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湖北·中考真题)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蔬菜 B.沥干蔬菜 C.点火炒菜 D.盛菜装盘
3.(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4.(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下诗词蕴含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裁玻璃 B.金属铜作导线 C.石墨作铅笔芯 D.稀硫酸除铁锈
6.(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肉豆浆是襄阳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7.(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8.(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生火烧开水
9.(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的熔点较高 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10.(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 B.冰雕 C.贴春联 D.燃放鞭炮
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灭菌剂,可以迅速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以下属于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易溶于水 C.易分解 D.有刺激性气味
3.(2025·湖北武汉·一模)下列探月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箭器分离 C.伞降着陆 D.采集月壤
4.(2025·湖北荆州·三模)下列春节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穿花衣 B.放烟花 C.包饺子 D.贴春联
5.(2025·湖北荆州·三模)下列生活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 B.灯泡发光 C.水结成冰 D.蜡烛燃烧
6.(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居家打金”的热潮,利用喷枪高温使黄金融化,倒入模具,冷却打磨后,精美的黄金饰品就诞生了。黄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较高 B.高温不易被氧化 C.延展性好 D.良好的导电性
7.(2025·湖北黄石·一模)2025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片段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莲藕 B.莲藕压成泥 C.刻刀塑肉身 D.三昧真火燃烧
8.(2025·湖北武汉·三模)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 B.易燃烧
C.易挥发 D.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9.(2025·湖北黄石·一模)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下列春节庆祝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挂灯笼 C.舞狮子 D.放烟火
10.(2025·湖北·一模)在下列野菊花的加工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加水清洗 B.自然风干
C.架火炒制 D.研磨粉碎
11.(2025·湖北武汉·三模)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是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下列制作陶器的流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练泥 B.拉坯
C.刻花 D.烧窑
12.(2025·湖北孝感·二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古代发明或创造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水车灌溉 C.烧制瓷器 D.纺纱织布
13.(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楠木制舟 C.五谷酿酒 D.海水晒盐
1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端午飘香,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下列制作粽子的基本工序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粽叶 B.浸泡糯米 C.放馅包棕 D.生火煮粽
15.(2025·湖北十堰·三模)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嫦娥六号月背取壤 B.六代机点火起飞
C.春晚机器人跳舞 D.用人工智能deepseek辅助学习
16.(2025·湖北·二模)在汤圆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沟糯米 B.研糯米 C.包汤圆 D.炸汤圆
17.(2025·湖南衡阳·模拟预测)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标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到认可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摒弃洋节是每个中学生必备的责任和担当。下列中华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贴对联 B.端午熏艾草 C.中秋赏明月 D.冬至包饺子
18.(2025·湖北·三模)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发明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在变化本质上有所区别的是
A.活字印刷 B.黑火药爆炸 C.用粮食酿醋 D.用黏土烧制陶瓷
19.(2025·湖北·一模)下列踏青所见所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落叶腐烂 B.泉水激石 C.露水成珠 D.树影斑驳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湖北·中考真题)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A.火药(成分硝石、硫磺、木炭)爆炸时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烧制陶瓷过程黏土高温下发生化学变化,矿物质重组形成硅酸盐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粮食酿酒过程淀粉经发酵转化为乙醇(酒精),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活字印刷过程仅转移墨水到纸张,墨水成分未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蔬菜 B.沥干蔬菜 C.点火炒菜 D.盛菜装盘
【答案】C
【解析】A、清洗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沥干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火炒菜涉及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盛菜装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下诗词蕴含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案】B
【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故选:B。
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裁玻璃 B.金属铜作导线 C.石墨作铅笔芯 D.稀硫酸除铁锈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金属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墨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是灰黑色,且质软,容易留下痕迹,颜色和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稀硫酸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酸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6.(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肉豆浆是襄阳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答案】D
【解析】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答案】A
【解析】A、醋瓶摔碎了,为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生火烧开水
【答案】D
【解析】A、晾晒湿衣服,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起床叠被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针线钉纽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生火烧开水,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9.(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的熔点较高 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答案】B
【解析】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铁的熔点较高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性较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 B.冰雕 C.贴春联 D.燃放鞭炮
【答案】D
【解析】A、剪纸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雕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贴春联将春联纸张粘贴到门或墙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灭菌剂,可以迅速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以下属于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易溶于水 C.易分解 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解析】A、 易挥发:挥发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如酒精挥发),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涉及状态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易溶于水: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水中分散的能力(如食盐溶于水),通常只涉及分子间作用力,不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 易分解:分解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如光照、加热)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过氧乙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体现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有刺激性气味:气味是物质挥发出的分子刺激嗅觉器官产生的感觉,不涉及化学反应和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湖北武汉·一模)下列探月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箭器分离 C.伞降着陆 D.采集月壤
【答案】A
【解析】A、火箭点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箭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伞降着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采集月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湖北荆州·三模)下列春节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穿花衣 B.放烟花 C.包饺子 D.贴春联
【答案】B
【解析】A、穿花衣是更换衣物的行为,只涉及衣物位置的移动或穿戴,物质本身(如布料)没有发生成分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放烟花时,烟花中的火药等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并伴随发光、发热和产生烟雾等现象,这属于典型的化学变化,B正确。
