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微型小说两篇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微型小说两篇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0: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微型小说两篇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迷惘/贪赃枉法 讳言/经天纬地 识别/博闻强识
B.诡异/焚膏继晷 箴言/缄默无言 提防/提心吊胆
C.痴迷/锱铢必较 蠕动/耳濡目染 模仿/装模作样
D.沸腾/烟雨霏霏 湍急/惴惴不安 朝圣/朝令夕改
解析:A项,wǎnɡ,huì/wěi,shí/zhì;B项,ɡuǐ,zhēn/jiān,dī/tí;C项,chī/zī,rú,mó/mú;D项,fèi/fēi,tuān/zhuì,cháo/zhāo。
答案:D
2.(2015·课标全国高考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    ,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2)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    ,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3)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指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根据(1)句“谨小慎微”“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说的都是小心谨慎,不求变化。由此可知,应用“墨守成规”。根据(2)句“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可知这与不求进步有关,应该用“故步自封”。根据(3)句“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等内容可知,应该用“抱残守缺”。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一边小跑,一边朝剧院大门望去,慌急中,我忽然撞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我立足定神一看,是个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
B.“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C.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
D.从演出区泻出最后一景《天鹅湖》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
解析:D项,语序不当,“最后一景《天鹅湖》的乐曲”应为“《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
答案:D
4.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②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的周围,在广阔而又濡湿的草地上,在前面那些发绿的小丘上,在后面漫长的尘埃道上,在闪闪发亮的染红的灌木丛上,在薄雾底下隐隐发蓝的河面上——都流淌着清新的晨光,起初是鲜红的,后来是大红的、金黄色的……一切都觉醒了,歌唱了,说话了,到处有大滴的露珠 ① 发出红光,清澄而明朗的天空 ② 。钟声迎面传来。
A.像染红了的珠子一般 仿佛从远处传来的春雷似的
B.像烂漫的野菊花一般 仿佛被初升的太阳拥抱过似的
C.像霓虹灯一般 仿佛从远处传来的春雷似的
D.像辉煌的金刚石一般 仿佛也被早晨的凉气洗过似的
解析:联系上下文,注意其内在的关系。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我没有病
侯发山
他推开虚掩的门,走到老板桌前,坐在皮椅上晃动了两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很满足地“呀”了一声,感觉好极了。
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没有去接。电话固执地响着。他这才拿起听筒,只听有人说道:“局长,下午开会不 ”他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不开会!整天开会,有什么好开的 ”说罢挂了电话。
这时有人敲门。他应答了一声,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进来了。他说:“大爷,你有什么事 ”
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我来报销医疗费,跑了好多趟了,财务上不给报销……我来一趟不容易,你看能不能给报了 都好几年了。”说罢掏出了一沓子单据。“有这事 岂有此理!”他说,“大爷,总共多少钱 ”
老人颤抖着手把单据递给他:“局长,不多,只有四百多块。”他拿起桌子上的笔“刷刷”签了几个字:同意报销!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老人前脚走,后脚就又进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中年人看了他一眼,疑惑地说:“你是新来的局长 ”他点点头:“是啊,你有什么事 ”
中年人讪笑了一下,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包递过去,说:“局长,听说局里要改造办公楼,这是一点小意思。等我把工程承包到手……”他没有接红包,气呼呼地说:“闭嘴!我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你的钱有何用 你真有钱就去捐给四川灾区的孩子。”
中年人手足无措,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作秀。
他用手指着门,厉声说道:“你给我走,别说没工程,就是有工程也不给你这号人……”他知道,工程一旦给这种人做,绝对是豆腐渣。
中年人悻悻而去。
这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哥,你答应给妹子装修房子,怎么还不行动啊 ”他不动声色地说:“你是谁 ”“我是‘睡美人’舞厅的红红啊!你把妹子给忘了 上次我过生日,你送我一条金项链,你忘了 ”他冷冷一笑,然后悄悄说道:“我老婆在这儿呢,惹恼了她,有你的好日子过……”
他刚挂断电话,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大哥,今晚我请客,在老地方,‘醉仙楼’酒店……”他打断对方的话,说:“我不去,说不去就不去,因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对方肯定有求于他,要不然不会叫他的。
可是,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恨恨地看了电话机一眼,伸手把线给拔了,顿时,电话成了哑巴。这时候,突然闯进来几个医护工作人员,上前把他给制服了。
