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4、5、14、15、19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
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題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
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
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主题研学活动,小雨和
小雯设计了一些小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和”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和”字最初写作“龢”其字形由表示乐器的“龠”(指排
箫,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和表示声符的“禾”组成。由
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分)
2.小雯想贴一副含有“和”字的对联在教室门口,
远致心同
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对联,填写在正确的位
置。(2分)
德才求知路兼修
共进立志高和融
①
2
3.为了激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小雨同学
制作了一幅海报,请你为海报写个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4.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京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的“和”字均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核心思想。
B.社戏和民歌“信天游”都带有陕北地方风情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大道之行也》就是选自其中。
5.小雨选择了几篇文章朗读,请选出朗读处理正确的一项()(2分)
A.她想强调闻一多对特务的憎恨、对李公仆的赞扬,这样处理重音:这是某集
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她想表达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就这样处理停连(“∧”表示连,“V”表示停):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V容不得闭塞。A是挣脱了、A冲破了、V撞
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她觉得“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传达出庄子移情于物,舒适自在的感
觉,所以应该用轻松愉悦的语气读出来。
D.为了体现石壕吏的蛮横凶残和老妇人的凄苦悲哀,她这样读: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6.小雯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
将这段话补充完整。(8分)
古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有满怀着“兼葭苍苍,①
。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兼葭》)的美好追求;有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海内存
知己,②
”给予朋友杜少府积极向上的鼓励和安慰;而常建的“山光
悦鸟性,③
”在山光水色中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和内心平静;《卖炭翁》
中有白居易对卖炭老人“④
,心忧炭贱愿天寒”身处生存困境、内心
矛盾的无限同情。有时诗词中也蕴含着作者的志趣品格,如那若有若无、似
真似幻的飞鸿“谁见幽人独往来,⑤
”就是苏轼心灵的投影,而那
“⑥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就是陆游高洁傲岸人格的写照。杜甫面对
自己的困境,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⑦
”!庄子
则梦想展现着大鹏南徙时“水击三千里,⑧
”(《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7、8小题。(4分)
新安0吏(节选)】
杜甫(唐)
客⑧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③。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①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停0。白水
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注释】①新安:地名,今属河南。②客:诗人自称。③点兵:征兵,抓丁。④中
男:未冠少年,指十六岁的男孩。⑤伶俜:形容孤独伶竹的样子。
7这首诗围绕“安史之乱”展开,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导致兵源枯竭,百姓
被残酷征兵;官吏横暴,
。(1分)
8.诗中的画线句运用什么表现写法?通过描绘怎样的景象,将送别惨状升华为
天地同悲的永恒哀痛?(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