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溶解度
1.(2025·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是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常用的三种物质,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41.6 53.8 70.5 75.4 71.1 60.5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配制营养液时,为加快在水中的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配制某无土栽培营养液需补充钾元素195g,则需的质量为 。
(4)对上表中某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编号①、②、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的质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时,甲溶液中含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
(4)某温度下,甲、乙、丙各分别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填标号)。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3.(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性时,查阅资料如下:
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g NaHCO3 6.9 8.2 9.6 11.1
KCl 27.6 31.0 34.0 37.0
NaCl 35.7 35.8 36.0 36.3
NH4Cl 29.4 33.3 37.2 41.4
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NaCl的溶解度为 。
(2)根据2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 。
(3)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同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 。
(4)20℃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C.若m≤0.36n,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
4.(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忽略水的损失)。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的溶解度是 g。
(2)烧杯②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分别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更大
C.时,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更多
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时把30 g物质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升温到℃时,溶液的质量是 g。
(3)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乙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6.(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各取KNO3、NaCl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B.KNO3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KNO3固体
C.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若要从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KNO3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7.(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若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即可)。
(3)40℃时,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
②t℃时,硝酸钾、氯化钾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③40℃时,用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依次为m1、m2、m3,则:m1④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为ω1、ω2、ω3,则:ω2>ω3>ω1
8.(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请根据下列图表进行分析: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10℃时,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3)t℃时,将75g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9.(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物质相似。
(3)t3℃时,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t3℃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解度:B>A>C
②溶剂质量:C>B>A
③溶液质量:B>A>C
④溶质质量分数:B>A>C
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t1℃ t2℃ t3℃ t4℃
甲 47.1g 80.0g 95.7g 100.0g
乙 25.0g 42.0g 54.5g 60.0g
丙 79.9g 50.0g 45.2g 31.3g
(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
(2)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10%的乙溶液100.0g,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乙物质质量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100.0g乙的饱和溶液蒸发10.0g水后,析出晶体质量为5.0g
B.t2℃~t3℃之间,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C.t3℃时,配制50.0g甲的饱和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4℃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Ⅰ.(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花生油 D.食醋
Ⅱ.氯化钠在医疗中可配生理盐水,硝酸钾则在农业上可作化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以及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20℃时,将68g饱和NaCl溶液稀释成18%的NaCl溶液,需加水32g
C.60℃时,将100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可析出46.1gKNO3
D.20℃~40℃之间某温度下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等
3.(2025·湖北武汉·三模)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5 40 55 70
溶解度/g 20 37 65 100 140
(1)4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2)由图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3)在t℃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掉一定量水时,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 ;
(4)一定质量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在10℃时加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60g;70℃时为10g。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硝酸钾样品一定含不溶性杂质 B.40℃时溶于水的硝酸钾为90g
C.55℃左右时KNO 没有完全溶解 D.70℃时KNO 溶液为饱和溶液
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20℃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有100g水,分别都加入质量为m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5 37.3 38.4
(1)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当温度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范围是 。
(3)20℃时,将34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若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都升温到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烧杯乙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甲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60℃时,取150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第一份50g,第二份100g,都恒温蒸发5g水。若第一份析出晶体1.1g,则第二份一定没有晶体析出
5.(2025·湖北武汉·三模)在60℃时,分别取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钾固体进行图1的实验。
(1)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 (选填“NaCl”或“”)。
(2)X的取值范围是 。
(3)60℃时,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状态1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
B.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1时的2倍
C.若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6.(2025·湖北武汉·三模)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等.图1所示为、的溶解度曲线.
(1)时,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的溶解度.
(2)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倒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由此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已知X是、中的一种.小果同学利用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根据图1和图2内容回答问题:要使图②和图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X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②③ B.②③ C.②③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出现了晶体,说明楴脑在酒精中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B.将时、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若中含少量,可以用的饱和溶液提纯
D.配制时的饱和溶液时,使用生锈的砝码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7.(2025·湖北武汉·三模)已知和两种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格所示。在时,小宝同学向盛有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的固体和固体,充分溶解后进行下图操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回答下列问题:
(1)时NaCl的溶解度为 。
(2)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若,则烧杯乙2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中含少量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若,则乙1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2的相等
C.若,则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乙2>甲
D.时若将乙2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8.(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在t℃时,NaCl和KNO3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范围是 。
(3)将50℃KNO3的饱和溶液185.5g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20℃时,将36.0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2.4g
C.将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82.0g
D.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9.(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和等物质,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5 51.1 56.7
33.7 44.5 54.8 55.8 50.4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甲表示 (填“KCl”或“”)的溶解度曲线。
(2)时,将固体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质量为;则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各分别蒸发水,恢复到,均有晶体析出。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B均为饱和溶液 ②溶剂质量A10.(2025·湖北武汉·三模)为了减少钠元素的摄入量,一些家庭选择将普通食盐更换为低钠盐。低钠盐通过降低氯化钠的比例,并相应增加氯化钾的含量,实现了钠含量的减少。下表是氯化钠、氯化钾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回答下列问题:
(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将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为 。
(3)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
(4)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钾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若所得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溶液为氯化钾溶液
B.若两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氮化钠=氯化钾
C.若,则只有一只烧杯中有固体剩余
