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锅生锈
B. 分离石油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C.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
D. 动植物的呼吸
2.下列做法不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A. 发展公共交通 B. 加高工厂排废气烟囱
C. 回收废弃金属 D.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难溶于水 B. 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 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2024年全民营养周聚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准则第三条:“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等重点内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蔬果可提供维生素 B. 牛奶可提供植物纤维
C. 谷物可提供糖类 D. 大豆可提供蛋白质
5.叶酸化学式是C19H19N7O6可以预防新生儿的先天缺陷,促进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下列关于叶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构成
B. 叶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19:7:6
C.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
D. 叶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6.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B.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 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CO具有还原性,故常用于冶炼金属
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图示表示(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8.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本质,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Ba(NO3)2+Na2SO4=2NaNO3+BaSO4↓
9.如图为过滤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棒作用是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B.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边缘
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D. 玻璃棒要紧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10.下列各组除杂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敞开加热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分解
D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1.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主要有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B.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农业灌溉可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实现节约用水
D.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排放
1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钢与生铁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C. 伍德合金的熔点低,因此可做保险丝,保护电路
D. 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可得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
13.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步骤中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 称量: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 量取: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1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移走蒸发皿
C. 放入块状固体 D. 溶解试剂
1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雨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如图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 ______。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______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______(选填“高”或“低”)。
17.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1)H2O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其分子间隔 ______(填“变小”或“变大”)。
(3)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再生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是生产生活中的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生产再生水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一级处理时,污水经过格栅后,还需要向其中加入混凝剂,格栅对污水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填常用净水操作名称)。
(2)二级处理时,需要使用活性炭,它的作用是 ______ 。
(3)二次处理后的水,经过消毒处理,得到再生水,消毒属于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如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乙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什么? ______ 。
(3)硫在空气中燃烧与丙实验相比,燃烧现象不同,请解释原因 ______ 。
20.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点燃蜡烛的作用 ______。
(2)吹散面粉的目的是 ____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 ______。
21.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其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装置序号),用E装置收集氢气时,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更纯: ______ ;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2.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上述实验A中无明显现象。B中溶液颜色呈 ______色。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
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Ca(OH)2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在讨论方案时,某些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将B中滴了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倒入A中,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猜想,其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如表。
同学 预测实验现象 结论
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猜想一成立
乙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无色 猜想二成立
丙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 猜想三成立
(3)你认为上述 ______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实验验证】
(4)丁同学将B中溶液倒入A中进行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红色,与甲、乙、丙三位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______(填化学式),丁同学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 _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5)大家认为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来验证猜想。你认为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测A中溶液的pH
②向A中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③向A中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3.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在我市随处可见,银杏果中富含的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请你计算:
(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银杏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氢;
13;

17.【答案】纯净物;
变大;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8.【答案】过滤 吸附色素和异味 化学
19.【答案】3Fe+2O2Fe3O4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含量不同,燃烧现象不同。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20.【答案】引燃面粉;
增大面粉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
氧气不足
21.【答案】酒精灯 B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 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22.【答案】红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二

23.【答案】(1)346;
(2)11:2。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