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导言课:从《南京照相馆》走进八年级上册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聚焦中国近代史(1840-1949),在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 教材以通史体例编写,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呈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国近代历史。设置七个单元,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及阶段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致力于让学生清晰洞察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深刻变迁,理解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在抗争与探索中迈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这种编写思路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又契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历史认知能力,但对近代史的理解多停留在碎片化事件,缺乏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概念的准确把握,且易混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学生对近代史上的苦难记忆情感共鸣较强,但对“抗争与探索”的主动性认识不足。学习习惯上,多数能参与课堂讨论,但梳理历史线索、构建时间轴的能力较弱,需通过具象案例和结构化工具引导。因此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伊始,综述中国近代的历史,知道为什么、怎么学这一时期的历史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梳理历史线索,把握学习方向。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社会性质及四大历史线索;掌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内涵;明确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及课堂要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电影片段分析、史料对比、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梳理历史线索、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认识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抗争,增强家国情怀;理解 “以史为鉴” 的意义,培养历史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四大历史线索;明确学习目标与课堂要求。
五、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建立历史事件与现实的关联,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六、教学准备 课件(含《南京照相馆》预告片、近代史时间轴、史料图片)、三色笔(红/蓝/黑)、时间轴模板、拓展阅读材料(如《天朝的崩溃》节选)。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讲练结合法。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从电影走进历史(5 分钟) 播放《南京照相馆》1分钟预告片 【提问】影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导入】《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而这样的历史,也不是孤立的片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敲开中国的国门,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血泪记忆,再到无数中国人为了民族救亡而抗争……电影里的“吉祥照相馆”,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那段充满苦难却从未停止抗争的历史。而我们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本,要讲的正是这样一段从屈辱到觉醒、从抗争到探索的岁月。 观察影片细节(如日军暴行、民众抗争),自由发言分享感受。 初步理解八年级上册的历史内容。 以热门电影激发兴趣,通过情感共鸣拉近学生与近代史的距离,自然导入主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中国近代史综述
1.历史分期 【提问】课件展示历史分期时间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标注1840年鸦片战争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个节点,明确近代史范围。请学生阅读课件上的文字内容,确保明确中国近代史分期。 2.阶段划分 【提问】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标注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三个节点,请学生结合课件展示内容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 【回答】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回答】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通过时间轴和案例解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总结】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大家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 近代史大事件 【引导】播放近代史大事件7分钟剪辑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初步知道近代史大事件。 两大历史任务 【提问】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中,始终交织着两对深刻矛盾——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这双重矛盾的激荡,也自然催生了两大历史使命。思考,两大任务是什么? 四大历史线索 【讲授】课件展示四大线索: 线索①——屈辱史-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线索②——抗争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抗争史。 线索③——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不懈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线索④——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引导】分组任务:每组选择一条线索,用 3 分钟梳理典型事件并分享。 【回答】①半殖民地: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丧失部分主权。 ②半封建: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不断发展。 【回答】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以线索为框架,分组合作,发言分享。 观看视频,快速串联中国近代史发生的大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两大历史人物,落实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以线索为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归纳能力。
环节二:为何学中国近代史
【提问】出示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大家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呢?分角度思考。 1.培养家国情怀 2.以史为鉴 【总结】我们曾经落后过,才深刻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丛林法则;我们曾经抗争过,才倍加珍惜此时此刻得之不易的幸福安宁;只有不忘来路,才能知晓前路在何方! 思考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原因。 通过正反案例对比,强化“以史为鉴”的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环节三:如何学中国近代史
1.落实好历史课堂要求 (1)课前要准备好红、蓝、黑三颜色的笔,以便于做笔记及订正作业。预习课文,了解每一课的基本内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课上重点去听讲。 (2)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建构知识框架,把握历史脉络;学习靠的是脑袋,不是说闲话的嘴巴;小测后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及时改正;举手发言,不要一直做听众、看客,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作好笔记,注意准确性与序号格式(课件示例)。 (3)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主动交,在作业中查缺补漏。制作时间轴,串联知识点,时间和事件对应。尝试对知识进行梳理,学会画思维导图。 2.鼓励多途径了解中国近代史 推荐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活动等途径拓展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 明确历史课堂要求,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出。 分课前课中、课后明确具体要求,配合范例展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八年级历史学习规范。 推荐课外拓展学习的途径,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三) 课堂小结 中国近代史的核心便是“屈辱中抗争,探索中觉醒”。新学期,我希望与诸位同学一起,如同中国近代史的仁人志士一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砥砺前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齐声呼应,期待后续课程。 升华主题,强化情感共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调。
九、 教学反思 1.学生对电影导入和案例讨论的参与度较高,可增加更多互动环节; 2.“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仍需通过后续课程举例巩固; 3.时间轴工具的使用效果需跟踪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