D.若降温至,则两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氯化钠>氯化钾
1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中溶液的质量为 g。
(2)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D.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M晶体可蒸发结晶
E.向丁中再加入50克水,可将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1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对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处理流程(见下图)及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一起展开研究。
(1)8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3)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 。
(4)取“冷冻结晶”得到晶体样品50g,加入100g水,样品全部溶解得溶液甲,此时溶液的温度为40℃。加热蒸发掉60g水,恢复至40℃,析出29.04g硫酸钠,过滤,所得滤液为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50g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8.4g B.溶液甲为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C.溶液乙为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D.溶液乙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3.(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
(2)现有℃时A、C均达饱和的混合溶液,欲从中只得到C物质的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或“降温至℃”)。
(3)℃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进行如图操作:
第一份:
第二份:
据此分析 。
(4)℃时,将A、B、C三种物质各分别投入水中充分溶解,再缓慢升温至℃。下列关于该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先增大后不变
②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一直不变
③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先不变后减小
④A、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硫酸铵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为硫酸铵制备的部分工艺流程,分析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70.6g,10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103.8g。
(1)在合成塔中,氢气从下方注入,氮气从上方注入的目的是 。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晶器中采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请从工业生产效率角度分析其原因 。
(4)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从结晶器中获得的硫酸铵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 。
15.(2025·湖北恩施·二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镍氢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等。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主要流程如下:
碳酸锂和硫酸钠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溶解度/g
0℃ 20°C 40°C 60°C 80℃
1.54 1.33 1.17 1.01 0.85
5.0 19.4 48.8 45.3 43.7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2)“酸浸槽”“反应器”中均进行了搅拌操作,其目的是 。
(3)“酸浸槽”中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洗涤槽”中应用 (选填“冷”或“热”)水洗涤。从滤液中回收晶体,其操作流程: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16.(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我国某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这里的“盐”是指NaCl,“碱”是指Na2CO3。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NaCl的溶解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2)夏天晒“盐”,需要经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过程。
(3)t1℃时,将20.0g碳酸钠加入5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冬天捞“碱”后湖水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
B.t3℃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碳酸钠质量大于氯化钠质量
C.将t3℃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欲从t3℃时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7.(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兴趣小组开启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项目式学习之旅。下表为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表。
物质 溶质质量分数
NaCl 2.6%
MgSO4 0.3%
MgCl2 0.2%
CaCl2 0.1%
任务一:海水晒盐
45℃时,恒温蒸发某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恒温蒸发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
(1)恒温蒸发前的氯化钠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已知:4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8g。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x= 。
任务二:粗盐精制
(3)根据表中物质成分,通过下列步骤可以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步骤Ⅰ的先后顺序可能为 (用字母排序)。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石灰乳 c.适量的盐酸
d.稍过量的BaCl2溶液 e.过滤 f.蒸发结晶
任务三:海水提镁
(4)镁具有重要用途。工业上利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和两种气体单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要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3)时,a、b固体的质量均为x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多?
B.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C.时,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D.时,将一定量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甲、乙、丙三份,分别恒温蒸发的溶剂,其对应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则、的数量关系为
E.时,将的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将其降温到,固体质量变化与温度关系可用图3表示。
19.(2025·湖北恩施·一模)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
Ⅰ.了解海水资源
(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t,“钠”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溶解度曲线。
甲温度/℃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5.5 51.1 56.7
MgSO4 33.7 38.9 44.5 54.6 55.8 50.4
①图中曲线 (选填“甲”或“乙”)代表MgSO4的溶解度曲线。
②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到100g水中,得到KCl溶液的质量是 g。
Ⅱ.海水资源化利用
(3)海水制镁。查找资料,提供两种提取金属镁的路径方案如下图所示。
方案1:
方案2:
①结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提取金属镁的最佳方案。若某地选择方案1,你认为该地的地理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②请写出方案1中加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5·湖北·模拟预测)民间曾用硝土[含Ca(NO3)2、NaCl]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作原材料来制取硝酸钾。制取流程及相关物质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NaCl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 KNO3的溶解度为 。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
(4)该生产流程中得到NaCl晶体和KNO3晶体的方法不同,原因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
(5)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结晶池1冷却到结晶池2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在从60℃降温到20℃的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会变大,其原因是 。
21.(2025·湖北襄阳·模拟预测)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享誉全球。该方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碳酸钠 7.1 12.5 21.5 39.7 49.0 48.7 46.5 45.8
用如表绘制出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的温度是 。
(2)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时,将碳酸钠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若要使两个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B.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碳酸钠质量大于氯化钠
C.将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碳酸钠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又下降
2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1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为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
A.溶质质量: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4)t2℃时,向m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图2所示操作。据此分析m= g。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溶解度
1.(2025·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是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常用的三种物质,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41.6 53.8 70.5 75.4 71.1 60.5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配制营养液时,为加快在水中的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配制某无土栽培营养液需补充钾元素195g,则需的质量为 。
(4)对上表中某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编号①、②、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答案】(1)增大
(2)搅拌(合理即可)
(3)505g
(4)ABD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配制营养液时,为加快在水中的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搅拌,增大硫酸锌与水的接触面积;
(3)配制某无土栽培营养液需补充钾元素195g,则需的质量为:;
(4)由图可知,溶液①恒温蒸发溶剂,有溶质析出,得到溶液②,则溶液②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如果溶液①恰好饱和,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①=②,如果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①<②,将溶液②升温,得到溶液③,升温后,如果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溶质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②<③,如果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硫酸锌),则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②>③,如果升温后,②、③中溶解度相等(如硫酸锌),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编号①、②、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①<②<③,或是①=②=③或是③<①<②。
故选ABD。
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的质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时,甲溶液中含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
(4)某温度下,甲、乙、丙各分别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填标号)。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答案】(1)甲
(2)减小
(3)5g
(4)ACD
【解析】(1)由图可知,a1℃时,溶解度:丙>乙>甲,则甲的溶解度最小。
(2)将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乙的溶解度减小,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
