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8.3 党费(课件+作业练习)---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8.3 党费(课件+作业练习)---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08:59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党 费
一、重点剖析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我”同地下党员黄新同志两次接头的故事。
答案

疑难 语境破
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
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截面,着重叙写“我”和黄新的两次接头。全篇结构严谨,多处细节前后
照应,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故事主人公黄新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
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
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己生活的艰难,省吃俭
用,把丈夫留给她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儿
用处;被“我”拒绝后,她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嘱托
“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
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
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
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
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
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
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
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极其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
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
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这充分表现了黄新的无私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
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
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
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作者借小说《党费》想要传达怎样的创作目的
答案 《党费》中,作者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
从一个普通的革命妇女身上,发掘出蕴藏在她心里的伟大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
军民鱼水之情上,而且体现在黄新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上,是一种大义凛然的爱、一种庄严
豪迈的党性与人性交织的革命情感。作者是想借《党费》发掘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给人以
鼓舞和力量,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本文中,咸菜作为党费贯穿始终,请说说这样构思有何好处。
答案 本文中,一筐咸菜是一笔特殊的党费,作者以此贯穿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
地刻画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这种艺术构思是新颖、独特的。
缴党费,本来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本文却把咸菜这一笔特殊
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进
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之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坚持与敌人斗争,敌众我寡,斗争
十分艰苦。敌人采用搜山、烧山、移民并村等手段,企图割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在这种
严酷而又恐怖的情形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咸菜,作为
党费上缴党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黄新为了
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构思,使得普通的咸菜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二、写法赏析
1.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生活在典型环境之中,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斗争、成长的场所,离开了典型
环境,典型人物就像离开水的鱼,失去了生存条件。在小说中,作者这样展示环境:“鸦雀无
声”“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阴森恐怖。这时,作者描写“白鬼”在有气没力地喊叫,
打破了寂静,反而加重了环境的狰狞和阴沉。作者笔下的这个村庄,也是当时血雨腥风的社
会现实的写照,突出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作者还通过“我”的眼睛,描述了黄新的家:一
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有个稻草搭的地铺,上面一堆烂棉套子,墙角有个黑乎
乎的砂罐子,阁楼上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简陋杂乱,根本不像一个家。作
者把人物置于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衬托出她不顾自己,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革命
斗志和坦荡襟怀,突出她为了“把红旗再打起来”而牺牲的崇高品质。
2.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如小说开头交代了
“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我”对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为
后文“我”凭借魏政委交代的黄新“耳朵边上有个黑痣”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做了
铺垫;又如“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交代了黄新家“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
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
进阁楼做了铺垫。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很突兀,在紧张的气氛中
补充交代环境,也很不和谐,会冲淡紧张的氛围,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会
使读者感到合情合理,小说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
3.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我”连缀起了小说的材料。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
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小说从“我”的
视角叙写了“我”与黄新的两次会面,既串起了故事,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同时又让读者
通过“我”的眼睛看到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我”起到
了烘托黄新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此外,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对黄新的情感融入
叙述之中,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一是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可感。如“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中,“连锅
