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蜀道难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然后”意思是“这样以后”,与今义有别。
答案:A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百步九折萦岩峦: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连峰去天不盈尺:
解析:注意语境。
答案:(1)山的最高峰 (2)绕着 (3)摸 (4)距离
3.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解析:“有时”错,应为“倘若”。
答案:B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
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
A.⑤④⑥③②① B.③⑤②④⑥①
C.③①⑤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解析:③适宜做首句,⑤紧承③中的“山”“林”,②中的“因此”承接⑤,④⑥在②的后面,①是对以上内容的总结。
答案:B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5.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解析:首先是结合诗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再则,“一挥手”是动作,“挥手”而着一“一”字,可见潇洒,但与弹琴结合起来当指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前因有“如听”一词,故所指当为琴声。
参考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解析:“不觉”写诗人沉醉之态,起衬托作用。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颔联写的是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颈联写的是金陵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诗人的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8.“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诗人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抓住“愁”字理解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修辞。②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9~10题。
落第长安
常 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9.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两句可以看出;《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阅读者的共鸣。
10.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以及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参考答案:①“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而且把不可揽接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有一箭双雕的效果。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②梨花洁白,梨树高秀,溪水澄澈,月光皎洁,诗句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冷中有暖、美中含愁的宁静而清雅的故乡月夜图。
三、语言运用
11.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 。
解析:根据横线前句式的结构和杜甫诗的主要特点作答。
参考答案: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12.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述欠妥当,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恐怖,②但读者读完以后,③不但不感到害怕,④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感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⑤从描写对象说,⑥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⑦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⑧在诗人的妙笔下,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⑩更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解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③④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在④句前加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从语法结构看,⑥句中谓语动词“具备”缺乏宾语,所以应添加恰当的宾语,或将谓语动词“具备”去掉也可。⑨句谓语动词“跟”前面缺主语,所以要添加恰当的主语。
答案:第一处:在④句“为诗的夸张”前添加“反而”。
第二处:将⑥句“具备”去掉,或在“害怕”后添加“的特点”。
第三处:在⑨句“跟美丽”前添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