(3)60g甲溶液中含有10g甲,则含有水的质量为60g-10g=50g,a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则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15g-10g=5g,则可将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A、若加入的固体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符合题意;
B、当温度低于a3℃时,乙的溶解度小于丙,当温度高于a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则所得溶液中,不可能乙的溶解度最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当温度低于a2℃时,溶解度:丙>乙>甲,则若甲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乙、丙中固体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乙=丙>甲,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当温度刚大于a2℃时,溶解度丙>甲>乙,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丙>甲>乙,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D。
3.(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性时,查阅资料如下:
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g NaHCO3 6.9 8.2 9.6 11.1
KCl 27.6 31.0 34.0 37.0
NaCl 35.7 35.8 36.0 36.3
NH4Cl 29.4 33.3 37.2 41.4
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NaCl的溶解度为 。
(2)根据2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 。
(3)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同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 。
(4)20℃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C.若m≤0.36n,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
【答案】(1)35.8g
(2)碳酸氢钠/NaHCO3
(3)氯化铵/NH4Cl
(4)ABC
【解析】(1)由表1知,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
(2)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1~10g,为可溶,由表1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6g,为可溶;
(3)由表1可知,0℃~30℃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所以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同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NH4Cl;
(4)A、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36.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m≤0.36n,,给了ng水,设n=100g,则m小于等于36g,则固体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饱和溶液一定是氯化钠饱和溶液,氯化铵不饱和,则0.36n≤m<0.372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4.(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忽略水的损失)。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的溶解度是 g。
(2)烧杯②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分别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更大
C.时,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更多
【答案】(1)36.0
(2)不饱和 48.4
(3)AC
【解析】(1)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硝酸钾,而②中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则为不饱和溶液;
烧杯④中共含硝酸钾20g+60g=80g,则共析出固体80g-31.6g=48.4g。
(3)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溶液均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同,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更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 所需氯化钠质量较小,则氯化钠中加水更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时把30 g物质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升温到℃时,溶液的质量是 g。
(3)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乙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答案】(1)50
(2)饱和 75
(3)BD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乙的溶解度是50g,故填:50。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物质甲的溶解度为40g,℃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质,所以℃时把30 g物质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到℃时,溶解度为5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一共加入30g甲物质,则溶液质量为:25g+50g=75g。故填:饱和;75。
(3)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甲仍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降温过程中,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与℃时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剂质量相等,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溶剂质量:甲等于乙,故B正确;
C.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所以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溶液质量:甲小于乙,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时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时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故D正确。
故选:BD。
6.(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各取KNO3、NaCl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B.KNO3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KNO3固体
C.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若要从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KNO3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1)增大
(2)硝酸钾/KNO3
(3)AD
【解析】(1)由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0℃时,KNO3、NaCl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36.0g,则该温度下,10g水分别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3.6g氯化钠,则20℃时,各取KNO3、NaCl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KNO3;
(3)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则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B、KNO3的饱和溶液也可能再溶解KNO3固体,若将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KNO3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则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要从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KNO3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7.(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若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即可)。
(3)40℃时,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
②t℃时,硝酸钾、氯化钾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③40℃时,用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依次为m1、m2、m3,则:m1④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为ω1、ω2、ω3,则:ω2>ω3>ω1
【答案】(1)硝酸钾/KNO3
(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3)28.6%
(4)①③④
【解析】(1)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2)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若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
(3)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①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正确;
②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硝酸钾、氯化钾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所含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③4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故溶剂质量m1<m2<m3,正确;
④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升温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10℃时,溶解度: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2>ω3>ω1,正确。
故选①③④。
8.(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请根据下列图表进行分析: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10℃时,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3)t℃时,将75g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答案】(1)减小
(2)<
(3)25
【解析】(1)据溶解度表可以看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据溶解度表可以看出,10℃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NaCl的溶解度是35.8g。即10℃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3)据溶解度表可知,NaCl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
设:t℃时,将75g 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75g×(75g+)×25%
解得:=25g。
9.(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物质相似。
(3)t3℃时,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t3℃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解度:B>A>C
②溶剂质量:C>B>A
③溶液质量:B>A>C
④溶质质量分数:B>A>C
【答案】(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
(3)80
(4)①③/③①
【解析】(1)P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C相似;
(3)设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x,则,,所以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0g的A物质,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
(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B>A=C,①错误;
②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一定,溶质质量越大,溶剂质量越小,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因此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C>B>A,分别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②正确;
③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后,A物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质量:C>B>A,③错误;
④降温后,A、B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B大于A,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降温之后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之前C溶解度最小,故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B>A>C,④正确;
故选①③。
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t1℃ t2℃ t3℃ t4℃
甲 47.1g 80.0g 95.7g 100.0g
乙 25.0g 42.0g 54.5g 60.0g
丙 79.9g 50.0g 45.2g 31.3g
(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
(2)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10%的乙溶液100.0g,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乙物质质量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100.0g乙的饱和溶液蒸发10.0g水后,析出晶体质量为5.0g
B.t2℃~t3℃之间,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C.t3℃时,配制50.0g甲的饱和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4℃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1)
