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物理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物理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物理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A. m B. m/s C. cm D. km/h
2.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5 cm B. 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 m
C. 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 s D.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 s
3.下列因素不能够影响测量结果的是()
A. 皮尺测量时使劲拉伸变长 B.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
C. 木尺受潮膨胀 D. 塑料尺受热变形
4.关于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错误
B. 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5.2024年12月,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一次将五颗卫星分别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中所示为发射时火箭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D. 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6.小京乘坐的大巴车在平直的公路行驶,她观察到车上的车速显示屏始终显示72km/h。她用手机里的秒表功能测出大巴车由第1棵树行驶到第9棵树的时间为5s。若每棵树之间是等距的,则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A. 10m B. 12.5m C. 20m D. 36m
7.下列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苹果从树上自由落下 B. 钟表里匀速转动的指针
C. 商场上升的自动扶梯上站着的顾客 D. 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
8.体育课上小红同学一百米跑步的成绩为20s,则她一百米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A. 50m/s B. 0.5m/s C. 0.5km/h D. 18km/h
9.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点行驶到E点的过程中,每隔相同的时间所在的位置。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汽车行驶得越来越慢
C. 小车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BE段的平均速度
D.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6
10.两人从甲地到乙地,甲前路程以的速度行走,后的路程以的速度跑步前进,最终用时,乙前时间以的速度行走,后时间以的速度跑步前进,最终用时,(其中:),则他们二人用时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s,通过AB段的时间tAB=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在AC段通过的路程为90.0cm
B. 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C.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
D. 测量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12.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和乙车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B. 0~8s,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甲车始终在乙车前面 D. 当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的5m处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3.物理课上,经过特殊方法测量长度的学习,激发了小华的兴趣。为了测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小华的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A. 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可直接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
B. 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D. 测出n枚硬币的总厚度L,再除以总个数n,就是一枚硬币的厚度
14.关于运动的描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B. 通过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就越快
C. 所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就越慢
D. 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刘翔比你通过的路程长
15.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在水平路面上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15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B. 经过16s,甲、乙两物体相距2m
C. 15~20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D. 0~5s,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_________ m;
(2)_________ s;
(3)_________。
17.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
18.强强和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了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在测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同学们中有如图所示的两种读数方式,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选填“甲”或“乙”),则该铅笔的长度为_____cm;
(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强强认为需要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若使用毫米刻度尺进行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 cm、26.00 cm、26.02 cm、26.96 cm,则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的实验情景,图中电子表的设置是“时∶分∶秒”,小车经过路程起点和终点位置如图中刻度尺所示,起点到中点的距离为全程的一半;小车经过路程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刻分别如图中电子表所示。由此可知,小车在全程运动的距离是_____cm,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从路程中点位置运动至最后终点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是_____m/s。
20.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_______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cm/s。
21.图中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乙车可能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m/s;
(2)全程甲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3)小明认为甲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2.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记录小车运动所用时间。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_;
(2)为更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开始前,小丽需调节木块的位置,使斜面保持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
(3)小丽测得s=90cm,tAC=4.5s,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通过AC全程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同组的小明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C点的时间,之后计算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丽认为小明的做法不正确。据你分析小明的测量结果比小车通过AC全程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将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直至下滑至金属挡板处。图中停表分别是开始释放时和小车撞击挡板时停表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把测量的数据和测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4.一辆长为l1=20m的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完全通过长为l2=100m的平直大桥,用时t1=6s。求:
(1)货车的速度v。
(2)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2。
25.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区间测速提示牌(如图所示),于是司机及时调整车速行驶。若司机驾驶汽车用200s通过区间测速全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通过区间测速全程是否超速。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请阅读《找寻另一个“地球”》并回答题。
找寻另一个“地球”
为了找寻另一个宜居星球,天文学家一直没有停止对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外行星)的观测,但进展缓慢。行星难以直接观测,一个原因是暗。相比恒星,行星自身不发光,只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这些反射光非常微弱,很难被望远镜接收到。另一个原因是行星与其所环绕的恒星(宿主恒星)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它到地球的距离,望远镜很难分辨。观测系外行星就好比晚上从北京看几百公里外一团篝火边上的一颗石子。
科学家提出了间接观测的方法。
凌星法是一种间接观测的方法。凌星现象是指行星在视线方向上穿过恒星而遮住部分恒星的光的现象,行星体积越大,遮住的光就越多。通过绘制凌星现象发生时,恒星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推断出行星相对其宿主恒星的体积大小。通过凌星法发现了第一颗最像地球的岩质行星、第一颗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的行星……
视向法也是一种间接观测的方法.因为行星的存在,会使宿主恒星与行星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公转周期)稳定的圆周运动。因此可通过观测宿主恒星的运动状态来反推行星的存在。在与上述圆周共面的某位置上,可观测到宿主恒星速度的变化范围,若,则可以探测到行星的存在,理论计算表明,其中m是行星质量、M是宿主恒星质量、r是行星与宿主恒星的距离,T是行星的公转周期。以我们熟悉的太阳系中“太阳-木星”系统为例,木星所引起太阳运动的。
越来越多被发现的系外行星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激励着人类找寻另一个“地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系外行星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原因,除了_____之外,还有行星与其宿主恒星之间的距离_____它到地球的距离;
(2)图中AB段对应的恒星亮度越低,说明行星相对其宿主恒星的体积越_____;
(3)取木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00倍、太阳与木星的距离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的5倍、木星公转周期为地球公转周期的12倍。用视向法观测地球所引起太阳运动的_____(选填“>”“<”或“=”)。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BD
14.【答案】AB
15.【答案】BD
16.【答案】(1)5
(2)600
(3)10

17.【答案】2.75cm 1 mm
18.【答案】(1) 甲 3.40
(2) 减小误差 26.02
(3)偏大

19.【答案】80.0 0.13 0.2
20.【答案】20.0 100
21.【答案】(1) 变速 20
(2)等于
(3)错误

22.【答案】(1)秒表
(2)小
(3)0.2
(4)小

23.【答案】见解析
24.【答案】(1)20m/s
(2)4s

25.【答案】没有超速
26.【答案】(1) 暗 远小于
(2)大
(3)<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