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说不尽的狗 同步课后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说不尽的狗 同步课后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08: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说不尽的狗
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颈圈/颈椎  镶嵌/攘外  翘首以待/翘楚
B.沮丧/刀俎
谒见/墓碣
否极泰来/癖好
C.恶劣/厌恶
解题/押解
亲密无间/间或
D.隔阂/惊骇
炽热/痴迷
五雷轰顶/起哄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人们对用眼卫生知识______,尤其是对眼视光科学______应有的认识,总是等问题出现后才想到去医院检查。
(2)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3)民族区域__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缺乏  缺少  作客  自治
B.缺少
缺乏
作客
自制
C.缺乏
缺少
做客
自制
D.缺少
缺乏
做客
自治
3.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从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不断。它究竟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它为什么会有众多的版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纷至沓来,我们对它依然讳莫如深。
A.狗尾续貂    B.莫衷一是
C.纷至沓来
D.讳莫如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孙绍振的幽默理论并不满足于转述西方经典,而是着重于将理论的独创性与操作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更是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怀疑。
D.据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广东每年的自然灾害直接损失至少190亿元人民币以上。
5.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唐朝的牛
李汉荣
当然,唐朝的牛是辛苦的,也没什么文化,这一点,与现代的牛相似。
但是,唐朝的牛背上,经常有牧童跳上跳下,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枚柳笛,有时是一支竹子做的短笛,被他们信口乱吹起来。有时,对着河流吹,把一河春水吹成起皱的绸子;有时,对着新月吹,把月牙儿逗得久久合不上嘴;有时,竟对着彩虹吹,把天上那么好看的一座桥就眼睁睁吹垮了;有时,竟对着不远处的大人吹,你骂他吧,又怕他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咋办。牛听着,倒是觉得不错,还算悦耳,尾巴就轻轻卷起来,摇啊摇,春天或五月的夕阳,就缓缓地从牛背上摇落进了小河,牛和牛背上牧童的倒影,倒影里的涟漪,一直在夕阳里持续了好长时间,被一位散步的画家临摹下来,成一幅名画,至今还收藏在博物馆里。
唐朝的牛,有时拉犁,有时拉车,还曾拉过婚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想想,一千多年前的那位新婚女子,坐在牛拉的车子上,她曾有过怎样的心情?不像马车走得飞快,不像驴车走得颠簸,牛走得很稳很慢,这正暗合了女子的心事:谢谢你,牛,就这样慢慢走吧,让时光慢慢走,让我一步一回头,再看一眼我青春的容颜,看清楚老家的炊烟,在门口大槐树上转了几个弯,才慢慢散入屋后的远天。牛啊,再慢些,忘不了你送我最后一程,我青春的最后一程,是你陪我走过的。但愿千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你,还有人记得,一个小女子慢慢走远的年华。
唐朝的牛,辛苦难免辛苦,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餐、午餐、晚餐都是相当不错的,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隐隐春色,那“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萋萋芳草,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原春草,除了一小部分被踏青、采青的人们采走了一些,被重逢、惜别的人们撩乱了一些,被马和驴吃过了一些,其余大部分都做了牛的美餐,吃饱了,就在原野上卧下,反刍一阵,觉得韶光不可蹉跎,就又站起来,在无垠旷野里漫步闲逛,向远方发出几声深情长哞。这时,就看见几位游吟的诗人迎面走了过来,牛觉得应该为这些儒雅的人让路,就静静地站在一旁,诗人走过去,回过头目送牛,却发现牛正回过头目送诗人。呀,你们互相目送,人与生灵互相凝视,诗与自然互相目送。于是诗人感叹:是这遍野芳草,养活了牛,也养育了诗歌的春色啊。
我们只知道唐人的诗好,却不知道,唐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处,有青翠的草色,有鲜美的春色,有旷远的天色。而且,我们读过的某几首春意盈盈的诗,正是诗人在牛的背影里构思的,是在牛的目光里写成的。你知道吗?唐朝的牛,辽阔旷野里漫步的牛,是经常会碰见几位诗人的,它们常常主动为诗人让路,诗人也主动为它们让路,这时候,诗人就停下来向它们致意。
那么,现在呢,被囚禁在饲养场里的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饲料和激素反复刺激、毒害的牛,被市场的屠刀宰来宰去的牛,被疯牛病恐吓、折磨的牛,牛啊,你们那辽阔的旷野呢?你们品尝过、同时也被白居易先生欣赏过的那无边春草呢?
