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卷(三)
(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
一、本大题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镶嵌(kàn) 静谧(mì)
虔(qián)诚
庖(bāo)丁解牛
B.
暌(kuí)违
觌(dí)面
劳什(shí)子
参(cān)商
C.
鞭笞(chī)
鬼蜮(yù)
嬗(shàn)变
以儆(jǐnɡ)效尤
D.
凌(línɡ)迟
信笺(qiān)
拜谒(yè)
鳞次栉(zhì)比
解析:A项,嵌qiàn,庖páo;B项,参shēn;D项,笺jiā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撩乱 接踵而来 狡兔死,走狗烹
B.
分道扬镳 狗尾续貂 纳须弥于介子
C.
沧海桑田 循序渐近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D.
另辟蹊径 不假思索 狗咬吕洞宾
解析:A项,撩—缭;B项,介—芥;C项,近—进。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B.狗咬人,当然是该谴责的,叫做“狗咬吕洞宾。”但为什么老天注定狗咬的一定是吕洞宾呢,明明有许多警犬咬的不都是贩毒分子、车匪路霸吗?
C.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D.《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解析:A项,后一个“渐”应加双引号;B项,“狗咬吕洞宾。”中的句号应在引号外;C项,“生存有了一点光彩。”中的句号应在引号外的括号后面。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
D.第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宛在左右,而人已远去之时。
解析:A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盾很大;B项,惨淡经营:指在文学上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C项,举足轻重:比喻能起到影响全局的关键作用。作家的创作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有重要位置;但不是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D项,音容宛在: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解析:A项,“很大程度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很大程度上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或“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造成的”。B项,缺少主语,表意也不清楚,应去掉“在”“了”“通过”,在“在场的”之前加上“使”。C项,逻辑错误,“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应该改为“商品”。
答案:D
6.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解析:第一处注意空后的“自然是江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日暮”,应填③;第二处注意“冬宵”,应填②;第三处注意“夜更深人静后”,应填①,第四处注意“第二天的早晨”,应填④。
答案:C
二、本大题共46分。
阅读下面
(一)(二)(三)文段,完成7~16题。
(一)(16分)
①汉字媚俗,由来已久,不仅表现在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汉字数量日益减少,相当尚有生命力的汉字被荒废,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经与雅文字基本隔绝,不知其为何物。偶有雅文字出现,犹如老鼠过街,难免遭到围剿。在媚俗浪潮冲刷下,许多雅文字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俗雅两条路,一条被堵死,人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有限的汉字表达太多的意思。无形中,文字的两个功用(传达信息功用与艺术审美功用)合而为一了,艺术审美功用几乎斫丧殆尽。
②中国目前有七八千种报刊,每年出版十万种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书籍,文字文化迅速扩张着,文字的渗透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文字空前普及,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另一方面却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汉字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着,灭绝着,即使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汉字,有些也已经被打入了冷宫,难以再见天日。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字却越来越少。
③1987年公布的《常用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表》所列常用字仅为2500个,这2500个常用字对现代出版物的覆盖率高达97.97%!次常用字1000个,覆盖率为1.51%。常用字与次常用字两项合计3500个汉字,覆盖率为99.48%。而学过外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掌握6000以上的单词,是学不好外语的。当然汉语的“字”与外语的“单词”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无论如何,3000多个字实在是太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如此有限的汉字写作,推敲选择、变化机动的余地大打折扣,要想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谈何容易。
④我曾对电脑寄予厚望,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以电脑之博大容量,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载进去,以供作者选用。我的希望落空了。电脑字库小,小到还不如最小的字典,甚至一些常用字也被排除在外。每当字库中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字,不免捉襟见肘,进退失据,狼狈不堪。余也愚笨,没有掌握造字技法,每每不得不割爱,以同意字代之。然而有时是难以替代的。比如,“醨”,意思是薄酒、味淡的酒。写成“薄薄的、淡淡的酒”,意思无误,却不免累赘,当然用一个“醨”字,概而括之,繁复的内容就表达清楚了。可惜,电脑字库中却没有这个字,找遍了各个字码的字库都没有。“醨”有何罪,判其极刑?我万万没想到,写作这一原本高超清幽的雅举,一下子生出了柴米油盐的俗愁。我不得不缺着不写,空格打印出来,有时忘了填写,等于开了一个小“天窗”。
⑤文字本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画地为牢,以古字、老字、繁字、难字为壑,“文字蛋糕”岂不越做越小?“古”“繁”“僻”“难”也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把我们认为“古繁僻难”的汉字淘汰删除;后人可以以他们的价值取向淘汰删除他们心中的“古繁僻难”汉字。淘汰来淘汰去,汉字也就所剩无几了。汉字表意,或许无须斟酌;汉字言情,非讲究选词不可,暗昧的文字祛除也罢,但瑰丽隐晦的字词还是留用为宜。以近百年论,被消灭或荒芜的有用汉字岂止成千上万。而新造汉字(如她)只有区区数个,不足两位数。破坏与建树根本不成比例。汉字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做这种单向游戏?如是的话,汉字也就没有什么保守性与雅趣可言了,因为“雅”与“古繁僻难”有着一种天然联系。而偏偏有人将汉字割裂为两物:一雅一俗,一古一今,一死一活。果如是,今人如何了解“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如何推本春秋,考信六艺?如何通过汉字“知先祖,识亲疏,序长幼,辨繁衍”?如何吟李杜诗篇、诵韩柳华章?古人与今人无有共同(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相交)的媒介——文字,传统与现代如何接榫?民族精神如何延续?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汉字媚俗,表现在汉字过度简化和汉字数量日益减少。
B.汉字不仅有传达信息的功用,还有艺术审美的功用。
C.必须有六千以上的汉字才能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
D.汉语的“字”与英语、法语中的“单词”并不完全是—个概念。
E.只有“古繁僻难”的汉字才能体现汉字的保守性与雅趣。
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汉字媚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表现在汉字过度简化”与原文“汉字媚俗……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汉字数量日益减少”不符。C项,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是“3000多个字实在是太少了……用如此有限的汉字写作……要想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谈何容易。”;E项,将文意绝对化,错误。
答案:BD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与雅文字基本隔绝,是因为汉字艺术审美的功用几乎丧失。
B.只要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和次常用汉字,就能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
C.作者认为电脑容量博大,—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录,甚至可以使用造字技法。
D.汉字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仍能作为古人与今人相沟通的媒介。
