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诗词三首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诗词三首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0: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诗词三首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东风(春风) 雕栏玉砌(台阶)
B.自度此曲(创制) 伯仲之间(兄弟)
C.荠麦弥望(远望) 难赋深情(陈述,陈说)
D.淮左名都(都市) 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
解析:“弥望”的意思是“满眼”。
答案:C
2.下列句子的停顿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词句的断句与诗有很大的不同。诗句的断句只有几种形式,而词却不同,句式较大,且变化较多。学习时要注意这一点。根据词句的意义,C项的停顿应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答案:C
3.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正确顺序:         
解析:④适合做首句,随后按逻辑顺序“(抒)发”“分别吟出”“不约而同地都”排列,然后③承接②中的“长江奔流”,最后⑤中的“这”承接③。
答案:④①⑥②③⑤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4~5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直为人称道,试做赏析。
解析:结合整首词及相关典故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给人以强烈的画面冲击感,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5.宋词中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本词格调高亢,但字里行间隐含着词人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试做简单分析。
解析:在以本词为主的基础上再结合词人身世及一贯词风来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全篇内容不变,一气呵成,打破了上下片各自分述的传统写法。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语言运用
6.依照上下句的内容及句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
思念使诗圣叹“月是故乡明”,           ;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           。
解析:填写的句子应和思念有关,出现的人物应是诗人或词人。填写的内容应是和上句对应的诗句或词句。
参考答案:思念使女词人感“人比黄花瘦” 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
7.阅读下列四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             
叹 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             
请把下列诗句分别归原到上面四首诗中去: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①    ②    ③    ④   
解析:首先从原诗的内容方面来考虑,通过题目来寻找答案。从题目的内容上看,第二首容易判断,既然是“遣怀”那么备选答案的B项中的“十年”刚好是回忆。还有第四首诗的题目是“叹花”,而备选答案中只有D项是写花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押韵来找出搭配的选项。
答案:①C ②B ③A 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