甲和乙
(2)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
12.5g
(4)B
【解析】(1)由溶解度表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由溶解度表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10%的乙溶液100.0g中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0g,所以将t1℃时10%的乙溶液100.0g,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乙物质质量为。
(4)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2.0g,那么10g水最多可溶解乙物质的质量为,所以t2℃时,100.0g乙的饱和溶液蒸发10.0g水后,析出晶体质量为4.2g,故错误;
B、由溶解度表可知,t2℃~t3℃,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2.0g~54.5g,丙物质的溶解度为50.0g~45.2g,即t2℃~t3℃的某一温度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故t2℃~t3℃之间,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故正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造成实际量取的水偏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错误;
D、由溶解度表可知,将t4℃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甲的溶解度变化更大,析出品体会更多,即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故选B。
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Ⅰ.(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花生油 D.食醋
Ⅱ.氯化钠在医疗中可配生理盐水,硝酸钾则在农业上可作化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以及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20℃时,将68g饱和NaCl溶液稀释成18%的NaCl溶液,需加水32g
C.60℃时,将100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可析出46.1gKNO3
D.20℃~40℃之间某温度下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等
【答案】(1)BD
(2)增大
(3)量筒、烧杯、玻璃棒
(4)BD
【解析】(1)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食醋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BD;
(2)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以及量筒、烧杯、玻璃棒;
(4)A、配制20℃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但配制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水量少了,固体不能完全溶解,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将68g饱和NaCl溶液稀释成18%的NaCl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解得,故需要加水32g,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表格数据可知,4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是63.9g、110g,则6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60℃时将100g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则40℃时47.6g水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则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则在20℃~40℃之间的某一温度时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因此20℃~40℃之间某温度下和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D。
3.(2025·湖北武汉·三模)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5 40 55 70
溶解度/g 20 37 65 100 140
(1)4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2)由图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3)在t℃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掉一定量水时,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 ;
(4)一定质量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在10℃时加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60g;70℃时为10g。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硝酸钾样品一定含不溶性杂质 B.40℃时溶于水的硝酸钾为90g
C.55℃左右时KNO 没有完全溶解 D.70℃时KNO 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1)65g
(2)增大
(3)10℃<t<25℃
(4)CD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4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65g;
(2)观察表格,温度从10℃升至70℃,溶解度由20g增至140g,说明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即,解得S=25g;表格中,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7g,25g 介于两者之间,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10℃<t<25℃;
(4)A、在10℃时加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60g;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5g,每100g水中,最多再能溶解45g,从10℃到40℃,溶质溶解=250g-160g=90g,则水的质量=;从40℃到70℃,每100g水中,最多再能溶解质量=140g-65g=75g,200g水最多溶解溶质=75g×2=150g,但是从提供的数据可知,溶质增加了160g-10g=150g,溶液中硝酸钾质量最少为,70℃溶液是饱和溶液,则剩余10g可能为不溶性杂质,也可能是硝酸钾晶体,该硝酸钾样品可能含不溶性杂质,错误;
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5g, 200g 水溶解硝酸钾质量=,错误;
C、55℃时 200g 水最多溶解,但硝酸钾总质量 280g,无法完全溶解,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70℃时,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D。
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20℃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有100g水,分别都加入质量为m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5 37.3 38.4
(1)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当温度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范围是 。
(3)20℃时,将34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若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都升温到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烧杯乙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甲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60℃时,取150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第一份50g,第二份100g,都恒温蒸发5g水。若第一份析出晶体1.1g,则第二份一定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1)硝酸钾/KNO3
(2)20℃-40℃
(3)20.4g
(4)ABD
【解析】(1)20℃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有100g水,分别都加入质量为m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未溶解,乙中固体完全溶解,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则甲中溶解的物质是硝酸钾;
(2)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4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故当温度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范围是:20℃~40℃;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则该温度下,将34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4g-10g-3.6g=20.4g;
(4)A、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甲烧杯中有硝酸钾固体剩余,说明m>31.6g,乙烧杯中无氯化钠固体剩余,说明m≤36g,即31.6g<m≤36g,若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都升温到40℃,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升温后甲、乙烧杯中的溶质均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B、甲、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加入溶质的质量相等,甲中溶质部分溶解,乙中溶质完全溶解,则烧杯乙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甲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符合题意;
C、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由于是配制饱和溶液,则会导致部分溶质未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60℃时,取150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第一份50g,第二份100g,都恒温蒸发5g水。若第一份析出晶体1.1g,则析出晶体后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一份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质量为:50g-5g-1.1g=43.9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则原50g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3g+1.1g=24.1g,溶剂质量为:50g-24.1g=25.9g,溶液具有均一性,则第二份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4.1g+24.1g=48.2g,溶剂质量为:25.9g+25.9g=51.8g,蒸发5g水后,溶剂质量为:51.8g-5g=46.8g,设60℃时,46.8g水最多可溶解溶质的质量为x,则x=51.48g,而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8.2g,故第二份一定没有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故选ABD。
5.(2025·湖北武汉·三模)在60℃时,分别取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钾固体进行图1的实验。
(1)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 (选填“NaCl”或“”)。
(2)X的取值范围是 。
(3)60℃时,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状态1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
B.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1时的2倍
C.若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1)
(2)
(3)
(4)AC
【解析】(1)在60℃时,分别取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钾固体,各加入100g水,甲中固体部分溶解,乙中固体完全溶解,说明60℃时,甲中固体的溶解度小,6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故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NaCl;
(2)在60℃时,分别取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钾固体,各加入100g水,甲中固体(即氯化钠)部分溶解,乙中固体(即硝酸钾)完全溶解,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X的质量大于37.3,小于等于110,向乙烧杯中再加入Xg同种固体,固体完全溶解,则2X≤110,X≤55,则X的取值范围是:37.3<X≤55;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5g硝酸钾,则加入到水中,只能溶解5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55g=105g;
(4)A、状态1时,甲烧杯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属于饱和溶液,乙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且乙烧杯中继续加入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故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B、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烧杯在状态1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状态1时的2倍,不符合题意;
C、若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10℃,状态1时的甲烧杯溶液为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即甲中固体的溶解度大于乙中固体的溶解度,两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相等,加入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此时乙烧杯中溶液也是饱和溶液,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符合题意;
D、甲中固体为氯化钠,乙中固体为硝酸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减小,故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6.(2025·湖北武汉·三模)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等.图1所示为、的溶解度曲线.
