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表格式)-【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表格式)-【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4: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开篇,以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为双主线,构建起古希腊文明从兴起至扩张的完整脉络。教材先从地理环境切入,分析环海、多山等特点对希腊城邦形成的影响,对比斯巴达与雅典差异,为理解政治多样性奠基。雅典民主政治部分聚焦伯里克利时代制度创新,揭示奴隶制民主本质。亚历山大帝国以东征为主线,既讲侵略性,也强调文明交融客观作用。整体逻辑紧扣唯物史观,注重地理与文明、战争与交流的关联,为学生理解西方文明源头提供关键支撑。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对古代文明有初步认知,为学习古希腊文明提供了参照。他们逻辑思维渐趋成熟,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同时,学生对战争、民主等话题兴趣较高,尤其关注与现实的联系,如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关联。不过部分学生对抽象历史概念的理解仍需具象化案例支撑,且自主探究能力存在差异,需分层引导。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以及亚历山大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古代希腊的两个文明中心发源地,了解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了解希腊城邦的一些基本史实。(唯物史观) 2.能准确简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概况,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唯物史观)
四、教学重点 希腊城邦的特点;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及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理解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辩证分析战争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实证法、时空定位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识读地图、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帕特农神庙遗址、《掷铁饼者》雕塑、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这些图片共同指向哪个古代文明?它为何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课程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希腊城邦
(一)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1.地图研读 【提问】出示地图,说一说:结合图和地理知识,找到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提问】出示图文材料,合作探究: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回答】①地理位置: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②环境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回答】①不适合农业,航海业、海外贸易发达。②不利于统一,分散的城邦政治制。③不存在官方思想,追求民主、自由、平等。 通过地图研读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联性,落实唯物史观。
(二)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 【提问】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有没有延续下去呢?结合课本和课件思考,并和老师一同梳理时间线。 【拓展】补充《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说明其为研究“黑暗时代”提供了重要线索。 【回答】公元前 20 世纪克里特文明;公元前 16 世纪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 12 世纪后荷马时代;公元前 8 世纪城邦时代。 梳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时空观念的意识。
(三)城邦时代 【提问】出示表格,请学生回答城邦时代的时间、含义、代表。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希腊城邦的特点。 【拓展】出示课件,知识拓展希腊最大的城邦——斯巴达。 【回答】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雅典、斯巴达(最大)。 【回答】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系统掌握城邦时代的基本史实,概括城邦特点,结合斯巴达案例加深理解
城邦居民 【引导】出示表格,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城邦居民的构成。 【引导】图示统治阶级、非统治阶级构成,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信息。 【回答】统治与被统治界限分明。 知道城邦居民的构成。
环节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引导】出示时间线,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梳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回答】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奠定民主基础;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定民主;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达到顶峰“黄金时代”。 通过时间线梳理,理清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脉络及其逐步完善的过程。
内容 【提问】出示漫画,提问学生回答伯里克利改革的分析,分析改革的特点。 【回答】①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②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④建立了津贴制度。 【回答】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结合漫画等直观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及特点,帮助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感受其“主权在民”的理念。
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引导】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提问】出示相关史事和图片,思考雅典的民主政治有没有局限性? 【拓展】引用苏格拉底之死案例和陶片放逐法,组织辩论“雅典民主是进步还是落后?” 【回答】积极:①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②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近代欧美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鉴。 【回答】直接民主具有局限性,易形成暴民政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雅典的民主带有阶级局限性,实质上奴隶主的民主。 【回答】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存在暴民政治风险。 通过辩证分析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既要认识其历史进步性,也要理解其阶级和制度局限性,培养辩证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环节三: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二世其人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亚历山大二世其人。 阅读材料,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其人。 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
(二)帝国兴起 【提问】出示历史图片,亚历山大帝国是如何兴起的? 【回答】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希腊北部重要国家。经过战争,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被 知道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起,为学习亚历山大东征奠定
波斯刺客杀死,其子亚历山大,年仅20岁继位了,并以权谋和武力镇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运动。 基础。
(三)亚历山大东征 【引导】出示地图,亚历山大东征击败波斯大军,攻入埃及,回师两河流域,灭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定都巴比伦。研读地图,说一说亚历山大东征后的疆域范围和结果。 【回答】西起希腊、南达埃及、北抵中亚、东到印度河流域。最终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 地图研读,直观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和帝国疆域
(四)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引导】出示图片和材料,通过图片和材料思考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 【回答】积极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建造的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消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理解古代战争的双重作用,树立唯物史观。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展开。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斯巴达崇尚武力,雅典则发展出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达顶峰,为后世提供借鉴,但仅限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存在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虽具侵略性,给东方带来灾难,却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我们需以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这些历史现象。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树立唯物史观。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学生对城邦特点、雅典民主及东征影响有基本掌握。讨论雅典民主局限性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低,需设计更易切入的问题。时间分配上,东征影响讲解稍仓促,下次应合理调整,让学生充分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