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与第③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常用字与次常用字两项合计3500个汉字……但无论如何,3000多个字实在是太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如此有限的汉字写作,推敲选择、变化机动的余地大打折扣,要想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谈何容易”不符;C项与第④段“我曾对电脑寄予厚望,以为以电脑之博大容量,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载进去,以供作者选用。我的希望落空了。电脑字库小,小到还不如最小的字典,甚至一些常用字也被排除在外……余也愚笨,没有掌握造字技法”不符。
答案:D
9.作者在第⑤段所说的“文字本是—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包含哪两层意思?(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第一层意思:汉字仍保留着今天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继续使用的一些古字、老字、繁字、难字传情达意;②第二层意思:不能将汉字割裂为一雅一俗,一古一今,一死一活的两物,它仍是古人与今人沟通的媒介。(每点2分)
10.“汉字媚俗”是指使用汉字的人喜欢用“俗字”。其实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类似的“弃雅崇俗”的现象,请举出—个例子,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京剧是国粹,是高雅艺术,但当今舞台上,最火的是小品、流行歌曲等通俗艺术,喜欢京剧的人很少。(2分)
(看法一)这种弃雅崇俗的现象,是正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小品和流行歌曲通俗易懂,能舒缓身心,必然受欢迎;京剧拖沓冗长,远离现代生活,其衰落是必然的。
(看法二)京剧衰落小品流行,主要原因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现代人追求轻松一笑,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还是说明人们的艺术品位在下降。我们应该大力扶持高雅艺术,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
(看法三)对这种现象,不必大惊小怪。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在变化,高雅和通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京剧要革新,要适应现代观众;小品、流行歌曲也要不断提高艺术品位。(2分)
(二)(15分)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巢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我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开。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煕《释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如凯罗(Gottfrie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克曼(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簾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11.“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是什么呢?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2分)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2分)
12.“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这句话比喻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要想尽快博得少女的芳心,最好从窗户进入”(或“从窗户进入的往往会博得少女的欢心”)。(2分)
13.在引用刘熙的《释名》和凯罗《晚歌》时,作者说他们“只说着一半”,那这一半和另一半各指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只说透过窗子能看到外面的景物,(3分)但人们透过窗子也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一切。(3分)
(三)(15分)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 )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 )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作答时,写上句子序号)(4分)
①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②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此句运用了拟人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快节奏的生活、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和残酷的竞争当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方向,并且产生了对于自身价值的怀疑。(2分)
②此处的蟋蟀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在城市人的心中,“蟋蟀”既是曾经有过的纯真生活,也是自然和生命的真谛,更是一种乡情。(2分)
15.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引用流沙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为流沙河的诗句是以蟋蟀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与本文所写之物一致;(1分)
②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具有诗意的美感;(1分)
③引用诗句引出了作者情感的抒发,强化了作者对于纯真的童年生活的追忆,(1分)表达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倦,(1分)以及对自然对乡情回归的渴望(1分)。
16.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儿时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儿时的生活是我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其中的主角就是蟋蟀;
②这段描写既照应了题目,又与后文枯燥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对儿时的眷恋和渴望更表现出了我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弃。(每点2分)
三、本大题共16分。
17.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诗人、哲人歌咏的对象。仿照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4分)
例句: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伟人搏击风浪,乐观豁达的气魄和襟怀。
漫步西湖,白居易喜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乐于游览西湖,流连美景的愉悦和欣喜。
18.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概括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50字以内)(6分)
有人认为,2012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堵车是因为人们争相占免费政策的便宜,这其实是误解。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②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③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进行新闻概括及新闻短评。(6分)
武汉华一寄宿学校管理严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一周只有周末能见上父母。为了多接触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有些母亲放下原先苦心经营的事业,应聘该校既辛苦待遇又不高的“宿管员”职位。学校出于公平考虑,有意将她们与自己的孩子错位,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孩子,“只能在食堂里、操场上远远看到自己的孩子”。“陪读”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但妈妈们仍觉得能与孩子同处校园而安心幸福。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3分)
答案:(示例)母亲(或家长)(1分)入校(1分)(或辞职或应聘宿管员)“陪读”。(1分)
(2)你如何看待母亲们的选择?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不超过30字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通顺,反对或赞成的理由充分。(3分)
答案:(示例一)母亲陪读,给自己心理安慰,也给孩子温暖支持,值得肯定。
(示例二)家长沦为孩奴牺牲太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对孩子成长不利。
(示例三)家长对孩子不肯放手,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培养,不值得提倡。
(示例四)母亲为儿女牺牲事业放弃社会责任,对社会对教育孩子都不利。(观点鲜明1分,有具体的反对或赞成的理由2分。超字或有严重语病的扣1分)
四、本大题共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新的机器运作之始,各个部件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相互磨损,逐渐达到协调密合。这就是磨合。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
请以“磨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