(1)时,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的溶解度.
(2)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倒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由此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已知X是、中的一种.小果同学利用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根据图1和图2内容回答问题:要使图②和图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X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②③ B.②③ C.②③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出现了晶体,说明楴脑在酒精中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B.将时、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若中含少量,可以用的饱和溶液提纯
D.配制时的饱和溶液时,使用生锈的砝码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小于
(2)弱于
(3)B
(4)ABCD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图中,t1℃时,KNO3 溶解度曲线对应的点在NH4Cl溶解度曲线对应点的下方,所以 t1℃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H4Cl 的溶解度。
(2)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倒入水中出现明显浑浊,是因为樟脑从酒精溶液中析出,说明相同条件下,樟脑在水中溶解的量比在酒精中少,即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②蒸发100g水,同时升温到t3℃得到③,③中水的质量为,此时没有溶质剩余,则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5g。根据图像,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而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说明X是硝酸钾;
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硝酸钾,②中水的质量为200g,最多可溶解80g硝酸钾,要使②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
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80g硝酸钾,③中水的质量为100g,最多可溶解80g硝酸钾,要使③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
因此要使图②和图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X的质量大小关系是②=③,故选B。
(4)A、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出现了晶体,说明温度降低,樟脑在酒精中能溶解的量减少,即樟脑在酒精中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该选项正确;
B、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析出晶体的质量,t2℃时KNO3、NH4 Cl的溶解度相等,恒温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该选项正确;
C、KNO3 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但能溶解NH4 Cl,所以若KNO3 中含少 NH4Cl,可以用KNO3的饱和溶液提纯KNO3,该选项正确;
D、配制t3℃时NH4 Cl的饱和溶液时,使用生锈的砝码,砝码质量变大,称得的溶质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ABCD。
7.(2025·湖北武汉·三模)已知和两种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格所示。在时,小宝同学向盛有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的固体和固体,充分溶解后进行下图操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回答下列问题:
(1)时NaCl的溶解度为 。
(2)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若,则烧杯乙2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中含少量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若,则乙1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2的相等
C.若,则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乙2>甲
D.时若将乙2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答案】(1)37.3g
(2)
(3)13.1g
(4)AC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时NaCl的溶解度为37.3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
(3)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KNO3的溶解度为20.9g;小宝同学向盛有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的固体和固体,则氯化钠全部溶解,硝酸钾未全部溶解,故甲烧杯中放入的是硝酸钾,乙烧杯中放入的是氯化钠;升温到后,NaCl的溶解度为37.0g;恒温蒸发50g水,烧杯中剩余的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5g,则析出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1.6g-18.5g=13.1g;
(4)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提纯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A正确;
B、若,NaCl的溶解度为36.0g,此时烧杯中有100g水,31.6g氯化钠,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乙1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恒温蒸发50g水后,50g水在该温度下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0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乙2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乙1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2,故B错误;
C、若,NaCl的溶解度为36.6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3g,则乙2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为31.6g-18.3g=13.3g;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甲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为31.6g-20.9g=10.7g,所以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乙2>甲,故C正确;
D、时若将乙2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完,可以加水,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可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8.(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在t℃时,NaCl和KNO3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范围是 。
(3)将50℃KNO3的饱和溶液185.5g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20℃时,将36.0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2.4g
C.将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82.0g
D.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增大
(2)20℃(3)53.9g
(4)BCD
【解析】(1)观察表格中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随着温度从0℃升高到50℃,NaCl的溶解度从35.7g增大到37.0g,KNO3的溶解度从13.3g增大到85.5g,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当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其溶解度相等;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NaCl溶解度36.0g大于KNO3溶解度31.6g;30℃时NaCl溶解度36.3g小于KNO3溶解度45.8g,t的范围是20℃(3)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185.5gKNO3饱和溶液中含KNO3的质量为85.5g,水的质量为100g;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从50℃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5.5g 31.6g=53.9g;
(4)A、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B、20℃时NaCl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NaCl,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20℃时,将36.0g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后,会析出3.6gNaCl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0g 10g 3.6g=22.4g,正确;
C、设需要5.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5.0%×x=100.0g×0.9%,解得x=18.0g,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0g 18.0g=82.0g,正确;
D、配制20℃KNO3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质量偏小,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故选BCD。
9.(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和等物质,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5 51.1 56.7
33.7 44.5 54.8 55.8 50.4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甲表示 (填“KCl”或“”)的溶解度曲线。
(2)时,将固体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质量为;则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各分别蒸发水,恢复到,均有晶体析出。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B均为饱和溶液 ②溶剂质量A【答案】(1)KCl
(2)2:5
(3)m1g
(4)①②④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图中曲线甲表示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
(2)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该温度下,将5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氯化钾,得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
