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共63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共63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20:58

文档简介

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期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受到浪漫主义影响。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有诗集《红烛》《死水》。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他的诗以张扬的生命力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有作品《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首对于力的赞歌,它成为了一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夏,当时闻一多在美国留学,他的第一部诗集即将出版,心情是高兴而又复杂的。闻一多那时在学美术,又热衷于写诗,受唯美主义的影响,追求纯美的艺术,心气和志向都很高。他写下《红烛》这首诗作为“序诗”,并以此作为诗集的书名,是想表达自己献身艺术、追求唯美的心愿。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于1962年。当时王昌耀在青海生活了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和甘肃交界的峨堡附近,青海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峨日朵雪峰的西南方向。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致云雀》作于1820年。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选择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3.文体
(1)什么是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以打破旧体诗格的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2)新诗的特点是什么?
①形式自由,分行排列,有和谐的音乐性。②内容新颖,内涵开放,有高度的概括性。③意象重于修辞,有鲜明的形象性。④语言白话易懂,有浓烈的抒情性。
1.词语
(1)彷徨·徜徉
课文原句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词义辨析 “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即景活用 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
(2)摈弃·摈除
课文原句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
词义辨析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即景活用 做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摈弃旧思想、旧观念。春节将近,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干部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做好表率。
2.成语
(1)酣畅淋漓
课文原句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词义解析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形容书法、绘画形体饱满,笔意流畅。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极为充分。
即景活用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真挚动人,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2)霞蔚云蒸
课文原句 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
词义解析 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即景活用 抬头望去,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而上,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3.名句
(1)青年哟,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适用角度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珍惜青春
(2)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适用角度 盲从的危害 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
适用角度 严谨踏实 言行一致 谦虚谨慎
(4)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适用角度 忘记过去 把握未来 活在当下
小我与大我,奋斗是青春最好的底色
岚 山
“做一粒胸怀‘国之大者’的种子,在强国建设中播种济世之火”“做一粒矢志实干兴邦的种子,在躬身实践中播种青春之火”“做一粒引领创新发展的种子,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播种奋进之火”……今年6月,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以“种子”为喻,勉励毕业生“唯有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中,方能真正成就自我,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
在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年轻人如何在追求个人利益、表达多样的同时,注意到他人利益实现的合理与平等,寻找物质改善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必须要承认,新时代的年轻人很直接、很坦率。面对未知,他们富有勇气,毫不畏惧、绝不退缩;迎着挑战,他们具备毅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正是因为对社会热点广泛关注,对事实真相执着探寻,对公共生活积极参与,对个人情感真实表达,勾连起传统与当代的现实逻辑,他们才能打破一个又一个“约定俗成”,成就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书写新时代火热的青春篇章。
但青春的勃发,不等于拒绝集体的叙事。今天的年轻人足够多元、足够丰富,既要“我的地盘我做主”,也要“此生无悔入华夏”。毋庸讳言,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喜欢仰望天空、神游万仞;但最终能够实现梦想的,无一不是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革命岁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设年代的搞生产、全力干,改革时期的冲在前、谱新篇……“奥运会比大满贯重要得多,国家的荣誉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无论如何,永远不要放弃拼搏”……巴黎奥运会上年轻体育健儿的心声,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平视世界、拥抱世界的瞩愿。
事实证明,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只有所有人都坚定前行,才能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征程;只有每个人尽力书写的奋斗篇章,才能装订成美好生活的宏大叙事。
当然,迎立时代潮头,怀揣踌躇梦想,原本志在星辰大海的坦途,也不可避免会遭遇现实的凹凸。但请相信,希望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才会发芽。在新时代的荣光中“排万难而前行”,需要个人的奋发激扬,也要家国的荣辱与共。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活力迸发,离不开生龙活虎的青春激荡,反之亦然。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是吾辈之愿,更是吾辈之责。
(选自人民网)
1.课内素材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适用主题 力量之美、创造力、生命力等。
运用示例 力量以其不可遏制、冲决一切的雄强展现出美感。正如郭沫若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种雄强之力能摧毁旧世界,建造新生活,具有冲击人心的美。五四运动也正以巨大的力量,冲决旧世界的思想罗网,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这不更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吗?
