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琵琶行(并序) 限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琵琶行(并序) 限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0: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十六) 4.3
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衣裳(shɑnɡ) 霓裳(chánɡ)
迸(bènɡ)发
余勇可贾(jiǎ)
B.蛤(há)蟆
蛤(ɡé)蜊
呕哑(yǎ)
悲天悯(mǐn)人
C.嘲(zhāo)哳
嘲(cháo)讽
布帛(bó)
人声嘈(cáo)杂
D.幽咽(yè)
咽(yān)喉
绢(juàn)花
悄(qiāo)无声息
解析 A.贾:ɡǔ;B.哑:yā;D.悄:qiǎo。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年龄大了)
B.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
C.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冲出)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不容易)
解析 等闲:白白地、随便。
答案 D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B.因为长句
为君翻作《琵琶行》
C.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D.却坐促弦弦转急
相如持璧却立
解析 A.前“言”是“话”,后“言”是“字”。B.前“为”是“写”,后“为”是“替”。C.前“暂”是“暂且、短暂”,后“暂”是“顿时、一下子”。D.都是“退”的意思。
答案 D
4.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 C.比喻,余三句都是互文。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MTV及配套的写真集推出的当天,沈信终于在公众面前露面,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颇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
B.刚退居二线的老李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从大学毕业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今天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咱得好好喝上几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静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无言的关爱与支持,将会给予他们莫大鼓舞。
答案 C
6.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倍受宠爱的情景。北宋宰相寇准,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赏给歌女。寇准有侍妾写了一首绝句《呈寇公》讽刺他。下面排出的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缀。请选出适当的一组(  )
①一____清歌一______绫,②美人______自意嫌____。
③不____织女萤窗______,④几______抛____得织成。
A.①只,匹 ②尚,差 ③晓,里 ④岁,梭
B.①支,条 ②还,少 ③明,中 ④月,丝
C.①曲,束 ②犹,轻 ③知,下 ④度,梭
D.①首,丈 ②竟,少 ③管,上 ④日,丝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以下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8.诗人和琵琶女相见时有怎样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
9.诗人是如何描绘音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10.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能力提升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事夕望①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 ①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1)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幅日落月出江亭晚景图。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氛围。傍晚时分,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渐渐散去。
(2)①对美景的喜爱。②惜春伤春之情。③年华已逝的伤感。④被贬后内心的不甘和无奈。⑤回京的渴盼。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 秋 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未卜的感叹。
(2)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①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②鸸:一种鸟。
(1)请简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字运用之妙有三:一是写出了新生水蘋的整齐茂盛;二是它与“铺”字合用,写出了湖面的平展、阔大无垠;其三是突出春天水势涨满湖面,一望无际。这些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的“早”
和生机勃勃。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郁闷心情。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鴯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郁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或者:诗人以美景衬哀情,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自己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15.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①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②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 ①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贬江州司马。②省,记得。
(1)两首诗都表现出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首可以扣住“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赏析,第二首可以扣住“远信入门先有泪”和“寻常不省曾如此”赏析。
(2)同:两首诗都借助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两人的友情之深。异:第一首既有生活细节(场景)的描写,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第二首,只有生活细节的描写。
四、语言表达
16.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__①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__②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②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意思对即可)
17.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要求:续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________。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一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18.《咬文嚼字》编辑部与2013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有人对这些词语“点赞”,也有人认为,这些词语并不能完全表现2013年的时代变化。请你参加讨论,用简明的文字表达你的看法。(40~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表现了正能量的持续走红,展现了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视角,是网民智慧的生动总结。
示例2: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更偏于花哨、更偏于俚语,在词语含义上缺乏更深的内涵,没有体现出对社会、民生和百姓生活的更深层次理解。
示例3: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真正的与国计民生、社会生活和公众苦楚相关的流行语却基本未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