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病毒精品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4 病毒精品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09:1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病毒
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生理活动,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异同,归纳病毒的形态特点,发展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概念模型,进一步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过程,培养识别、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懂得科学全面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辩证思维,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
1.教学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19世纪俄国的一位烟草种植户,辛苦劳作了大半年,满心期待着烟草丰收,可一夜之间,原本翠绿饱满的烟草叶上,竟布满了黄绿相间的斑驳花纹,就像被施了奇怪的魔法。没过几天,叶片开始卷曲、枯萎,大片的烟草绝收,这一年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你会是什么心情? 当时,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决心找出烟草花叶病的“幕后黑手”。一开始,他觉得可能是细菌在捣乱。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学生听素材故事,做出猜想。
新知探究 探究一:“罪魁祸首”——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 教师播放PPT内容结合课本P114,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觉得可能是细菌在捣乱。于是,他把患病的烟草叶片榨成汁,再用能过滤细菌的过滤器过滤,如果是细菌导致的,那过滤后的汁液就不会让健康烟草生病。可当他把过滤后的汁液涂抹到健康烟草叶片上时,健康的烟草还是患病了!这让伊万诺夫斯基十分困惑,难道有比细菌还小的东西在作祟?经过后续更多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个“罪魁祸首”——烟草花叶病毒。 教师简单总结病毒的发现过程,结合伊万诺夫斯基实验,请学生思考病毒的大小是怎样的,初步形成病毒非常小的概念。 探究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1.病毒的种类   展示不同的动植物生病的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探究   教师:这些不同的疾病,是由不同的病毒导致的,病毒的种类显然非常之多,我们人类在详细研究病毒之前,显然要做一个分门别类。那么我们如何给病毒分类?   请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总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动物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HIV;感染植物细胞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2.病毒的形态   小: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3.病毒的结构   展示三种病毒结构图,请同学总结共同点。   学生活动:每位同学参照课本画一幅病毒的结构图,并描述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师总结: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病毒的增殖   教师:病毒的结构如此简单,如何生存和繁殖呢?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病毒的增殖视频,请学生简单说明病毒是如何增殖的。   教师总结: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 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又会重新开始。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作答。 学生作图,描述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探究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课本P116~117,教师简要总结并播放PPT: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同学思考: 1.分析上述资料及烟草花叶病的资料,说说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病毒会使人患病,病毒导致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患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对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需要进行消杀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将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消杀处理,目的是杀死家禽上的禽流感病毒,避免再次感染健康的家禽。 3.简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害的一面:有些病毒使人、饲养动物、栽培植物患病,如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2)有益的一面:①可利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②可以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③用于基因工程。 [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课堂小结 伊万发现,病毒微现,纳米计量,电镜相见。 球杆蝌蚪,形态多变,动植细菌,寄生分类。 蛋白外壳,遗传物质,活细寄生,离则休眠。 吸附注入,复制重组,数量剧增,新毒出笼。 病毒两面,危害明显,科研防治,亦有贡献。 [小组合作]总结本节课知识,绘制思维导图。
第四节 病毒
病毒非常小,人的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但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弥补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不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改变以往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立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观察一些多媒体资料,然后归纳获得的信息,对于重点知识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