(2)《红烛》
适用主题 爱国、责任、奉献等。
运用示例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战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敌人的威胁又怎可能改变你的爱国之心?
(3)《峨日朵雪峰之侧》
适用主题 拼搏、磨难、渺小与伟大、自我超越、生命的厚度等。
运用示例 无论你多么平凡,多么渺小,也无论你在他人眼中是多么平庸,但你依旧是你,依旧有自己独到的美丽,依旧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属于自己的童话,创造大千世界的奇迹!与人相比,《峨日朵雪峰之侧》中那“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微不足道;与“雄鹰或雪豹”相比,“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不堪一击。但面对大自然的艰险,小小的蜘蛛一样可以与人共享攀登之喜,因此生命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有坚忍的意志,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定能收获成功。
(4)《致云雀》
适用主题 热爱、乐观、自由、光明等。
运用示例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不在于出身的高低、财富的多寡,关键在于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追求。在狂热的革命思潮中长大的雪莱,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憎恶,深深地融汇于诗歌创作之中,终如其名作《致云雀》中的云雀一样,在人间唱出优美的歌曲。
2.时新素材
青年奋斗者江梦南:无声突围
  江梦南,一位在无声世界中勇敢突围的青年楷模,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青年自强不息。自幼失聪的她,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自学唇语,努力融入社会。在学业上,她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顶尖学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真谛。江梦南的奋斗之路充满艰辛,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汗水和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适用主题 青春奋斗、追求梦想、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等。
运用示例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江梦南,一个“从无声中突围”,自立自强走进最高学府的失聪女孩。关山难越,人生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而奋进的精神却永不磨灭。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自渡并抵达生命的彼岸。自恃条件好而一事无成者不在少数,唯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负生命中必将一一呈现的属于自己的云影天光。
[学习目标] 1.把握四首诗的核心意象,体会其内涵及情感。2.鉴赏四首诗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感受语言之美。3.分析四首诗中的“青春主人公”形象,感悟作品中蕴含的青春价值。
[情境导入] 毛泽东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正值“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呼吁同学们感受“青春的力量”,舞动“激扬的青春”,学校拟举办“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本课四首诗均为必选篇目,请认真研读这四首诗歌,思考美好的青春,其伟大的力量表现在哪里?写出自己的鉴赏札记并与同学们分享。
请初读四首诗歌,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1.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太平洋排山倒海 ②“大创造”
2.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我牺牲 ②思考烛泪,劝慰红烛
3.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答案:①手指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千层掌鞋底渗出 ②特写镜头 蜘蛛为伴
4.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云雀 ②跃上天空,歌唱飞翔,迎接朝阳 
③视觉 ④比喻 ⑤从不同角度探讨云雀欢歌的原因
1.(品意象之意)胡应麟《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请找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并品味、探究其内涵。
诗 歌 主要意象 内 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① ②
《红烛》 ③ ④
《峨日朵雪峰之侧》 ⑤ ⑥
《致云雀》 ⑦ ⑧
答案:①白云、洪涛 ②白云怒涌,海洋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诗人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 ③红烛 ④将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红烛即诗人热烈、赤诚的心。在诗人眼里,红烛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理想的人格化身 ⑤太阳、雪峰、崖壁、雄鹰、雪豹、石砾、罅隙、蜘蛛等 ⑥太阳、雪峰、崖壁、雄鹰、雪豹,意象壮丽、高大,让读者看到征服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石砾、罅隙、蜘蛛,意象弱小、卑微,让读者看到诗人对生命力、生命的平等的赞颂 ⑦云雀 ⑧热情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反映了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2.(品诗歌之美)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四位正值盛年的青年诗人在特殊的年代里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吟诵出了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请在四首诗中选取你最欣赏的诗句进行赏析,感受经典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在研讨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中的“提”“推”二字表达很有力度。①“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②“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激情。
(示例二)《红烛》第二节说“一误再误”,第三节又说“不误,不误!”,其深意值得推敲。“一误再误”,责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示例三)《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颇有深义。这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虽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示例四)《致云雀》第二十节中的“鄙弃尘土”含义深刻。“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你一跃而上”,远离尘土,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拘束。
理解现代诗歌诗句含义的四个角度 1.体会语言和语句: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包括清新自然、深奥晦涩、幽默诙谐或庄重典雅。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北岛在《回答》中通过断句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节奏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的态度。 2.赏析形象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的核心元素,它们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例如,顾城的《一代人》中的“黑夜”和“黑色的眼睛”象征着压抑和黑暗的现实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光明的决心。在意境营造上,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 3.分析写作手法:现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顶针等。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通过列举“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一系列幸福的场景,构成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这种分析有助于揭示诗歌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 4.深刻感悟诗情:现代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义。例如,舒婷的《致橡树》通过将自己比作“一株木棉”,表达了对独立和平等的追求。
