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项 链
1.走近作者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80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代表作品有:《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等。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
2.相关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1.注音
(1)寒伧(chen) 打盹(dǔn) 惆怅(chóuchànɡ)
小觑(qù)
债券(quàn)
租赁(lìn)
誊写(ténɡ)
衣褶(zhě)
契约(qì)
佳肴(yáo)
瘦削(xuē)
亲昵(nì)
一模一样(mú)
妩媚(wǔ)
惹(rě)
艳羡(xiàn)
请柬(jiǎn)
窘(jiǒnɡ)
手镯(zhuó)
阿谀奉承(ēyú)
自惭形秽(huì)
垂涎欲滴(xián)
(2)殷 称
攒
2.写对字形
(1) (2)
(3)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片”是个象形字。小篆的形体中,像“本”的小篆形体从中间剖开取其一半的样子。“片”本义为破开的木片或草片。后由破开引申为扁而薄的东西。如杜甫《江曲》:“一片飞花减却春。”量有多有少,所以又引申为少或短。如“片言只字”。
“片”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片”组成的字,大都有剖开或薄的意思,如“版”“牌”“牒”“牍”等。
3.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B.草原上半天看不到一顶帐篷,不过却不时地可以看到狐狸和黄羊。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C.你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D.他们散布了许多骇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
4.辨析近义词
(1)精致·精细
[辨析]精致:着重造型的精巧,一般只用于物,不用于人和事。精细:着重细腻,使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和事。
①近来,药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的“毒胶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个事件呼吁有关部门要对药品进行精细化监管。
②这款别致的镂空装饰灯十分精致,它外形酷似盛了满满米饭的雕花青花瓷碗。
(2)简单·简略
[辨析]简单: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简略:(语言、文章的内容)不详细,粗略的,大概的,跟“具体”相对。
①对这件事,他只简略地给我说了一下,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
②事情本身十分简单,你不必往深处想。
(3)侥幸·幸运
[辨析]侥幸:形容人们的心理,指企图碰上偶然机会,而不想积极努力。多用于贬义。幸运:多形容人们做事的运气和机会,指碰上了好机会,使人称心如意。
①北约当地时间4月30日空袭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栋房屋,卡扎菲侥幸逃过一劫,而他最小的儿子与3个孙子被炸死。
②6月30日,乘坐首次京沪高铁G1次列车的大学生路威说,这次短暂的旅行主要是想体验高铁速度,能在车上遇到总理非常幸运。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基础训练
5.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请柬(jiǎn)
契约(qiè)
誊写(ténɡ)
供不应求(ɡònɡ)
B.赝品(yàn)
奢华(shē)
抹布(mā)
果实累累(léi)
C.寒伧(chen)
惊骇(hài)
赔偿(chánɡ
)
藏头露尾(lòu)
D.租赁(lìn)
佳肴(yáo)
债券(juàn)
锲而不舍(qiè)
解析:A项,契qì,供ɡōnɡ;C项,露lù;D项,券quàn。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解析: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应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应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D项,逻辑不当,“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D)
近日,为迎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天安门广场搭建起的临时观礼台已逐渐露出“真容”。广场中心花坛以“长城”为主题,位于英雄纪念碑的北侧,东西各一组。据悉,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天安门广场再次使用植物花卉,搭建自然山水花坛。__________,搭建出祖国的壮丽山水画卷。
A.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B.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C.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D.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丁玉坤,自强美丽的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轮椅天使”。她爱笑,即使回忆起苦难的童年,①__________;她爱美,漂染的头发映衬着精致的妆容,残疾的身体并未阻止她追求时尚的脚步;她好强,从“吃低保”到帮助“吃低保”的贫困残疾人,②______________。残疾并不可怕,③__________。她坚信,只要热爱生活,勇敢地追求梦想,一样可以走出精彩的人生。
答案示例:
①灿烂的笑容也从未在她的脸上褪去。
②坚强的信念撑起了她的微笑人生。
或:她用不懈的奋斗(靠坚强的信念)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③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10.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现象: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掩盖了传统节日。
看法1:传统节日被商业化的“新节”淡化,亟需“抢救”。
看法2:节日也需要创新,不必一味严肃,新节日带来新快乐。
◎写法归纳
1.曲折精巧的布局