其中一个医生说:“想不到你跑到了这里,走,跟我们回去。”他挣扎着:“我没有病,我没病……”
这时候,办公室套间的门开了,一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踉跄着走了出来,酒气熏天,口齿不清地说:“干……干嘛 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 真……真是有病!”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都好几年了。”老人进屋后“怔了一下”是因为他一下子认出刚来的局长原来是老熟人。
B.“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这才拿起听筒……”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说明“他”平时就非常讨厌接电话。
C.本文以《我没有病》为题,点明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谁有病,起到了引人深思之效,让人警惕。
D.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主人公的身份产生怀疑。而文章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发人深思。
E.小说中的“局长”只是病态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出现使读者真正认识到了究竟是谁已经病入膏肓。作者在嬉笑怒骂间,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思考。
解析:A项,老人怔了一下的原因是,“他”客气地问了一声:“大爷,你有什么事 ”让老人感到少有的温暖。B项,纵观全文,作者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暗示主人公的真实身份。
答案:AB
6.作者以《我没有病》为题有何用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分析作品艺术表现力的能力。小说的题目通常作为叙事的线索贯串全文,同时也具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解答时应从文中筛选出与“我没有病”有关的语句,然后对其进行整合。
参考答案:①点明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谁有病 ②起到了引人深思之效,让人警醒。
7.小说结尾“干……干嘛 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 真……真是有病!”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联系全文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时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层含义,二要结合全文分析其深层含义。在答题时只要抓住这两点就能归纳出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在情节上:①呼应了题目“我没有病”,引发读者思考谁才是真正有病的人;②办公室真正的主人现身,进一步解开了读者对主人公真实身份的疑惑。在内容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丑恶的人和事的辛辣讽刺,抒发了作者对当今社会的无限忧虑之情。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两个都自称没有病的人物形象,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本反映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题为半开放性题目,答题时既要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又要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文中的两个都自称没有病的人物的形象,要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准确做出究竟谁有病的判断。然后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谈对这两类人的看法,并得出结论,但得出的结论不能游离于小说的主题之外。
参考答案:①小说主人公,他坚持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灵魂健康的人;那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作者用他来隐喻病态的社会。
②联系现实略。(注意:谈自己的看法时,可以从现实入手,首先分析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分析他们的表现对社会的作用或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在分析并得出结论时,应与小说的主题保持一致。)
三、语言运用
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人生,便是等待。正如春天等待播种,秋天等待收获;黑夜等待黎明,大地等待雨露。《等待散场》中的小伙子在等待爱情,                    ,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补写的句子要和例句构成排比;其次,补写的句子其内容上是与某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有关;补写后,三个句子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答案示例:《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在等待新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在等待光明
10.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话重新表述。(不超过40字)
解析:首先抓住对象“微型小说”,接着弄清比喻说法“关节处”“结穴处”等句的具体含义,再用平易朴实的话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1.联想生活信息,精心设计三个人物的关系,借助联想和虚拟,构思情节,设计对话。(不超过100字)
(1)青年女子(双眼一瞥):


(2)中(老)年男子(沉吟):


(3)中(老)年女子(蛮横):


解析:三个人物的关系要明确,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注意“双眼一瞥”“沉吟”“蛮横”三个词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1)爸,赵局长的案子发了,您可得当心哟!哪天……
(2)甭怕,你爸自有办法。
(3)怕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钱厂长不就是给咱家点点(宠物狗名)买了根金项链嘛,大不了把点点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