(3)由图可知,t2℃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氯化钾、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相等,降温至t1℃,氯化钾、硫酸镁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t1℃时,氯化钾、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则t2℃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钾、硫酸镁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则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1g;
(4)①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各分别蒸发水,恢复到,均有晶体析出,滤得到滤液A和滤液B均为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②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氯化钾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各100g,硫酸镁溶液中的溶剂多,蒸发10g,水还是硫酸镁中的溶剂多,所以溶剂质量A小于B,故选项正确;
③t3℃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B,故选项错误;
④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蒸发10g,硫酸镁析出的晶体少,氯化钾析出的晶体多,溶剂质量相同,溶液质量溶液质量A10.(2025·湖北武汉·三模)为了减少钠元素的摄入量,一些家庭选择将普通食盐更换为低钠盐。低钠盐通过降低氯化钠的比例,并相应增加氯化钾的含量,实现了钠含量的减少。下表是氯化钠、氯化钾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回答下列问题:
(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将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为 。
(3)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
(4)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钾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若所得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溶液为氯化钾溶液
B.若两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氮化钠=氯化钾
C.若,则只有一只烧杯中有固体剩余
D.若降温至,则两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氯化钠>氯化钾
【答案】(1)36.6g
(2)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等合理答案)
(3)玻璃棒
(4)BC
【解析】(1)从表格中可直接查得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2)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氯化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如水)也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液时,在溶解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A、6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7.3g,氯化钾溶解度是45.5g,相同质量的溶质和溶剂,氯化钠更易达到饱和,若只有一种饱和溶液,应是氯化钠溶液,该选项错误;
B、若两烧杯均无固体剩余,说明溶质都完全溶解,溶质质量都是mg,溶剂质量都是ng,根据,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正确;
C、根据表格信息,60℃时,n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0.373ng,最多溶解氯化钾质量为0.455ng,当0.373nD、降温至20℃,氯化钠溶解度变为36.0g,氯化钾溶解度变为34.0g,ng水中所能溶解的氯化钾更多,但m未知,若m较小,两烧杯内都没有固体剩余,则溶质的质量相等,而不是氯化钠>氯化钾,该选项错误。
故选BC。
11.(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中溶液的质量为 g。
(2)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D.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M晶体可蒸发结晶
E.向丁中再加入50克水,可将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1)饱和 66
(2)t1 11:10 AB
【解析】(1)由图可知,丁中有固体析出,则丁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丁溶液的质量为:50g+30g+30g-44=66g;
(2)①由图可知,丙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固体变多,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开始降温时,有溶质析出,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减小,则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t1;
由图可知,开始降温时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为105g,即丙中液体的质量为105g,加入水的质量为50g,则溶质的质量为:105g-50g=55g,则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5g:50g=11:10;
③A、b点到c点,有溶质析出,但是溶剂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由题中的过程图可知,固体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由60℃降至20℃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到b点是溶质质量逐渐增多到最大值的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c点溶液,即丁溶液是66g,根据图像可知,a点和c点溶液质量相等,即a点溶液质量为66g,说明a溶液是在50g水基础上加入16gM,题干乙溶液是加入了30gM后的溶液即80g,故此a点到b点不能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丙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5g-66g=39g,说明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M晶体可降温结晶,不符合题意;
E、由以上分析可知,丁中溶液质量为66g,即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66g-50g=16gM,继续加入50g水,可继续溶解16gM,剩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对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处理流程(见下图)及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一起展开研究。
(1)8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3)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 。
(4)取“冷冻结晶”得到晶体样品50g,加入100g水,样品全部溶解得溶液甲,此时溶液的温度为40℃。加热蒸发掉60g水,恢复至40℃,析出29.04g硫酸钠,过滤,所得滤液为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50g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8.4g B.溶液甲为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C.溶液乙为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D.溶液乙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1)大于
(2)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钠的含量较多,硫酸钠含量较少,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4)ABC
【解析】(1)由图可知,8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2)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4g,则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8.4g硫酸钠,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且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故“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
(4)A、40℃时硫酸钠溶解度为48.4g,析出29.04g后,剩余溶解的硫酸钠为:48.4g - 29.04g = 19.36g,蒸发后水的质量为:100g - 60g = 40g,40g水可溶解硫酸钠为: ,与剩余量一致,说明原样品含硫酸钠48.4g,故选项正确;
B、40℃时硫酸钠溶解度为48.4g,原样品含硫酸钠48.4g,加入100g水,样品全部溶解得溶液甲,此时溶液的温度为40℃,溶液甲为硫酸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C、根据选项A可知,溶液乙中剩余硫酸钠19.36g恰好是40℃时40g水的饱和溶解量,故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可知,溶液乙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BC。
13.(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
(2)现有℃时A、C均达饱和的混合溶液,欲从中只得到C物质的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或“降温至℃”)。
(3)℃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进行如图操作:
第一份:
第二份:
据此分析 。
(4)℃时,将A、B、C三种物质各分别投入水中充分溶解,再缓慢升温至℃。下列关于该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先增大后不变
②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一直不变
③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先不变后减小
④A、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1)40g
(2)升高温度
(3)5
(4)①②④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在t2℃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3℃时某溶液中A、C均达饱和,蒸发时A、C都会析出;升温时A不析出、C析出;降温至t1℃时,A、C溶解度都减小,都会析出,因此要从中析出C物质,需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C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C物质。恒温蒸发10g水恰好饱和,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为m,根据溶解度关系,100g水对应50g溶质,那么10g水对应溶质质量m=5g;
(4)①t1℃时A的溶解度小于40g,溶液饱和,升温过程中,A的溶解度增大,继续溶解A,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先增大后不变,故正确;
②若t1℃时B溶液恰好饱和,升温过程中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t1℃时B 溶液不饱和,升温时B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可能不变(如始终未达到饱和),所以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一直不变,故正确;
③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C的溶解度为40g,则t1℃时将40gC投入100g水中,C恰好完全溶解,再升温至t3℃,C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至t3℃时溶解度大于40g,升温过程中溶剂、溶质质量均不变,故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不变,故错误;
