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湖畔 拌和 绊子 伴随左右
B.挑唆
轻佻
兼祧
极目远眺
C.澄清
澄澈
凳子
目瞪口呆
D.遨游
鏖战
敖包
佶屈聱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毫无疑问,俄罗斯女排为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之战做了精心准备,两位副攻阿利莫娃和赛多娃更是对中国队的进攻套路了如指掌。
B.国内饮料市场可谓风云变幻,先是碳酸饮料独霸天下,后是中国传统茶饮料、果汁饮料轮番登场,其后,种种迹象表明,蔬菜饮料将上场。
C.学校在寒假期间准备组织教职工去东北长白山旅游,大家兴致勃勃,王老师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要搞生态自助游。
D.来自广东的何冲被称为中国甚至世界跳水的“难度王”,其一套一米板动作的总难度系数可以达到19.5,而且何冲三米板整套动作也是举世无双。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B.梭罗过于依赖自然的道德生活把自己推到了极端,旷野是他唯一的精神营养。
C.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的隐居和写作充满了反叛色彩,给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以冷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纯净的细沙
②秋风阵阵,落叶盖满湖水
③湖的最深处,大概不免有些沉积物,应该是那些腐烂的落叶
④最后是那些绿亮亮的水苔,深冬之时,会随锚拔起
⑤最后沉进湖底
A.③④⑤②① B.①③②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②⑤①
二、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
5.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是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是怎样来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躁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的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8.文章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六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1.阅读语段,补写语句,注意句式和内容上的关联。(6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与启迪。李白赠汪伦,表达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依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领略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
12.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南粤电视台《教育访谈》栏目为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拟邀请岭南中学校长蔡子敬于下周三晚上8时到电视台2号演播厅,就岭南中学荣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称号一事接受访谈。电视台记者邓刚受电视台委托,打电话向蔡子敬发出口头邀请,希望他在本周五之前确认是否接受访谈。不巧的是,蔡子敬不在。
下面是邓刚给蔡子敬的电话留言,请你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我是南粤电视台记者邓刚。祝贺贵校荣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手机号码是133××××××××。非常感谢!
答案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1.D [A.“畔”读“pàn”,其余均读“bàn”。B.“挑”读“tiǎo”,“佻”、“祧”读“tiāo”,“眺”读“tiào”。C.“凳”、“瞪”读“dènɡ”,其余均读“chénɡ”。D.均读“áo”。]
2.C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贬义,褒贬错用。]
3.D [D.有歧义,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4.B [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湖水”来写的,把握几个关键词语“落叶”、“最深处”、“湖底”、“最后”等。仔细分析发现,本段文字应该是按由湖底浅处到最深处的空间顺序写的,落叶则是按先盖满湖水最后沉到湖底的时间顺序写的。]
5.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
6.就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思,让人产生丰富而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7.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湖水颜色变幻。体现了作者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
8.“我们”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作者与文学作品。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
9.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
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10.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交流。
11.曹操观沧海 抒发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慨叹
白居易忆江南 回想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
12.蔡校长,您好
我们邀请您在下周三晚上8时到电视台,就贵校荣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称号一事接受访谈。请您在本周五之前和我联系,确认能否接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