端”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二是运用反复,如魏政委“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这里的反复,把魏政委在
失去一个优秀的同志后内心的痛苦、对优秀同志勇于自我牺牲的感动、对优秀同志后代的
万分疼爱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是运用反语,如“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竟使出了一个叫作‘移民并村’的绝招儿”,这里
的“绝招儿”是反语,写出了革命者对黔驴技穷的敌人的讽刺与轻蔑。
四是运用借代,如“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这里的“交通”是借代,即“交
通员”,也就是沟通信息的人。
五是运用反问,反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如:“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
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 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 ”
三、思维提升
有人说,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写
英雄人物时只有给他添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
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否有违艺术的真实
观点一 不违背。王愿坚没有写出他们所谓“一刹那间的动摇”,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真实
写出了英雄本色,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崇高。作者在这里是把真、善、美统一了起来。正是生
活中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作者没有拘泥于真人真事,没有单纯地罗列人物的各种言
行,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概括、丰富的想象,塑造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从而借小说创作,发掘并升
华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观点二 违背。人性美、人情美的重要性即在于人性、人情的真实性。而在《党费》中,作
者过分注重对中心人物形象的“高、大、全”的塑造,从而忽视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真实
建构,使得人物形象显得有些不真实。*党 费
基础过关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这是西晋文学家束皙在《饼赋》中所写的。试想一下,天寒地冻,冷风阵阵,人们起床以后,又饿又冷,浑身颤抖,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一碗滚烫的汤饼下肚更舒服呢
汤饼是什么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的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古时所有的面制食品,包括蒸的、煮的、烤的,都称为饼。《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原本叫作“蒸饼”,其制作方法与馒头类似,因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而被改称为“炊饼”。汤饼则是在开水里煮熟的面食,即面条或面片。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九“饼法”里对汤饼制作有详细介绍:把面团揉搓成大拇指粗细,按扁,再以二寸为度,用手一段段掐断,投入沸水中,用急火煮熟。现在的刀削面做法与之类似,不过改用刀削而已。
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热气腾腾的汤饼却是人们盛暑的时令食品,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言,“六月伏日进汤饼”。伏日进食汤饼的习俗应与古代的伏祭活动有关。古时每年六月和十二月举行祭祀仪式,祈福消灾,分别叫伏祭和腊祭。《荆楚岁时记》所谓的“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就是这个意思。
由汤饼辟恶,后世还进一步发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长命面,老人寿诞吃长寿面。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赠进士张盥》诗云:“忆尔悬弧日,余为坐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词天麒麟。”可见,唐代就出现了这种风俗。当然,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吃热面条显然不太舒服。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种宜于夏季食用的“饼”——冷淘。
1.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加点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
C.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D.“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2.文中提到的“蒸饼”“汤饼”从构词的角度看都使用了“制作方法+饼”的结构,比如“烧饼”。生活中还有哪些“饼”的命名也使用了这种构词法 请列举3个以上类似的词语。
                             
                             
                             
二、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学校即将举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你作为学校宣传部的一员,需要与其他成员完成以下任务。
3.任务一:学校宣传部准备向学生家长发出一则邀请函,其中有四处表达不规范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发挥红色经典作品的熏陶教育作用,定于2024年1月10日上午9时在贵校报告厅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特诚挚邀请您到时候观赏精彩节目,并为我们提出美芹之献!
××中学宣传部
2024年1月5日
                             
                             
                             
                             
4.任务二: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①处补写句子,使语意完整;在②③处拟写活动标题,要求运用对偶修辞。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赴一场声音之旅,这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与弘扬, ① 。汹涌澎湃的革命历史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英雄先辈就从哪里出场,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声音穿越光辉岁月,用真情宣告当代学子的崇高信仰!下面我宣布“ ② , ③ ”活动正式开始!
                             
                             
5.任务三:将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从董存瑞到江竹筠,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黄大发到郑德荣……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浴血斗争、艰辛探索、伟大飞跃中,总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担当,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形塑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图景。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
征途上
王愿坚
老姚的话越说越慢,越说越弱,渐渐停住了。①那双一向灼灼闪光的大眼,像蒙上了什么,变得灰暗无光了。小赖吃了一惊,连忙一把抓住老姚的手,叫道:“老姚,你怎么啦 ”
“……”老姚的嘴动了动,却没有说出声,只是把胡子上挂的几块碎野菜叶子抖落掉了。
小赖心里一酸,把老姚的军衣解开,把手伸到他胸口上去。就在这时,他的手触到了一件东西,掀开衣服一看,原来是三天前见到的兄弟部队的同志的军帽,被一条草绳子紧紧地捆扎在肚子上。军帽上沾满了血渍,已经变成暗黑色的了。从那血迹看出,伤势还不轻。看着看着,小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了,一下子抱住老姚的肩膀,哭喊起来。
听到小赖的哭喊声,老姚清醒过来。他定了定神,略带责备地说:“哭,怎么又哭啦 ”
小赖捂着老姚的伤口:“你,你带着这么重的伤,怎么不告诉我呀!”