④当升温到某一温度,A、B、C的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或等于40g时,三种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A 、B、C溶液的溶质质量数可能相等,故正确,故填:①②④。
1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硫酸铵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为硫酸铵制备的部分工艺流程,分析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70.6g,10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103.8g。
(1)在合成塔中,氢气从下方注入,氮气从上方注入的目的是 。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晶器中采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请从工业生产效率角度分析其原因 。
(4)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从结晶器中获得的硫酸铵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 。
【答案】(1)使气体反应更充分
(2)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
(3)硫酸铵溶解度随温度改变变化较小
(4)CO2
(5)饱和硫酸铵溶液
【解析】(1)在合成塔中,氢气从下方注入,氮气从上方注入的目的是使两种气体在塔内充分接触、均匀混合,使气体反应更充分;
(2)沉淀池中是二氧化碳、氨气、水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化学方程式为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 ;
(3)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70.6g,100℃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103.8g。溶解度变化相对不大。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的硫酸铵晶体小于溶解于水中的硫酸铵晶体(假设刚有结晶析出即停止加热)。所以结晶器中采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因为硫酸铵溶解度随温度改变变化较小。
(4)从流程来看,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沉淀池中又参与反应,所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
(5)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饱和硫酸铵溶液 ;因为饱和硫酸铵溶液不能再溶解硫酸铵,用其洗涤硫酸铵晶体,既能洗去表面杂质,又不会溶解晶体造成损失。
15.(2025·湖北恩施·二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镍氢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等。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主要流程如下:
碳酸锂和硫酸钠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溶解度/g
0℃ 20°C 40°C 60°C 80℃
1.54 1.33 1.17 1.01 0.85
5.0 19.4 48.8 45.3 43.7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2)“酸浸槽”“反应器”中均进行了搅拌操作,其目的是 。
(3)“酸浸槽”中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洗涤槽”中应用 (选填“冷”或“热”)水洗涤。从滤液中回收晶体,其操作流程: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1)减小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3)Li2O+H2SO4=Li2SO4+H2O
(4)热 降温结晶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酸浸槽、反应器中均进行了搅拌操作,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2O+H2SO4=Li2SO4+H2O;
(4)因为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利用热水洗涤可减少碳酸锂的损失,所以洗涤槽中应用热水洗涤,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锂沉淀表面的残液;
结合资料分析,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沉锂”池过滤所得的滤液中获得Na2SO4晶体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16.(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我国某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这里的“盐”是指NaCl,“碱”是指Na2CO3。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NaCl的溶解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2)夏天晒“盐”,需要经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过程。
(3)t1℃时,将20.0g碳酸钠加入5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冬天捞“碱”后湖水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
B.t3℃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碳酸钠质量大于氯化钠质量
C.将t3℃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欲从t3℃时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1)小于
(2)蒸发结晶
(3)43:243
(4)ACD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Na2CO3溶解度曲线下方,所以t3℃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
(2)“夏天晒盐”,这里的 “盐” 是NaCl,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适合采用 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因为蒸发结晶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较为适用。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1.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1.5g Na2CO3,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Na2CO3质量=,将20.0g碳酸钠加入50.0g水中,只能溶解10.75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75g,溶液质量为10.75g+50g=60.75g,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75g:60.75g=43:243;
(4)A、冬天捞 “碱” 是因为温度降低,Na2CO3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此时湖水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正确;
B、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质量不仅与溶解度有关,还与溶液质量有关,题中未提及溶液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所需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错误;
C、t3℃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都减小,都会有晶体析出,此时二者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
D、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故选ACD。
17.(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兴趣小组开启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项目式学习之旅。下表为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表。
物质 溶质质量分数
NaCl 2.6%
MgSO4 0.3%
MgCl2 0.2%
CaCl2 0.1%
任务一:海水晒盐
45℃时,恒温蒸发某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恒温蒸发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
(1)恒温蒸发前的氯化钠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已知:4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8g。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x= 。
任务二:粗盐精制
(3)根据表中物质成分,通过下列步骤可以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步骤Ⅰ的先后顺序可能为 (用字母排序)。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石灰乳 c.适量的盐酸
d.稍过量的BaCl2溶液 e.过滤 f.蒸发结晶
任务三:海水提镁
(4)镁具有重要用途。工业上利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和两种气体单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不饱和
(2)9.2
(3)bdaecf
(4)
【解析】(1)由图可知,恒温蒸发过程中,一开始无溶质析出,说明恒温蒸发前的氯化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已知:4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8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8g氯化钠,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5g时,开始析出溶质,则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可溶解溶质的质量为9.2g,即x=9.2;
(3)海水中含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钙杂质,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钙,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可加入稍过量的石灰乳除去硫酸镁和氯化镁,氯化钡能与硫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钙,可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反应生成的硫酸钙,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然后过滤,除去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滤液中含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顺序为:bdaecf;
(4)工业上利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和两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氢元素,故水参与了反应,反应物中含Na、Cl、H、O,生成物中含Na、H、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l,故生成的气体单质有氯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水中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氢氧化钠中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还应有含氢元素的物质生成,则还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要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3)时,a、b固体的质量均为x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多?
