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十五) 赤壁赋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客/属文 驾御/推卸 窈窕/执拗 桂棹/宽绰
B.绸缪/相缪
寒噤/禁受
潜蛟/派遣
哭泣/啼哭
C.舳舻/云岫
酾酒/骊山
肴核/淆乱
幽壑/和声
D.横槊/溯流
狼藉/枕藉
渔樵/憔悴
江渚/烹煮
解析 A.“属”都读zhǔ;C.“壑”与“和”都读hè;D.“樵”与“憔”都读qiáo,“渚”与“煮”都读zhǔ。
答案 B
2.下列加点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遗响 遗误战机 衣襟 正襟危坐
B.卓越 真知灼见 摽掠 攻城掠地
C.车篷 朝气蓬勃 暗淡 神情黯淡
D.才干 量材录用 般配 全般人马
解析 A.“遗误”应为“贻”;B.“掠地”应为“略”;D.“量材”应为“才”。
答案 C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农历十七日)
酾酒(举杯)临江
B.倚(靠着船)歌而和(同声相应)之
杯盘狼藉(凌乱)
C.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喻人生短暂)
D.正襟危坐(坐立不安)
望美人(所思慕的人,喻美好理想)兮天一方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都具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顺流而东也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D.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答案 D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纵一苇之所如 沛公起如厕
C.挟飞仙以遨游 又重之以修能
D.不知东方之既白 驾一叶之扁舟
解析 A.前“于”表被动,后“于”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B.两个“如”都作“去、往”解;C.前“以”连词,后“以”介词;D.前“之”主谓之间,后“之”助词。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扣舷而歌之
B.唯江上之清风
C.纵一苇之所如
D.取之无禁
解析 B项与例句中的“之”均为助词“的”。A.音节助词,无实义。C.动词,到。D.代词,代自然美景。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C项与例句都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8.下列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我的内心空旷惆怅。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然是一位盖世的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使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敢用。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解析 B.“固”应翻译为“本来”。
答案 B
9.下面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干支纪年,其中“壬”是天干,“戌”是地支。
B.“七月既望”句中的“既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或十七。“望”一般指十五或十六,“朔”是初一,“晦”是每月的二十九或三十。
C.“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追求骈偶,讲求藻饰和用典。
D.“羽化而登仙”中的“羽化”是佛家用语,是成仙的意思,这里指好像飞升入仙境。
解析 D项,“羽化”是道家用语。
答案 D
10.填空。
(1)苏轼,字________,号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______代眉山人,与其父________,其弟________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
(2)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的内格,开创了________的词风,诗与书法都独具特色,自成一家。
答案 (1)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2)豪放派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后
赤
壁
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
1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坂:山坡
B.人影在地
在:介词
C.顾而乐之
顾:回头
D.今者薄暮
者:代词
解析 B.在:落在,动词;C.顾:看;D.者:助词。
答案 A
1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断岸千尺 断岸:绝壁
B.予乃摄衣而上
摄:提起
C.履巉岩,披蒙茸
披:覆盖
D.俯冯夷之幽宫
俯:俯视
解析 C项披:拨开。
答案 C
13.下面翻译错误的两项是( )
A.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从哪里能得到酒呢?
B.以待子不时之需——来预备着等你时不时的需要。
C.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从7月到10月时间并不长,怎么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回到船上,把船放到江中间。
E.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正赶上一只孤鹤,横着从江东边飞过来。
答案 BE
14.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1082年的秋冬两季,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当时赤壁冬季的景色特征。
B.“划然长啸”是一种什么声音,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使作者产生了震动,悲从中来,恐从心起,这一点是肯定的。
C.“凛乎其不可留也”,既是说赤壁山上不可留,同时也暗示黄州这地方不可留。
D.把掠舟而西的飞鹤写成梦中的道士,则全是作者的想象,而给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答案 C
15.文言翻译与断句。
(1)用斜线给下列文字断句。
时
夜
将
半
四
顾
寂
寥
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有
孤
鹤
横
江
东
来
翅
如
车
轮
玄
裳
缟
衣
戛
然
长
鸣
掠
予
舟
而
西
也
须
臾
客
去
予
亦
就
睡
梦
一
道
士
羽
衣
蹁
跹
过
临
皋
之
下
揖
予
而
言
赤
壁
之
游
乐
乎
问
其
姓
名
俛
而
不
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歌相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凛乎其不可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半/寥/鹤/来/轮/衣/鸣/也/去/睡/士/跹/下/言/乎/名
(2)①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相互唱和应答)。
②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
③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④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参考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将要回到临皋亭去。两位客人跟着我,经过黄泥坂。这时候,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人影映在地上,抬头望见银白色的月亮。看看这四周景色很是愉快,于是边走边唱,互相应和。
一会儿,我叹息说:“有了客人没有酒,有了酒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菜肴;月光皎洁,微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捕到一条鱼,大大的嘴巴,细细的鳞片,形状像松江的四鳃鲈。但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回去跟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很久了,等着你随时取用。”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少日子啊,江上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爬上鹘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不能跟着我上来。我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凄凉悲伤、阴森恐怖,害怕得不能停留了。回转身来登上小船,飘浮到江心,让它停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 )去,寂寞空虚。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翅膀有如车轮,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戛然长叫一声,擦过我的小船,一直向西面飞去。过了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登岸,客人辞去,我也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轻快地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明白了!昨天晚上,叫着从我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么?”道士回过头来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三、语言表达
16.苏轼被评为“感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石钟山上有你苦苦求索的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影,赤壁峰上有你潇洒咏叹的遗迹,一曲大江东去喊出万丈豪情,一首水调歌头唱出几许人间悲欢。你,伟大的哲人,将以那诗人的辉煌照亮我们的心灵。
②庙堂之下,你是皇帝的弃儿,湖山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你是造化的骄子。谪居黄冈,多少迁客垂头丧气;泛舟赤壁唯我居士潇洒自如。人生坎坷,高扬生命的旗帜;才华横溢,唱出人生的真谛。
17.苏轼的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理”。请将他的《惠崇春江晚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用一句话说出一个蕴涵的哲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改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涵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改文:春天来了,竹林已被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叶染成一片嫩绿,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吐出新芽的蒌蒿,芦笋也抽出了嫩嫩的短芽。此时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
蕴涵的哲理:①一个人只有经常与某种事物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 )持接触,才能敏锐地把握住任何细微的变化。②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写出一点即可)
四、课堂随笔
18.读下面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诗画”观点的看法。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动能,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诗画相融相通,要求画作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发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在苏轼的倡导下,绘画讲究自我表现,追求意境“神似”的风气,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认同,使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日益丰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