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课时1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课时1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1: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深邃(  ) 
②终年不涸(  ) ③峰峦(  )
④蜿蜒(  )
⑤湛蓝(  )
⑥一泓(  )
⑦霓虹(  )
⑧璀璨(  )
⑨俯瞰(  )
⑩寒光熠熠(  )
(2)多音字
①  
②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3.词语释义
①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足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罕有其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了如指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历历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考察”与“考查”
“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例句:
①假期间,许多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______,了解农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②年终时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接受上级部门的______,核实一年来的工作业绩。
(2)“变换”与“变幻”
“变换”多指具体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外一种。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的事物。
例句:
①天空中的云______成各种形态,装扮着蓝天。
②许多疾病往往多发于季节______之时。
一、初步感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2.瓦尔登湖在颜色上“更为出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课共七个段落,层次有以下几种划分法,正确的为哪一种?并写出各部分大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大意:
二、深层探究
4.阅读第2自然段并回答,作者描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
6.第4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突出了瓦尔登湖怎样的特点?
7.第5自然段中作者叙述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钩斧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8.阅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了另一个湖——白湖,还提及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一事,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2)作者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春天晨景有什么作用?
9.结合《黄山记》和《瓦尔登湖》两篇课文,比较一下,说说徐迟与梭罗二人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人类是应该征服自然,还是应该敬畏自然,这是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10.细读语句,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妙用。
(1)但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
(2)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
三、技法迁移
活用比喻 生动传神
[文本回顾] 《瓦尔登湖》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宁静、迷人的景色。如“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突出湖水的“亮蓝”,“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突出了湖水的晶莹清澈,“这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表达了对瓦尔登湖的挚爱。
[技法点拨]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
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比喻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迁移运用] 下面是有关人生和生活的格言,请仔细阅读,然后各写一句有关“人生”和“生活”话题的格言,句子里必须有“人生”或“生活”两个词,而且要运用比喻手法。
人生是一把剪刀,应该剪出最美的图案。
人生并不都像蜜那样甜,就跟大地并不只生长甘蔗一样。
生活是一张网,打捞起来的有幸福也有痛苦。
生活犹如一眼井,只有深深地开掘,才能流出甘甜的水。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suì ②hé ③luán ④wān
yán ⑤zhàn ⑥hónɡ
⑦ní ⑧cuǐ
càn ⑨kàn ⑩yì
(2)①pō/bó ②tái/tāi ③bó/bò ④zhǎnɡ/zhànɡ ⑤dènɡ/chénɡ
2.①融合 溶化 ②清澈 车辙 ③嬉戏 嘻嘻哈哈
④晶莹 坟茔 ⑤污垢 邂逅
3.①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②不值得称赞。③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④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⑤(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4.(1)①考察 ②考查
(2)①变幻 ②变换
文本互动
1.深邃 清澈
2.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3.B 第一部分:总述瓦尔登湖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色彩。第三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净。第四部分: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4.作者从远眺和近观两个角度描写了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为写瓦尔登湖湖水颜色作铺垫,进一步衬托出瓦尔登湖湖水的出奇。
5.句子:(1)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2)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3)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
作者的心境: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纯净里,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6.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瓦尔登湖湖水的晶莹清澈。
7.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见证了湖水的清澈。叙述具体详细,历历如在眼前。
8.(1)①突出白湖和瓦尔登湖的共同点:都有如许一泓清泉的纯洁之性。②从历史角度突出瓦尔登湖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2)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联想,为最后的议论抒情作铺垫,激发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讴歌(灵感之泉、钻石)。
9.《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讨论看法略。
10.(1)表达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难以抑制的喜爱之情。
(2)“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展示了作者泛舟湖上时奇妙、独特的心理,“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青锋刀刃”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写出湖水颜色的奇异美丽、清新空灵。
[迁移运用] 示例:①人生是一只航船,不可能总是泊在平静的港湾。
②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应扮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③生活犹如万花筒,时时变幻着各种图案,总是那么丰富多彩。
④生活就像山川相缪的路途,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