3.(悟青春价值)李大钊说:“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聆听青春旋律,你从四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青年形象?收获了怎样的青春价值?请填写下表。
作品 青年形象 青春价值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① ②
《红烛》 ③ ④
《峨日朵雪峰之侧》 ⑤ ⑥
《致云雀》 ⑦ ⑧
答案:①力图毁坏旧世界、改造新生活的巨人、狂人
②热爱祖国,勇于进取 ③立志牺牲自己、奉献国家与人民的仁人志士 ④牺牲自我,甘于奉献 ⑤普通而又坚毅的勇士 ⑥直面挫折,谦卑坚毅 ⑦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高尚雅人 ⑧勇于追求自由和理想,造福人类
中西文学中的“雀”之意象比较
意象的创造和运用,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个人,还受民族心理结构、文化背景和文学惯例的影响。请阅读以下中国古典诗文和雪莱的《致云雀》,比较中西文化中“雀”的意象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致云雀》一诗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1)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3)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野田黄雀行》
(4)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李白《空城雀》
材料二:雪莱《致云雀》(略)
中西“雀”意象 意象特点 对比总结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雀” ① ③
雪莱《致云雀》中的“云雀” ②
答案:①大多指代目光短浅、狂妄自大、渺小卑微的人 ②自由飞翔,尽情高歌的“欢乐精灵”;追求理想,崇尚自由的“诗人化身” ③中国古典诗文中的“雀”大多是负面形象,《致云雀》中的“云雀”则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本诗定稿于1820年,当时雪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诗文与罪恶的阶级压迫做斗争,他预见、期盼着工人阶级的奋起反抗。“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自由、理想,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结束后,你是否感受到了美好青春背后的“伟大的力量”?请分享你的札记并简要评价其他同学的鉴赏札记。
提示:1.可参考下列诗歌鉴赏札记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要具体真实。可以谈优点,谈对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提批评,提批评时最好给出修改建议。
2.诗歌的鉴赏札记除了关注意象、语言、“主人公”形象之外,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技巧、节奏、韵律、标点等同样体现着诗人的匠心,也可以对它们进行鉴赏。
诗歌鉴赏札记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水平等级 备注
优秀 较好 一般
鉴赏角度合适
文本理解
观点创新
结构合理
表达流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课时测评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时间:45分钟 满分: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 ① 的现实,在 ② 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求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以彰显个性解放的诉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 ③ 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惊世骇俗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答案:①风雨如晦 ②峥嵘岁月 ③墨守成规
解析:①处,语境是说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时局动荡,所以此处应填“风雨如晦”。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②处,语境是说“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月中,“迫切寻求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以彰显个性解放的诉求”,故此处应填“峥嵘岁月”。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③处,语境是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不因循守旧,直接针对当时诗坛的世风,故此处应填“墨守成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2.(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是结构混乱、藕断丝连,“并开始使用”之前的内容结构已经完整,可删掉“并开始使用”。
3.(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将“诗歌”比作“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突出的艺术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0分)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 ① ,就形成意象。 ② ,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 ③ ,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蜡 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4.(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 ②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 ③直接说出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5.(4分)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挡风雨/却湿透了你自己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9分)
良 宵
昌 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
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6.(3分)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答案:C
解析:“以华丽清新的笔调”错误,昌耀的诗歌笔调大多是沉雄遒劲、苍劲姿纵的,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的色调。
7.(6分)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歌多次进行人称变换,让对白在诗人和“朋友”之间自然展开,使行文富有变化。②便于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更好地感染读者。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诗歌变得更加多元而充满矛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文学
阅读与写作
素养进阶 1 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
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期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受到浪漫主义影响。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有诗集《红烛》
《死水》。
读而知——郎朗求知,见多识广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他的诗以张扬的生命力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有作品《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首对于力的赞歌,它成为了一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夏,当时闻一多在美国留学,他的第一部诗集即将出版,心情是高兴而又复杂的。闻一多那时在学美术,又热衷于写诗,受唯美主义的影响,追求纯美的艺术,心气和志向都很高。他写下《红烛》这首诗作为“序诗”,并以此作为诗集的书名,是想表达自己献身艺术、追求唯美的心愿。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于1962年。当时王昌耀在青海生活了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和甘肃交界的峨堡附近,青海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峨日朵雪峰的西南方向。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致云雀》作于1820年。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选择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3.文体
(1)什么是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以打破旧体诗格的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2)新诗的特点是什么?