C、包饺子是将面粉、水等原料混合、揉捏和包裹的过程,主要涉及形状的改变(如面团成型、馅料包裹),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贴春联是使用胶水或浆糊将春联粘贴在门上的过程,胶水干燥可能涉及水分蒸发,但本质是物理状态变化(如液体变固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B。
5.(2025·湖北荆州·三模)下列生活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 B.灯泡发光 C.水结成冰 D.蜡烛燃烧
【答案】D
【解析】A、玻璃破裂是形状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结成冰过程中是水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6.(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居家打金”的热潮,利用喷枪高温使黄金融化,倒入模具,冷却打磨后,精美的黄金饰品就诞生了。黄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较高 B.高温不易被氧化 C.延展性好 D.良好的导电性
【答案】B
【解析】A、熔点较高,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高温不易被氧化,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延展性好,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良好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5·湖北黄石·一模)2025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片段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莲藕 B.莲藕压成泥 C.刻刀塑肉身 D.三昧真火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仅改变形态或状态。
A、挖莲藕是位置或形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B、莲藕压成泥是形状改变,成分未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C、刻刀塑肉身是雕刻形状,材料未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D、燃烧(如三昧真火)必有新物质(如CO 、水等)生成,属化学变化。
故选:D。
8.(2025·湖北武汉·三模)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 B.易燃烧
C.易挥发 D.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答案】B
【解析】A、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
B、易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意味着它在燃烧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正确;
C、易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挥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
D、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
故选B。
9.(2025·湖北黄石·一模)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下列春节庆祝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挂灯笼 C.舞狮子 D.放烟火
【答案】D
【解析】A. 剪窗花:纸张被裁剪成不同形状,仅发生形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挂灯笼:灯笼被悬挂或组装,仅涉及位置或结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舞狮子:人体或道具的移动和表演,属于机械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放烟火:火药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0.(2025·湖北·一模)在下列野菊花的加工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加水清洗 B.自然风干
C.架火炒制 D.研磨粉碎
【答案】C
【解析】A、加水清洗仅去除表面污渍,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自然风干是水分蒸发,物质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架火炒制需高温加热,可能导致有机物分解、碳化或氧化,生成新物质(如焦炭等),必然发生化学变化,故正确;
D、研磨粉碎仅改变颗粒大小,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1.(2025·湖北武汉·三模)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是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下列制作陶器的流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练泥 B.拉坯 C.刻花 D.烧窑
【答案】D
【解析】A、练泥是将泥土进行淘洗、揉练等操作,目的是去除杂质、调整泥料的湿度和均匀度 ,此过程中只是泥土的形态和杂质含量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将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 ,仅仅是泥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刻花是在已成型晾干的坯体表面,用刀具等工具刻出各种花纹图案 ,只是改变了坯体的表面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窑过程中,陶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例如泥土中的一些成分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使陶坯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性质稳定的陶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2.(2025·湖北孝感·二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古代发明或创造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水车灌溉 C.烧制瓷器 D.纺纱织布
【答案】C
【解析】A、甲骨刻字,只是在甲骨上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其形状,刻出文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水车灌溉,利用水车将水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C、烧制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泥土等原料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等,改变了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D、纺纱织布,是将纤维通过物理的方法加工成纱线,再织成布,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3.(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楠木制舟 C.五谷酿酒 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A、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楠木制舟,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五谷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端午飘香,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下列制作粽子的基本工序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粽叶 B.浸泡糯米 C.放馅包棕 D.生火煮粽
【答案】D
【解析】A、清洗粽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浸泡糯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放馅包棕,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火煮粽,涉及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5.(2025·湖北十堰·三模)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嫦娥六号月背取壤 B.六代机点火起飞
C.春晚机器人跳舞 D.用人工智能deepseek辅助学习
【答案】B
【解析】A、嫦娥六号月背取壤。只是从月球表面采集土壤样本,只是位置的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应该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六代机点火起飞,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春晚机器人跳舞。只是机器人的机械运动,由电力驱动,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人工智能deepseek辅助学习,只是信息处理,软件运行,没有物质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5·湖北·二模)在汤圆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沟糯米 B.研糯米 C.包汤圆 D.炸汤圆
【答案】D
【解析】A、沟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研糯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包汤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炸汤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2025·湖南衡阳·模拟预测)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标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到认可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摒弃洋节是每个中学生必备的责任和担当。下列中华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贴对联 B.端午熏艾草 C.中秋赏明月 D.冬至包饺子
【答案】B
【解析】A、春节贴对联,只是将对联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并粘贴固定,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端午熏艾草,艾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C、中秋赏明月,是观察月亮这一自然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D、冬至包饺子,主要是将食材进行形状等方面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故选B。
18.(2025·湖北·三模)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发明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在变化本质上有所区别的是
A.活字印刷 B.黑火药爆炸 C.用粮食酿醋 D.用黏土烧制陶瓷
【答案】A
【解析】A、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黑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粮食酿醋的过程中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综上,A为物理变化,BCD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19.(2025·湖北·一模)下列踏青所见所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落叶腐烂 B.泉水激石 C.露水成珠 D.树影斑驳
【答案】A
【解析】A、落叶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泉水激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露水成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树影斑驳是光的直线传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