B.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C.时,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D.时,将一定量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甲、乙、丙三份,分别恒温蒸发的溶剂,其对应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则、的数量关系为
E.时,将的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将其降温到,固体质量变化与温度关系可用图3表示。
【答案】(1)a>b>c
(2)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3)10<x≤40
(4)DE
【解析】(1)由图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要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3)t1℃时,a的溶解度为10g,b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a,40gb,该温度下,a、b固体的质量均为x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a部分溶解,b完全溶解,则10<x≤40;
(4)A、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升温后,a、b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不符合题意;
C、400g 10%的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为:400g-40g=360g,恒温蒸发300g水,剩余溶剂的质量为60g,t2℃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60ga,6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a,则有40g-36g=4g晶体析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t3℃时,将一定量的 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甲、乙、丙三份,分别恒温蒸发10g、20g、30g的溶剂,其对应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m1g、m2g、m3g。蒸发10g水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则m2g-m1g是蒸发饱和溶液中的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m3g-m1g是蒸发饱和溶液的2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则2(m2g-m1g)=m3g-m1g,则m1、m2、m3的数量关系为2m2 = m1 + m3,符合题意;
E、t2℃时,a、b的溶解度均为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60ga、b,该温度下,将的a、b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分别只能溶解60g,均有10g溶质未溶解,然后将其降温到,降温后,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则降温后,a析出的晶体多,t2℃时,c的溶解度比a、b的溶解度小,则该温度下,将70gc加入到100g水中,未溶解的c的质量比a、b多,降温至t1℃,降温后,c的溶解度增加,溶质继续溶解,固体质量减小,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相同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a、c的质量相等,则t1℃时,a、c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故固体质量变化与温度关系可用图3表示,符合题意。
故选DE。
19.(2025·湖北恩施·一模)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
Ⅰ.了解海水资源
(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t,“钠”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溶解度曲线。
甲温度/℃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5.5 51.1 56.7
MgSO4 33.7 38.9 44.5 54.6 55.8 50.4
①图中曲线 (选填“甲”或“乙”)代表MgSO4的溶解度曲线。
②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到100g水中,得到KCl溶液的质量是 g。
Ⅱ.海水资源化利用
(3)海水制镁。查找资料,提供两种提取金属镁的路径方案如下图所示。
方案1:
方案2:
①结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提取金属镁的最佳方案。若某地选择方案1,你认为该地的地理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②请写出方案1中加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元素
(2)乙 140
(3)靠近海洋/是沿海地区/海水资源丰富(合理即可)
【解析】(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t,“钠”指的是元素;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故曲线乙代表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
②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该温度下,将50g氯化钾加到100g水中,只能溶解40g,得到KCl溶液的质量是100g+40g=140g;
(3)①结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方案1是因为盐城靠海,利用海水制镁,原料来源丰富,且海水制镁无需高温加热,可以节约能源;
②方案1中加稀盐酸后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25·湖北·模拟预测)民间曾用硝土[含Ca(NO3)2、NaCl]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作原材料来制取硝酸钾。制取流程及相关物质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NaCl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 KNO3的溶解度为 。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
(4)该生产流程中得到NaCl晶体和KNO3晶体的方法不同,原因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
(5)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结晶池1冷却到结晶池2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在从60℃降温到20℃的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会变大,其原因是 。
【答案】(1)31.6g/31.6克
(2)
(3)引流
(4)温度
(5)随着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的溶解度为31.6g;
(2)硝土含、NaCl,草木灰主要成分为,则反应池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4)该生产流程中得到NaCl晶体和晶体的方法不同,原因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5)在从60℃降温到20℃的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会变大,其原因是:随着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21.(2025·湖北襄阳·模拟预测)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享誉全球。该方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碳酸钠 7.1 12.5 21.5 39.7 49.0 48.7 46.5 45.8
用如表绘制出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的温度是 。
(2)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时,将碳酸钠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若要使两个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B.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碳酸钠质量大于氯化钠
C.将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碳酸钠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又下降
【答案】(1)20
(2)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3)49:100
(4)CD
【解析】(1)由图可知,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表中内容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t1℃对应的温度为20℃;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想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解或降温的方法;
(3)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9.0g,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则将40.0g碳酸钠加入50.0g水中,只能溶解24.5g碳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4.5g:50g=49:100;
(4)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而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则说明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在20℃~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没有指明溶液质量相同,则无法比较需要的溶质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至t2℃,两个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饱和,而t2℃时,两者溶解度相同,则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又下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22.(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1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为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
A.溶质质量: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4)t2℃时,向m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图2所示操作。据此分析m= g。
【答案】(1)65g
(2)降温结晶
(3)A
(4)150
【解析】(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时30g,所以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5g的晶体,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5g;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3)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
A、溶质质量:乙>甲>丙,故正确;
B、溶剂质量:丙>甲>乙,故错误;
C、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错误;
故选A;
(4)t2℃时,向m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恒温蒸发25g水或是加入15g甲物质都能形成饱和溶液,说明25g水恰好溶解15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向m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根据题干知道蒸发50g水形成饱和溶液,故m 的值为100g+50g=150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