①形式自由,分行排列,有和谐的音乐性。②内容新颖,内涵开放,有高度的概括性。③意象重于修辞,有鲜明的形象性。④语言白话易懂,有浓烈的抒情性。
1.词语
(1)彷徨·徜徉
读而记——孜孜善记,厚积薄发
课文原句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词义辨析 “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即景活用 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
(2)摈弃·摈除
课文原句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
词义辨析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即景活用 做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摈弃旧思想、旧观念。春节将近,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干部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做好表率。
2.成语
(1)酣畅淋漓
课文原句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词义解析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形容书法、绘画形体饱满,笔意流畅。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极为充分。
即景活用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真挚动人,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2)霞蔚云蒸
课文原句 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
远征。/
词义解析 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即景活用 抬头望去,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而上,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3.名句
(1)青年哟,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适用角度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珍惜青春
(2)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适用角度 盲从的危害 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
适用角度 严谨踏实 言行一致 谦虚谨慎
(4)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适用角度 忘记过去 把握未来 活在当下
小我与大我,奋斗是青春最好的底色
岚 山
“做一粒胸怀‘国之大者’的种子,在强国建设中播种济世之火”“做一粒矢志实干兴邦的种子,在躬身实践中播种青春之火”“做一粒引领创新发展的种子,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播种奋进之火”……今年6月,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以“种子”为喻,勉励毕业生“唯有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中,方能真正成就自我,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
读而思——灼灼眀辩,见微知著
在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年轻人如何在追求个人利益、表达多样的同时,注意到他人利益实现的合理与平等,寻找物质改善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必须要承认,新时代的年轻人很直接、很坦率。面对未知,他们富有勇气,毫不畏惧、绝不退缩;迎着挑战,他们具备毅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正是因为对社会热点广泛关注,对事实真相执着探寻,对公共生活积极参与,对个人情感真实表达,勾连起传统与当代的现实逻辑,他们才能打破一个又一个“约定俗成”,成就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书写新时代火热的青春篇章。
但青春的勃发,不等于拒绝集体的叙事。今天的年轻人足够多元、足够丰富,既要“我的地盘我做主”,也要“此生无悔入华夏”。毋庸讳言,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喜欢仰望天空、神游万仞;但最终能够实现梦想的,无一不是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革命岁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设年代的搞生产、全力干,改革时期的冲在前、谱新篇……“奥运会比大满贯重要得多,国家的荣誉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无论如何,永远不要放弃拼搏”……巴黎奥运会上年轻体育健儿的心声,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平视世界、拥抱世界的瞩愿。
事实证明,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只有所有人都坚定前行,才能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征程;只有每个人尽力书写的奋斗篇章,才能装订成美好生活的宏大叙事。
当然,迎立时代潮头,怀揣踌躇梦想,原本志在星辰大海的坦途,也不可避免会遭遇现实的凹凸。但请相信,希望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才会发芽。在新时代的荣光中“排万难而前行”,需要个人的奋发激扬,也要家国的荣辱与共。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活力迸发,离不开生龙活虎的青春激荡,反之亦然。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是吾辈之愿,更是吾辈之责。
(选自人民网)
1.课内素材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适用主题 力量之美、创造力、生命力等。
运用示例 力量以其不可遏制、冲决一切的雄强展现出美感。正如郭沫若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种雄强之力能摧毁旧世界,建造新生活,具有冲击人心的美。五四运动也正以巨大的力量,冲决旧世界的思想罗网,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这不更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吗?
