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足不出户知天下
1.走近作者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1955年出生于美国西海岸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19岁退学,与同伴创办电脑公司,后改名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88年1月,将总裁一职让给史蒂夫·鲍尔默。盖茨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36岁成为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1995年,盖茨出版了《未来之路》,该书连续七周名列畅销书排行榜首位。1999年,他又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com列为畅销书。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给了非盈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2.相关知识
科普文章的基本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1.注音
(1)尴尬(ɡānɡà) 奢侈(shēchǐ)
一幢房子(zhuànɡ)
人影幢幢(chuánɡ)
嗜好(shì)
奖券(quàn)
模式(móshì)
角色(jué)
抽屉(ti)
(2)肖 壳
2.写对字形
(1) (2)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纟”读作m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小把丝拧在一起之形。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纟”的本义就是细丝。“纟”,张舜徽先生说:“细丝谓之纟,犹粟实谓之米,木上谓之末,草之初生谓之苗,皆双声语转,并有细义。”用以声音推求语源的办法,解释得很有道理。
“纟”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有“纟”的字大都与丝及织的行为有关,如“纯”“经”“纤”“纨”等。
3.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高松年身为校长,上班时间出去打麻将,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就该严肃处理。(√)
B.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4.辨析近义词
(1)配置·配制
[辨析]配置:指配备布置。配制:指为配合主体而制作(陪衬事物)。
①蒙餐在中华美食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烤羊排、烤羊腿、烤羊宝、烤羊腰更具有蒙古族的特色,烤制时将主料浸泡在特别配制的汤料中,然后用现代手法将其烤制成。
②有专家提出,事权(责任)与财权(财力)之间的匹配不仅是个资源配置问题,更反映了制度建设过程的滞后。
(2)树立·竖立
[辨析]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多用于具体形象的事物。
那高高竖立的纪念碑昭示我们要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不忘历史,为祖国的未来更加努力奋斗。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D)
A.点缀 辍学 啜泣 掇取
B.肖像 洞箫 消减 逍遥
C.模糊 模范 模样 模型
D.仆从 匍匐 蒲扇 璞玉
解析:A项,“缀”应读“zhuì”,“辍”“啜”应读“chuò”,“掇”应读“duō”;B项,“肖”应读“xiào”,其余均读“xiāo”;C项,“模样”中的“模”应读“mú”,其余均读“mó”;D项,全部读“p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解析:A项,“规划拟把……作为目标”,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应改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D项,一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
3.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五个较短的句子。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皖江的合肥、马鞍山等九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的经济区域。
②皖江经济带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③皖江经济带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④皖江经济带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
⑤皖江经济带涵盖皖江的合肥、马鞍山等九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了一项关于“背诵古诗文”的调查,现选取其中两组数据。
第一组: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是否有用的调查,觉得“值得庆幸,受益终生”的占36.8%,觉得“当时难过,现在受用”的占35.4%,仅19.3%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也没啥用”。
第二组:受访者还能背出的古诗文,以3~5篇(34.6%)居多,20.0%的人能背出6~10篇,20.8%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这些篇目的背诵时期,主要以小学(60.2%)和中学(59.8%)为主。
(1)请根据第一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第二组数据,提出一条建议。(要求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超七成受访者觉得幼时背诵古诗文至今受用。
(2)中小学阶段要多背诵古诗文。(或:背诵古诗文在中小学阶段要加大力度)
◎写法归纳
1.散文化的笔法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在说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时,使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很多语句带有强烈的感彩。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你来参观,你沿着弯弯曲曲的车道前行,穿过一大片布满枫树和赤杨的时隐时现的树林,林间还点缀着些零星的杉树,你就开到了房前。几年前,伐木区森林地面上的腐化的木屑曾被收集起来撒在这块田产后面。现在这里长着各种有趣的植物。几十年后,当树林长成了,杉树将成为这个场地上主要的树木,就像20世纪初这个区域首次被砍伐之前,大树是主要的树木一样。”这段文字放在说明之中,读来情趣盎然,这里以散文的文笔,借物寓意,以“杉树”的成长壮大,比喻信息高速公路的兴盛壮大。
2.丰富的联想
作者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善于随手拈来一些具体事例。比如讲到“新型通信设施将使得与地理上相距遥远的亲友保持联系比现今状况下容易做到”时,作者讲述了自己与在另一座城市的女友同步观看一部电影并通过移动电话聊天的经历,来说明在新技术中“仿真约会”的好处。又如把自己构建中的房子的技术革新与报业巨头赫斯特在其加州城堡桑西梅瓮中设计的收音机选台装置作比较,以说明其技术上的超前性。再如为突出信息高速公路在提供公众信息上的便利,作者插叙了几所高校学生把学校自动售货机与互联网连线使全世界的人均可检查其中的饮料情况这则趣事。这一类的事例很有趣,又能说明问题,使行文生动活泼,让人读来兴趣盎然。
◎写法精讲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联想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它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凭借联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联系、结合起来,把平日积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头脑里融合,贯通,升华,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联想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还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智。
联想的方式有:
(1)相似联想。如《白杨礼赞》中由“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同样“不平凡”的西北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如《马说》由“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明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饲马者联想到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2)同类联想。如《沁园春·雪》中由“无数英雄”联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3)相关联想。如《海燕》由海燕联想到海面的风云变化。
(4)相反联想。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联想到“秀颀”的楠木,《紫藤萝瀑布》中由一树繁盛的紫藤萝,联想到十多年前那一树伶仃的藤萝。如《天上的街市》由现实的“黑暗”联想到牛郎织女幸福美好的生活。
联想的注意原则:
(1)聚焦原则。联想思维本身是一种发散性极强的思维方式,但联想结果必须为主题服务,所以发散之后就要注重聚合,这就要注意先挖掘并确定一个主题,要理清脉络,调整思路,让材料为中心服务。
(2)丰富原则。联想时可按照“物—景—境—人—品质(或精神、性格、思想感情)—社会(或人生)”展开,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使内容丰富,从而使主题突出。
(3)就近原则。茅盾由白杨树联想到西北抗日军民,高尔基由海燕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都是以当时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指向,因此现实针对性极强。对于我们同学而言,以联想的方式写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感受应是自然的选择。
◎名著印证
请在自己读过的作品中举一个运用联想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荷塘月色》中
相似联想: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歌声、闪电……
相关联想:西洲曲、江南
延深联想:不宁静——看荷塘——惦记江南……
◎微写作训练
请你依据直尺、圆球、正方形木块这三件物品,通过合理的联想,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看了这三件物品,我想,做人要像直尺一样正直,要像正方形木块一样方方正正,不要太圆滑,像个圆球。
◎课内素材
通信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远不局限于书信传递,更多地依赖于打电话、拍电报、发手机短信和网聊等多种形式。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面对面地与亲人交流,感受亲情带来的快乐;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下载和传递各种信息,还可以网上交易,缩短时空距离。转眼之间,通信科技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网络与生活”“技术是仆从而非主人”“宅”“知天下与出户”等
◎精彩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距离,缩短了时空差,足不出户即可以知天下;长时间的“足不出户”养成了很多的“宅男”“宅女”,多网络的依赖势必会造成身心的不健康发展,因此,应该“知天下”,还要“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