你们曾经听过的牧童短笛,已成绝响,永远失传,只在那些怀古水墨画的皱痕里,隐约残留着农业的诗意和牛的气息。
m你们还曾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诗人吗?诗人和他的诗,一转身早已消失在田园牧歌的深处,背影越来越模糊。我断定,如今,全世界的牛,亿万头牛,很可能,再也不会有一头牛能与诗人相遇,与诗相遇。自然死了,生灵死了,田园死了,旷野死了,山水死了,再没有什么与诗相遇,诗也不再与什么相遇,与它相遇的恰恰是它拒绝的。就这样,诗人死了,诗死了。
如今,这个世界,有牛,但牛背上没有牧童短笛的风情,牛的身影里没有漫步沉吟的诗人的踪影。
这个世界,牛依然很多,但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是供吃肉的牛,一类是供挤奶的牛。
这个世界,人当然更多,但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是杀牛的人,一类是吃牛的人。
真正的牛,真正的诗,已经死去。
牛的身后,诗的身后,是一片由化学、商业、皮革、利润组成的现代和后现代荒原,虽然它有时貌似郁郁葱葱,但毫无疑问,它是真正的荒原。
(选自《散文》2010年第8期,有删改)
6.从文中看,唐朝的牛和现代的牛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试从牛与人类的关系、牛生活的环境、牛的生活三个方面中选两个作答。
7.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请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7.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牛与人及环境的和谐关系,与下文所写的现代的牛构成了对比。
三、语言运用
9.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情景,拟一则网友留言,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6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10.同一事物,常常引发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不同的联想、感悟或被赋予不同的意蕴。依照示例,从“露珠”“夕阳”“雨”“月”中任选两项仿写,写出其不同的意蕴或者对其不同的感悟。(不要求句式和字数完全相同)
示例:落叶——身不由己,只能过着背井离乡、漂泊无定的日子。“归根”是一种选择,一种意愿,一种向往。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读jǐng、xiāng/rǎng、qiáo;B项,分别读jǔ/zǔ、yè/jié、pǐ;C项,分别读è/wù、jiě/jiè、jiàn;D项,分别读hé/hài、chì/chī、hōng/hòng。
2.答案:A 解析:“作客”指寄居在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自治”是一种政治制度,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自制”有克制自己和自己制造的意思。
3.答案:D 解析:D项,讳莫如深: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紧隐瞒。不合语境。A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B项,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4.答案:A 解析:B项,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产生歧义;C项,语序不当,“不少”应在“便利”之前;D项,“至少”不能与概数“190亿元人民币以上”搭配。
5.答案:B 解析: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作为首句的原因是对于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因此排除C项和D项。“这种特殊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能力,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作结语,进而排除A项。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中心一致、色调一致,使句序合理,衔接与呼应自然;注意使用排除法。同时要注意,横线之间的标点也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6.参考答案:①唐朝的牛和人类和谐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现代的牛被人类残暴利用。②唐朝的牛生活在诗情画意的环境中,现代的牛生活在充斥化学、商业、皮革、利润的荒原中。③唐朝的牛生活悠闲,能给人提供精神的享受;现代的牛生活艰难,只能给人们提供物质的享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结合题目给出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简要表述。
7.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牛与人及环境的和谐关系,与下文所写的现代的牛构成了对比。
解析:从第二段文字的一些语句中“把一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水吹成起皱的绸子”“把月牙儿逗得久久合不上嘴”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写这种诗意的生存状态是与现代的牛相比的。
8.参考答案:在文中,作者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的牛和现代的牛的对比,表达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在当今社会,为了发展经济,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许多人杀鸡取卵,肆意破坏环境,致使世界成为没有诗意的荒原。这篇文章给了这些人当头棒喝,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解析:这是一篇借牛写人的文章,唐朝牛的诗意生活与现代牛的可悲命运折射了人的本质变化。
9.答案示例:(1)“龙”是中华民族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我们不能因为“洋大人”容易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
(2)“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腾飞奋发的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
(3)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屠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的标志正当其时。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又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解答时,可从正面出发,赞成该教授的观点;也可从反面阐述个人观点。总之,要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成理,思想健康,表述得体。
10.答案:示例:①露珠——就像秋荷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粒珍珠,晶莹动人;一碰到阳光,就会短命夭折。②夕阳——是晚开的花,是陈年的酒,绚丽成就永恒;就像灿烂的烟花,片刻的辉煌转瞬即逝。③雨——滋润大地,哺育秧苗,孕育出纵跨天宇的虹霓;是云伤心的泪,浸着离别的凄楚。④月——明月高悬,瑞光如水,令人仰望而涤尘荡俗;月光清凉,照进了离人的哀愁,也照亮了游子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