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案(表格式)-【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案(表格式)-【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4: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第3课,聚焦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在西方文明史学习中具有奠基意义。教材内容涵盖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及历法六大领域。通过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双重价值,凸显人文精神起源;以帕特农神庙与罗马大竞技场对比,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哲学三杰与罗马法学系统的介绍,揭示理性精神的发展;公历缘起则展现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教材注重学科素养培养,通过史料引用、图片佐证、问题探究(如文化特点归纳),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基础,对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著名建筑等有初步认知,如通过影视、书籍了解过特洛伊战争、罗马竞技场等,这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兴趣基础。但学生对文化成就的深层关联、精神内涵理解不足。同时,他们抽象思维仍在发展,对哲学概念、法学体系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需结合具象案例(如雕塑图片、建筑对比)降低理解难度,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主动探究,兼顾趣味性与思辨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希腊和罗马的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成就,以及公历的缘起。(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分析材料、制作学习卡片、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培养对西方古典文化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尊重和欣赏西方古典文化成就,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培养关注人类社会、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在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等领域的核心成就及其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认识古典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时空定位法、情境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史料实证、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帕特农神庙遗址、《掷铁饼者》雕塑、罗马大竞技场,这些建筑和雕塑来自哪个文明?它们为何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引出本课主题:《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课程学习。 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 本课主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文学和雕塑
(一)古希腊神话 【引导】出示PPT中“众神关系图”(宙斯、阿波罗、阿弗洛狄忒等),神话中神灵为私欲加入战争,体现了什么特点? 【回答】神人同形同性,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 分析神话特点,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二)文学——《荷马史诗》 【讲授】出示PPT中“特洛伊木马”、《伊利亚特》《奥德赛》的故事梗概,《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结合教师出示的材料,了解史诗中反映的古代战争、社会习俗等信息。 认识文学作品的双重价值,落实史料实证素养。
(三)雕塑 【提问】出示米隆《掷铁饼者》、奥林匹亚神庙中宙斯神像、《断臂的维纳斯》雕塑图,古希腊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生答后拓展世界七大奇迹和相关史事。 【提问】出示雕塑图和文字材料,你认为古希腊的文学和雕塑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什么共性吗? 【回答】崇尚人体美,优美且典雅。 【回答】都展现了人的力量、人的伟大、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 通过观察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归纳艺术特点,深化对人文精神的认知。
环节二:建筑艺术
古希腊建筑 【引导】出示帕特农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图和文字解释,请学生分析希腊神庙的特点 【回答】四周以廊柱环绕。代表:帕特农神庙 直观认识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征。
古罗马建筑 【引导】请学生回答古罗马建筑有哪些?并分析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回答】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方尖碑、万神庙、凯旋门。 【回答】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石拱门、穹顶结构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对比希腊与罗马建筑,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
(三)影响 【引导】呈现多幅古希腊罗马建筑图片,请学生思考其对后世建筑有什么影响? 【回答】古罗马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并得到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 联系现实建筑,理解文化的延续性。
环节三:哲学和法学
(一)哲学 【引导】出示ppt内容总述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代表人物,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采用“人物名片”形式分别介绍: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分组介绍后教师作以归纳。 【引导】展示《雅典学院》画作,引导学生们分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手势的含义。 分组介绍哲学家的生平,重点介绍其成就和观点。 【回答】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 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成就,体会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二)法学 【引导】强调“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引导学生回顾罗马发展历程,梳理法学的成就? 【回答】《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通过梳理罗马法学发展脉络,帮助学生认识罗马法学的系统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环节四:公历的起源
(一)历法 【引导】出示历法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历法的发展脉络。 【提问】为何儒略历能成为公历的基础? 【回答】古埃及太阳历(365 天,分 3 季)→罗马儒略历(凯撒编制,4 年一闰,平均 365.25 天)→现代公历的基础。 【回答】调整闰年与天数更符合太阳运行规律。 通过梳理历法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公历的缘起认识古代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同探寻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璀璨成就。文学上,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既是文学瑰宝也是历史见证;雕塑以《掷铁饼者》等作品展现人体之美与生命力。建筑方面,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廊柱典雅,罗马则在借鉴基础上创新出拱门、穹顶,成就了大竞技场等宏伟建筑。哲学领域,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的百科全书式研究闪耀理性光芒;法学上,《十二铜表法》及罗马法学系统影响深远。公历也源于此。这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彰显了文明多样性,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深化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认识。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小组讨论时间需把控,避免个别组超时;可提前准备 “提示卡”,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课后可布置拓展任务:寻找身边的“古典文化痕迹”(如建筑、雕塑),深化对 “文化传承”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