读而用——栩栩巧用,行文致远
(2)《红烛》
适用主题 爱国、责任、奉献等。
运用示例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战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敌人的威胁又怎可能改变你的爱国之心?
(3)《峨日朵雪峰之侧》
适用主题 拼搏、磨难、渺小与伟大、自我超越、生命的厚度等。
运用示例 无论你多么平凡,多么渺小,也无论你在他人眼中是多么平庸,但你依旧是你,依旧有自己独到的美丽,依旧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属于自己的童话,创造大千世界的奇迹!与人相比,《峨日朵雪峰之侧》中那“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微不足道;与“雄鹰或雪豹”相比,“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不堪一击。但面对大自然的艰险,小小的蜘蛛一样可以与人共享攀登之喜,因此生命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有坚忍的意志,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定能收获成功。
(4)《致云雀》
适用主题 热爱、乐观、自由、光明等。
运用示例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不在于出身的高低、财富的多寡,关键在于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追求。在狂热的革命思潮中长大的雪莱,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憎恶,深深地融汇于诗歌创作之中,终如其名作《致云雀》中的云雀一样,在人间唱出优美的
歌曲。
2.时新素材
青年奋斗者江梦南:无声突围
  江梦南,一位在无声世界中勇敢突围的青年楷模,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青年自强不息。自幼失聪的她,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自学唇语,努力融入社会。在学业上,她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顶尖学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真谛。江梦南的奋斗之路充满艰辛,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汗水和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适用主题 青春奋斗、追求梦想、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等。
运用示例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江梦南,一个“从无声中突围”,自立自强走进最高学府的失聪女孩。关山难越,人生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而奋进的精神却永不磨灭。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自渡并抵达生命的彼岸。自恃条件好而一事无成者不在少数,唯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负生命中必将一一呈现的属于自己的云影天光。
返回
课堂讲义
学习
目标
1.把握四首诗的核心意象,体会其内涵及情感。
2.鉴赏四首诗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感受语言之美。
3.分析四首诗中的“青春主人公”形象,感悟作品中蕴含的青春价值。
情境导入 毛泽东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正值“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呼吁同学们感受“青春的力量”,舞动“激扬的青春”,学校拟举办“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本课四首诗均为必选篇目,请认真研读这四首诗歌,思考美好的青春,其伟大的力量表现在哪里?写出自己的鉴赏札记并与同学们分享。
请初读四首诗歌,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1.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读文会意
太平洋排山倒海
“大创造”
2.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牺牲
思考烛泪,劝慰红烛
3.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指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千层掌鞋底渗出
特写镜头 蜘蛛为伴
4.
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雀
跃上天空,歌唱飞翔,迎接朝阳
视觉
比喻
从不同角度探讨云雀欢歌的原因
1.(品意象之意)胡应麟《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请找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并品味、探究其内涵。
探究启思
诗 歌 主要意象 内 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① ②
《红烛》 ③ ④
白云、洪涛
白云怒涌,海洋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诗人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 
红烛
将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红烛即诗人热烈、赤诚的心。在诗人眼里,红烛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理想的人格化身
诗 歌 主要意象 内 涵
《峨日朵雪峰之侧》 ⑤

《致云雀》 ⑦ ⑧
太阳、雪峰、崖壁、雄鹰、雪豹、石砾、罅隙、蜘蛛等
太阳、雪峰、崖壁、雄鹰、雪豹,意象壮丽、高大,让读者看到征服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石砾、罅隙、蜘蛛,意象弱小、卑微,让读者看到诗人对生命力、生命的平等的赞颂 
云雀
热情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反映了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
渴望
2.(品诗歌之美)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四位正值盛年的青年诗人在特殊的年代里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吟诵出了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请在四首诗中选取你最欣赏的诗句进行赏析,感受经典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在研讨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答案:(示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中的“提”“推”二字表达很有力度。①“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②“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激情。
(示例二)《红烛》第二节说“一误再误”,第三节又说“不误,不误!”,其深意值得推敲。“一误再误”,责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示例三)《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颇有深义。这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虽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示例四)《致云雀》第二十节中的“鄙弃尘土”含义深刻。“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你一跃而上”,远离尘土,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拘束。
关键点拨
理解现代诗歌诗句含义的四个角度
1.体会语言和语句: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包括清新自然、深奥晦涩、幽默诙谐或庄重典雅。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北岛在《回答》中通过断句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节奏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的态度。
关键点拨
2.赏析形象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的核心元素,它们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例如,顾城的《一代人》中的“黑夜”和“黑色的眼睛”象征着压抑和黑暗的现实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光明的决心。在意境营造上,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
