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赤壁赋
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绰约/泥淖 壬戌/戍守 船舷/琴弦
B.窈窕/酒肴 追溯/塑像 袅娜/枭雄
C.唱和/和面 绸缪/谬论 遨游/翱翔
D.宝藏/矿藏 慰藉/狼藉 灯盏/蛊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B.倚歌而和之
倚:依,按
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后,最终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之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D.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寄蜉蝣于天地
C.羡长江之无穷
D.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默写课文名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
(2)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
B.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的景色。
B.第2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3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三、语言运用
12.请你仿照例句,为苏轼或鲁迅写一段话,表现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
示例:汤显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乐章,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13.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分别为chuò/nào,xū/shù,xián/xián;B项读音分别为yǎo/yáo,sù/sù,niǎo/xiāo;C项读音分别为hè/huó,móu/miù,áo/áo;D项读音分别为zàng/cáng,jiè/jí,zhǎn/gǔ。
2.答案:D 解析:D项,食,享有。
3.答案:D 解析:A项,……的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项,介词,在/介词,从;D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答案:A 解析:A项,侣,名词的意动用法,B、C、D三项均为动词的一般用法。
5.答案:B 解析:B项属于被动句,A、C、D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
6.答案:(1)徘徊于斗牛之间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4)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答案:B 解析:“和”,应和。
8.答案:A 解析:“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9.答案:C 解析:A项,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B项,正好当着/适合;D项,朝南/南方。
10.答案:D 解析:作“放鹤、招鹤”之歌的是“我”,不是山人。
11.答案:(1)在放鹤亭里饮酒,感到十分快乐。
(2)却以酗酒保全真情,从而名传后世。
(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来回啊,嘴啄青苔脚踩白石。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一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房,大水淹到大门一半高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水退了,他便把家搬到原来住处的东面,东山的山脚下。登高远眺,发现一处风景特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建造了一所亭子。
彭城的山,山岭围绕在四周,隐隐约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个大环,唯独缺了西部的十分之二。而云龙山人所筑之亭正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花草繁茂,树木参天,秋天月明之夜,冬季雪飘之后,千里一片银白色。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山人饲养了两只仙鹤,很驯服而且善于飞翔。一大早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出去,任凭它飞到哪儿都行,有时停立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翱翔在云天上,傍晚便向东山飞回,所以把这座亭子叫做“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看望云龙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放鹤亭里饮酒,感到十分快乐,曾斟酒举杯向山人敬酒,并对他说:“您知道隐居的乐趣吗?虽是面南而坐的帝王,也无法与他交换的。《易经》上讲:‘鹤在幽深隐蔽处鸣叫,它的小鹤便应和着一起鸣叫。’《诗经》上也说:‘鹤在沼泽处鸣叫,声音可以直传到天上。’大概是因为仙鹤这种鸟,清高旷远,悠闲自在,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写《易经》和《诗经》之人,都把它比拟为贤人君子。隐居的有德之士,亲近它,玩赏它,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但是春秋时卫懿公却因为喜爱仙鹤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使事业荒误,性情迷惑,道德败坏,祸患产生,没有比酒更厉害的东西了,可是魏晋时的刘伶、阮籍这些人,却以酗酒保全真情,从而名传后世。唉!至尊的帝王,即使是清远闲放像仙鹤那样,也不能喜好,喜好它便会亡国。但是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人,即使是酒那种能使人荒惑败乱的东西,也不能对他们构成危害——更何况像鹤那样美好的飞禽呢?由此看来,隐居的乐趣和做帝王的乐趣,是截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的。”云龙山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便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是:“仙鹤飞去啊,飞向那西山的缺口。翱翔在高高的蓝天,向下俯览啊,选择最好的地方去休憩。翻过身来收起翅膀,好像准备降落了啊,忽然发现了什么,又矫健地搏击长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来回啊,嘴啄青苔脚踩白石。”“仙鹤飞回来啊,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人啊,他戴着黄色的帽子,踏着草编的鞋子,身上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弹琴。他亲自耕作,收获粮食以自给啊,把多余的用来喂养你。飞回来飞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下去。”
12.参考答案:苏轼:两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赤壁赋》,一样的名篇佳作,一样的脍炙人口。你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人文精神;你是文学巨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生,重塑国魂;你是世人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解析:要首先确定代表苏轼或鲁迅成就的作品,然后以对偶的句式概括其作品的内容,评价其意义。
13.参考答案:(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
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和选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式。原句压缩后的主干是“我们从书籍中接受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调整后的主干可以说“书籍给了我们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