“告诉你 为什么要告诉你 ”老姚看看自己的伤口,又看看小赖的脸,笑了笑,“让你知道了好多哭一次鼻子 ”
“不,我没哭,我不哭!”小赖抬起手擦了擦眼睛。
“好,懂事的孩子!”老姚把小赖揽在胸前,把他脸上的泪水擦净了,缓慢地说道,“小赖同志,昨天我说你了,话重了点……”
“你,你说得对。”小赖不由得又向自己的粮袋子瞥了一眼。
“你记下了 ”
“记下了。”
“那就好。你看,再苦,再难,你牙一咬,腰一挺,你就赢啦!”老姚喘息了一阵,声音更慢了,“要知道,兄弟部队的同志们,比我们还难。他们想看到我们,看到粮食,看到牦牛,也希望看到我们挺起胸膛走路,大声唱歌,开心地笑……”
话一煞住,手一松,老姚又昏过去了。
小赖这回真的没有哭。他怔了一下,弯腰听了听老姚的胸口,把他的伤口包了包,又轻轻地扶起他,放到牦牛背上趴稳了。
老姚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队伍已经走出了二十多里。
雨已经停了,雾气正在渐渐消散,草地的水、草、树丛正在一点点地显现出来。老姚抬起头,第一眼就看见小赖那伶俐的背影。他头昂得很高,腰挺得笔直,一手拉着牛绳,一手提着马灯,正迈着大步往前走。②腰上的军号在泛着亮光,号上的红绸在闪闪飘动。他第一次发现这个小战士是这么漂亮。他看了一阵,才拍了拍牦牛的脖颈,说:“小赖,停一停,让我下来走。”
小赖没有听见。
“嗐,你看你……”
“怎么 ”小赖猛地回过了头,欣喜地问,“你也看见了 ”
“什么 ”
“树林!”
果然,在西边的地平线上,现出了一抹暗黑的影子。可就在这时候,“砰”地响了一枪,接着,枪声疏疏落落地响起来。
“走,快走!”老姚命令着。
队伍在奔跑。随着雾气的消散,看得清楚了:一支十几匹马组成的骑兵队伍在绕着树林奔驰、射击。
老姚喊住小赖,一翻身从牦牛上滚下来。他扶住牛背站稳了,大声命令道:“准备冲锋!”接着,向小赖挥了挥手,喊道:“吹号!”
小赖举起了军号。冲锋号声惊天动地地响了。同志们散开来,借着雾气掩护,一边射击,一边向林子飞跑过去。
③号声,撕裂着雨雾,震动着草原。响着,响着,突然,小赖觉得一阵头晕。就在这时,一只手落到了他的肩上:“吹呀,我的好同志,鼓起劲儿来吹!”
小赖昂起了头,号声又响了。反动骑兵被我军密集的火力追击着,正向着北面逃窜。小赖憋不住叫了声:“敌人跑了!”
“吹!继续吹!”老姚把小赖的肩膀搂得更紧了,“兄弟部队的同志们还在听着呐!”
