带他去看自己床铺底下的一大堆摔破了的碟子,告诉他说:“秘诀就在这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艺术工作上,没有秘诀。如果杂技这类功夫都全靠勤学苦练,那么,更不要说要求有高度思想性和生活经验作基础的其他艺术部门的功夫了。
③有些人之所以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工作有什么秘诀,是因为他们把艺术和什么
“祖传丸散”“秘制膏丹”或者什么纯技术性的事情(如绘画时用几种颜色配出某一种颜色)混同起来了。我们可以读到各式各样的美学论文、艺术工作经验谈,然而,那都不是“秘诀”,那不过是一些艺术工作的根本规律的探讨,或者一些个别的经验之谈罢了。它们,如果是正确的话,就像是一块块指路的“将军箭”,告诉人们,通过什么道路就可能达到什么结果。至于“走路”的事情,仍得靠各个人自己去走。对于不肯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这些美学理论、艺术经验之谈并不能起什么作用。
④然而,有些人不是这样想,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为某些艺术家掌握了一些“秘而不宣”的手段,当作看家本领,当作“杀手锏”,不肯告诉旁人。在他们心目中,这种手段有点像《天方夜谭》里面的神奇的咒语,谁掌握了它,念上几句,宝山的石门就会自动启开。这种观念是十分荒诞的。但是奇怪得很,社会上有并非很少的人对艺术工作存在这样的观念。只要你去探询一些艺术工作者收到的信件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anku.c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⑤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人是直接经验的事物,即使它们被写了出来,对于经验缺乏的人仍然是间接经验。这正是一切“经验谈”所以不能起神奇的作用,而只能起一点指路作用的原因。我常常想:如果把古今一切优秀的艺术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搜集起来,编成一本书,那内容该是多么惊心动魄呵!前辈们流血流汗积累了经验,当他们将火把传递给后人的时候,后人又必须以生命的火焰去点燃它,那艺术的火把才能够继续熊熊燃烧。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前人的经验才能够化为自己血管里的血液。高尔基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如果说世间真有所谓艺术“秘诀”,也许应该算这一类的言谈了。
(秦牧《秘诀》,有删节)
9.第②段中“秘诀就在这儿”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0.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火把”和“点燃”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2.请选出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A.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13.文中最后一句是:“如果说世间真有所谓艺术‘秘诀’,也许应该算这一类的言谈了。”“也许”和“应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二、语言运用
14.口语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是口语化,请找出几处来,把它改写成书面语。
例一,课文中的口语“真是怪有趣的事情”,可改为书面语:“真是乐趣无穷。”
例二,课文中的口语“当时禁不住大大吃了一惊”,可改为书面语:“顿时惊讶无比。”
参考答案
1解析:B项中“分泌”的“泌”应读“mì”,不读“bì”。
答案:B
2解析:B项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C项中“气慨”应为“气概”;D项中“凋蔽”应为“凋敝”。
答案:A
3解析:“郑重”意思是严肃认真,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重”常用来形容个人言语或举止不随意、不轻浮。“演示”意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与句意不合。(3)句是说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使“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所以应该用“导致”;而“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用在这里显然不如“导致”更准确。
答案:D
4解析:B项,“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A项,“安步当车”意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C项,“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D项,“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答案:B
5解析:D项,省略号后不再用“等”。
答案:D
6解析:要理解词语的语境意。
答案:C
7解析:理解比喻义,并进行信息整合。
参考答案:比喻“不止掌握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整句的意思是“我们要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要掌握它的特殊性。分清特殊性和一般性的不同,不能因为特殊性就否定一般性,或者相反。如果有一方面没有掌握好,整个事业就会失败”。
8解析:言之成理即可,这里提供两种分法供参考。
参考答案:第一种:分两层,第①句为一层,其余为一层,为“总—分”结构。
第1层,提出论点: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要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第2层,举例论证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要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第二种:分三层,为“总—分—总”结构。
第1层(第①句),提出论点: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要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第2层(第②—⑤句),举例论证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要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第3层(第⑥句),分析农民胜利的原因: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
9解析:理解重点句子的含意,要放到段落里理解,不可脱离文章。
参考答案:熟练地转碟子的秘诀就是勤学苦练。
10解析:结合文章理解重点词句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火把”比喻“前辈积累的艺术经验”。“点燃”比喻“发扬光大”。
11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艺术的秘诀是自己的努力劳动和勤学苦练。
12解析:应明白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
答案:A
13解析:体会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
参考答案:“也许”与“如果”照应,表推测与假设,行文有分寸;“应该”是针对“真有”而言,表明了自己赞同高尔基的话。两词用得准确,行文严谨。
14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目的是要理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