关键点拨
3.分析写作手法:现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顶针等。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通过列举“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一系列幸福的场景,构成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这种分析有助于揭示诗歌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
4.深刻感悟诗情:现代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义。例如,舒婷的《致橡树》通过将自己比作“一株木棉”,表达了对独立和平等的追求。
3.(悟青春价值)李大钊说:“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聆听青春旋律,你从四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青年形象?收获了怎样的青春价值?请填写下表。
作品 青年形象 青春价值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①

力图毁坏旧世界、改造新生活的巨人、狂人
热爱祖国,勇于进取 
作品 青年形象 青春价值
《红烛》 ③

《峨日朵雪峰之侧》 ⑤ ⑥
《致云雀》 ⑦ ⑧
立志牺牲自己、奉献国家与人民的仁人志士
牺牲自我,甘于奉献
普通而又坚毅的勇士
直面挫折,谦卑坚毅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高尚雅人
勇于追求自由和理想,造福人类
中西文学中的“雀”之意象比较
意象的创造和运用,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个人,还受民族心理结构、文化背景和文学惯例的影响。请阅读以下中国古典诗文和雪莱的《致云雀》,比较中西文化中“雀”的意象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致云雀》一诗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1)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
群文互鉴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3)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野田黄雀行》
(4)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李白《空城雀》
材料二:雪莱《致云雀》(略)
中西“雀”意象 意象特点 对比总结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雀” ①

雪莱《致云雀》中的“云雀”
大多指代目光短浅、狂妄自大、渺小卑微的人
自由飞翔,尽情高歌的“欢乐精灵”;追求理想,崇尚自由的“诗人化身”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雀”大多是负面形象,《致云雀》中的“云雀”则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本诗定稿于1820年,当时雪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诗文与罪恶的阶级压迫做斗争,他预见、期盼着工人阶级的奋起反抗。“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自由、理想,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结束后,你是否感受到了美好青春背后的“伟大的力量”?请分享你的札记并简要评价其他同学的鉴赏札记。
提示:1.可参考下列诗歌鉴赏札记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要具体真实。可以谈优点,谈对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提批评,提批评时最好给出修改
建议。
2.诗歌的鉴赏札记除了关注意象、语言、“主人公”形象之外,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技巧、节奏、韵律、标点等同样体现着诗人的匠心,也可以对它们进行鉴赏。
交流互评
诗歌鉴赏札记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水平等级 备注
优秀 较好 一般
鉴赏角度合适
文本理解
观点创新
结构合理
表达流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学以致用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返回
课时测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 ① 的现实,在 ② 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求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以彰显个性解放的诉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 ③ 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惊世骇俗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①处,语境是说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时局动荡,所以此处应填“风雨如晦”。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②处,语境是说“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月中,“迫切寻求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以彰显个性解放的诉求”,故此处应填“峥嵘岁月”。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③处,语境是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不因循守旧,直接针对当时诗坛的世风,故此处应填“墨守成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2.(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是结构混乱、藕断丝连,“并开始使用”之前的内容结构已经完整,可删掉“并开始使用”。
3.(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
答案:比喻,将“诗歌”比作“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突出的艺术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0分)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 ① ,就形成意象。 ② ,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 ③ ,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蜡 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4.(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 ②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 ③直接说出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5.(4分)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答案:(示例)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挡风雨/却湿透了你自己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9分)
良 宵
昌 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
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6.(3分)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以华丽清新的笔调”错误,昌耀的诗歌笔调大多是沉雄遒劲、苍劲姿纵的,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的色调。
7.(6分)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歌多次进行人称变换,让对白在诗人和“朋友”之间自然展开,使行文富有变化。②便于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更好地感染读者。
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诗歌变得更加多元而充满矛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