直到反动骑兵看不见影了,老姚才扶着小赖坐下来。他从怀里掏出了那顶军帽,递到小赖的手里,接着就去解自己的粮袋子。小赖却像被火烧着似的,一把按住了那只骨瘦嶙峋的大手,迅速地解下自己的小洋瓷碗,随手扯下粮袋子猛地一抖,把炒面全都抖进碗里,然后端起来就向林子奔去。
他一手端着小碗,一手摇着帽子,一口气跑进了林子。一眼就看见,一个同志正倚在树上,举着驳壳枪瞄着林子外边。他亮着嗓子喊了声:“同志——”
“什么人 ”
“红军!”小赖把那顶军帽举到了同志的面前。
“红军 ”那个同志脸上浮上了一丝微笑,扶着树干的手一松,身子顺着树干滑倒在地上。
小赖抢上一步,伸手从树叶上拍下水珠,把炒面拌了拌,扶起了那个同志。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粗重的嗓音:“我的好同志,快来吃!”老姚端着一铜瓢仓促调好的面糊糊,蹒跚地走过来。
“来,一块吃!”那同志接过了铜瓢,招呼着。
老姚连连摆了摆手:“不,我不饿了,我……”说着却一侧身子栽倒了。
老姚醒来的时候,只见身边围满了人。原来两支队伍已经会合了。那个提驳壳枪的同志弯下腰,亲切地望着他,感动地说道:“同志,你们来了,来得好,也来得不容易啊!”
“是啊,是难!”老姚紧紧地握住了那个同志的手,“不过,只要是应该做的,我们就要做,什么也不能挡住我们!”
他仰起脸,轻轻地笑了。透过树梢,他看到几只苍鹰正在矫健地盘旋。
熠熠的阳光,正斜射进这古老的树林,射到了同志们的脸上。东方,一片火红,太阳正冉冉上升。④那曾经撒下雹子、泼下暴雨的乌云,正被朝阳撕裂着、驱赶着,破成了浮云片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和《党费》都与红军相关,本文写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党费》写红军在敌后开展地下斗争的故事。
B.老姚受伤很严重,说话都说不出声,甚至昏迷,却不愿将受伤的事情告诉小赖,这是怕连累战友,影响行军。
C.在紧张的战斗中,小赖吹军号头晕,老姚用手拍着小赖的肩,用话语鼓励小赖,让他鼓起劲儿继续吹响军号。
D.敌人逃跑后,小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兄弟部队的同志,老姚又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小赖,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老姚在受伤后即将昏迷的境况。
B.句子②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小赖在老姚的鼓励下展现出昂扬的面貌。
C.句子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渲染战斗的紧张氛围,表现红军奋勇杀敌的昂扬斗志。
D.句子④运用象征手法,以朝阳撕裂、驱赶乌云预示红军将战胜困难,迎来胜利。
3.文中多次写到军帽,它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的关键词是“信仰的力量”。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A项和文中加点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都是标示解释说明。 B.标示话题的转换。C.标示总结上文。D.标示声音的延长。
2.答案 (示例)炒饼、烙饼、烩饼、灌饼、煎饼、焖饼。
解析 “蒸饼”“汤饼”从构词的角度看都使用了“制作方法+饼”的结构,所以从生活中选择词语时,要注意“饼”前的字应表示“制作方法”,且这个字应是动词。
3.答案 ①“为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后加“的意识”,或将“培养”改为“促进”。②“贵校”删去或改为“我校”。③“到时候”改为“届时”。④“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建议)”。
解析 ①“为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成分残缺,“培养”是谓语,缺少相应的宾语与之搭配,可在“传统文化”后加“的意识”;或者将“培养”改为“促进”。
②“贵校”是敬辞,使用不当,应删去;或者改为“我校”。
③“到时候”属于口语,不适合用于书面表达,可改为“届时”。
④“美芹之献”是谦辞,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宝贵意见(建议)”。
4.答案 ①更是对英雄先辈的追忆和缅怀 ②诵读红色经典 ③传承革命精神(或“铭记革命历史”)
解析 ①处,补写句子,前面分句中的“不仅”是表递进的关联词,此处应该用“更是”之类的表递进的关联词与之衔接;内容上,两个分句与后文提到的“汹涌澎湃的革命历史”“力挽狂澜的英雄先辈”一一对应,故该空内容应与英雄先辈有关,因此可填“更是对英雄先辈的追忆和缅怀”之类的内容。
第②③空要拟写标题,标题是对活动内容和主旨的高度概括,要结合活动主题“红色经典诵读”和活动意义概括。注意运用对偶的修辞。
5.答案 在站起来的浴血斗争中,在富起来的艰辛探索中,在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所给句子的特点,选定一个句式“在……中”;然后把并列的成分按照搭配关系分组,“站起来”与“浴血斗争”搭配,“富起来”与“艰辛探索”搭配,“强起来”与“伟大飞跃”搭配;最后按照“在……中”的句式梳理,即可得出答案。
能力提升练
1.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老姚又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小赖”错误,由“老姚端着一铜瓢仓促调好的面糊糊”“那同志接过了铜瓢”可知,老姚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兄弟部队的同志,而不是小赖。