全文以“项链”为线索,罗瓦赛尔太太参加舞会没有像样的首饰,便想到去朋友处借项链;一夜狂欢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罗瓦赛尔太太的陶醉和舞会之后因怕被人看见并识破真实身份的匆匆逃离,为丢项链作了铺垫;丢项链后,罗瓦赛尔夫妇想尽一切办法赔项链,主人公的命运紧紧围绕一条项链步步展开,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的心理描写特点有:①采用旁述式、对话式、通过行动表现心理等多种方法,灵活多变;②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最希望的是能够讨男子们的喜欢,惹女人们的艳羡,风流动人,到处受欢迎”,表现她想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而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本文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细腻而深刻,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领会。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它是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内心独白,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以语言的形式描写出来。
2.用人物的梦境或幻想来表现人物心理。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或通过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况下所产生的幻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3.以直接陈述心理状态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一般常用“我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的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以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心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隐秘的,受外界因素的刺激或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通过不由自主的动作被暗示出来。
5.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然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名著印证
请在自己所读的课内外作品中举一心理描写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曹雪芹《红楼梦》
◎微写作训练
自选情景,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地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课内素材
1.虚荣之心要不得。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夜疯狂过把瘾,十年辛苦为代价。虚荣就像一把枷锁,瞬间锁住了玛蒂尔德的幸福与快乐,让她对人生有了另一番感悟。
2.从小说中,我们读到的是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丢项链以后,罗瓦赛尔先生将“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全部拿出,另外“顾不了下半辈子的生活了,不管能否偿还”,借了一万八千法郎,赔了项链,之后就“每月都要还几笔债,有一些则要借新债……”,“傍晚的时候替一个商人去誊写账目,常常深夜还在替别人抄写,抄一页可挣五个铜子”,“这样的生活过了十年”。十年间,他一句怨言都没有,承受了压在身上的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罗瓦赛尔夫人则“英勇地”艰苦劳动了十年,偿还了全部债务,始终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直到故事结尾,这样看来,丢项链的不幸反倒“成全”了罗瓦赛尔太太。
“虚荣心”、“真爱”、“坚守”等。
◎精彩运用
承担责任
责任让人美丽,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举行了成人仪式,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员,责任就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背上。责任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浇灌的花朵,而它给予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的痛苦,这样一个精神的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是人应该具备的品德,承担责任也可以提升你的人格——责任让人美丽。
20世纪初一位名叫弗兰克的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经过艰苦的积蓄,弗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破产,也让所有的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三十年的艰难困苦,三十年玉汝于成,当弗兰克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也让他成为最美丽的人。
我想起了《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有着千般风韵的爱美的女子,贫穷而美丽的她,面对丢失了好朋友的钻石,并没有逃避或耍赖,而是毅然决定要偿还这笔债务,她用十年的艰辛和最美丽的年华偿还了一笔“误会的宝石”,在那一刻,玛蒂尔德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责任的存在,是上苍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也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我们至今没有忘记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一个傻得可爱的美丽的孩子。
责任不仅是我们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责任也提升人的境界,让人变得美丽。
◎阅读延伸
珠 宝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她对丈夫无比关心、体贴和温存。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她开始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他终于看中一家,走了进去。“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哎呀!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他说:“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首饰商人又问:“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当然愿意。我姓朗丹,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商人打开账簿,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他从首饰店出来,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他顺利地从珠宝商那里拿到了一万八千法郎,此后,他的贪欲膨胀起来,卖掉了妻子的所有珠宝,成了有钱人,开始到处炫耀,与妓女鬼混,才半年就又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