2.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句子的能力。“运用比喻修辞”错误,句子①中“像”不是比喻词,该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3.答案 ①军帽被捆扎在老姚肚子上,血渍都变成了暗黑色,突出老姚伤势严重,表现了老姚受伤后的坚忍。②军帽被老姚捆扎在肚子上,后来从怀里掏出作为识别敌我的凭证,情节上前后照应。③军帽是本文的重要物象,表明战斗的艰难,表现红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由此突出了红军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物象的能力。
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上看,军帽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三段——“三天前见到的兄弟部队的同志的军帽……伤势还不轻”,军帽被老姚捆扎在肚子上,沾满血渍,已经变成暗黑色,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老姚伤势严重,表现了老姚受伤后的坚忍。
从对小说情节的作用上看,前文提到老姚把军帽捆扎在肚子上,后文老姚把军帽从怀里掏出交给小赖,小赖把军帽举给兄弟部队的同志看,军帽在这里成为一个凭证,情节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从对主题表达的作用上看,军帽是重要物象,它既是兄弟部队相认的凭证,又是红军战士团结抗敌,共渡难关的见证,表现了红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由此体现了红军团结一心、共同抗敌这一主题。
技法点拨
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的作用四角度
  ①人物: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等等。
  ②情节:暗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等等。
  ③环境: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等等。
  ④主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等等。
4.答案 ①老姚没有将自己受伤的事告诉战友,多次昏倒,还将自己的粮食分给别人,就在于他信仰坚定,意志坚强。②老姚一直鼓励小赖,如“再苦,再难,你牙一咬,腰一挺,你就赢啦”,说明他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信仰的坚守,使他能战胜苦难,迎来胜利。③老姚关心兄弟部队,让小赖继续吹号激励兄弟部队,说“只要是应该做的,我们就要做,什么也不能挡住我们”,说明红军队伍有坚定的信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
本题中文学短评的关键词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主要体现在老姚身上,由“老姚的话越说越慢,越说越弱”“兄弟部队的同志的军帽,被一条草绳子紧紧地捆扎在肚子上。军帽上沾满了血渍,已经变成暗黑色的了。从那血迹看出,伤势还不轻”以及他多次昏倒可知,老姚受伤很严重,可是他没有呻吟,没有告诉战友;在受重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将自己的粮食分给兄弟部队的同志。这是因为老姚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你看,再苦,再难,你牙一咬,腰一挺,你就赢啦”“吹呀,我的好同志,鼓起劲儿来吹”,从老姚鼓励小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信仰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这是革命者的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战胜苦难,迎来胜利。
“吹!继续吹”“兄弟部队的同志们还在听着呐”“他从怀里掏出了那顶军帽,递到小赖的手里,接着就去解自己的粮袋子”“‘我的好同志,快来吃!’老姚端着一铜瓢仓促调好的面糊糊,蹒跚地走过来”,老姚受了重伤,还关心兄弟部队,让小赖继续吹号,激励兄弟部队,他说“只要是应该做的,我们就要做,什么也不能挡住我们”这是因为革命的信仰给了红军战士无穷力量。
技法点拨
  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要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其中定题小巧,选准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②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③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④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⑤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文学短评类主观题答题思路:①仔细研读题目,看看题目要求写的是哪个角度的短评;②快速阅读材料,按照题干要求分析材料;③表达观点要鲜明,分析要有理有据;④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