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08: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
1.走近作者
刘心武,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1979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其成名作,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德国作家,著作有微型小说《差别》。
2.相关知识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它立意新颖,风格清新,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篇幅微小,一般不超过1500个字。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
1.注音
(1)诡异(ɡuǐ)       霏霏细雨(fēifēi)
倏地(shū)  
摩挲(suō)
迷惘(wǎnɡ)
阻挠(náo)
耽搁(dānɡe)
芭蕾舞(lěi)
(2)便

2.写对字形
(1)  (2)
(3)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雨”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上部一条横线表示高空云层,下垂的六条短线表示下落的雨水。金文与甲骨文的形体相似。小篆在甲骨文和金文之上加多一条横线,很可能表示“天”。
“雨”的本义是雨水,是名词。也可作动词,当“下雨”讲。又可引申为降、落、下,读作yù。
“雨”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有“雨”的字,大都与气象有关,如“雷”“霜”“雾”“霓”“霭”等。
3.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他做事风风火火,很有魄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
B.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青云直上
,人民苦不堪言。(?×)
4.辨析近义词
(1)终究·终于
[辨析]终究:毕竟、终归。指经过一定过程发展后必然的结果。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①听说央视新闻频道也对比赛进行直播后,李娜调侃道:“哎哟,央视终于关注网球了。”
②历史上佛教曾盛极一时,但佛教终究没有成为中国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更不用说成为国教了。
(2)题材·体裁
[辨析]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这篇小说从体裁上讲,是一部短篇小说;从内容上讲,选取农村题材,歌颂党的富民政策。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
程序控制的丈夫
[前南斯拉夫]伊·布德洛
著 赵立春

清晨五时,佩塔尔被闹钟唤醒,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急忙从床上跳下来。他必须去度周末。决不能误了火车。妻子和儿子昨天已经走了,倘若他不能按时赶到,他们定会惊慌不安。
佩塔尔按了一下闹钟的按钮,钟表下面放着妻子留给他的字条:“亲爱的,打开录音机。”佩塔尔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刹那间,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音乐停止后,录音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早晨好,亲爱的!睡得怎么样?”
“这与你何关?”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
“马上把烟灭掉!”妻子从录音机里命令道,“到冰箱里取出早餐用的木瓜酱。注意,不要吃起来没完。”
他刚刚吃完早饭,妻子的命令又从录音机里飞出来:“看看阳台花盆下面的字条。”
妻子在字条里提醒他别忘了浇花,详尽地说明如何进行这一美化环境的工作。
厨房里的字条敬告他及时洗碗。贴在衣柜门前的字条要求他如何打扮自己:穿灰色的西装,不要忘记扎领带。
佩塔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正欲动手收拾旅行包时,在包底又发现一张条子:别忘了带刮脸刀。
佩塔尔顺从地将险些忘记的刮脸刀放到旅行包里,便向门口走去,可是房门上的字条威风凛凛地命令道:回去!烟灰缸里还有一只没有熄灭的烟卷。
在房门的另一面上,妻子留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检查一下,你是否把门锁好了?
佩塔尔拉了拉门柄,一切符合要求,门已经锁好。
在火车站,他走到售票口,把钱递给了售票员。
“我买一张票。”佩塔尔说。
“去哪儿?”售票员问道。
“去哪儿?”佩塔尔迷惑不解地自言自语,下意识地转过头去,寻找妻子。然而妻子不在身边。
“您是否能告知去何处?难道这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售票员挖苦道。
这时佩塔尔恍然大悟,是妻子忘记告诉他去何处。他张大嘴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吐着气,把钱收回衣袋里。
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1.小说结尾,丈夫“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请在上文找出与这种表情构成对比的三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②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③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④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⑤顺从地。(答出三点即可)
2.文中画线句子“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与小说中被控制的丈夫那种无奈、焦躁、痛苦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反差,从反面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情感。
3.你认为佩塔尔会摆脱程序的控制吗?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会。①他对程序控制有不满情绪,这从他被闹钟唤醒、听到妻子的录音、看到妻子的留言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②他有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这从他吃早餐、浇花、洗碗、穿衣打扮可以看出来。这些技能和习惯不会因为摆脱程序控制而丧失。③最后一段的举动表明他已下定决心摆脱程序控制,“甜蜜的微笑’’表明他对非控制状态的满足感。
(示例二)不会。①如果没有程序控制,他会不知所措。他起床、吃早饭、浇花、洗碗、穿衣全靠程序控制。②偶尔脱离程序控制,他就会做粗野无益的事:抽烟、砸东西、粗鲁地喝酒、不脱鞋子就睡觉……日常生活会使他重新接受程序控制。(联系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二、基础训练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诡异(ɡuǐ)   痴迷(chī)    碎片(suì)
B.倏地(shū)
荒唐(huānɡ)
妙龄(nínɡ)
C.摩挲(shā)
旋律(lǜ)
牢骚(sāo)
D.蔼然(ǎi)
掩映(yìn)
阻挠(náo)
解析:B项,龄línɡ;C项,挲suō;D项,映yìnɡ。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每平方米足足涨了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解析:A项,摸着石头过河:比喻摸索着、探索着路子或方法等前进。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叹为观止: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不符合句意;可改用“望洋兴叹”。D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解析:A项,成分残缺(或赘余),“当”应改为“当……时”,或者删去“当”。B项,语序不当,“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改为“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的财富”。D项,结构混乱,“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改为“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使飞机坠落”。
7.给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道出了①__________。美的事物与景象能够令人心生愉悦,因此人们爱美,愿意接近美,②__________。这几乎成为我们人类一种视觉感官与心理需求的本能。这种本能,自然界中的昆虫、走兽、飞禽,也是或多或少都有的。但对美的认识、感受、比较和赏鉴,换言之也就是美感,却是③____________。
答案:①世人对于美的普遍追求和向往
②期待自己也能变得美起来
③人类才真正拥有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
8.下边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仔细观察并完成题目。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1)描绘该标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冬”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位正在赛道上冲刺的滑雪运动员,标识左部分是举办地北京的英文,右部分是本届冬奥会的举办时间2022,标识下部分是奥运会的五环标志。
(2)标识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60个字)
答案:该标识将抽象的赛道、冰雪运动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
◎写法归纳
等待散场
1.典型细节展现人物情感,个性化的语言透出人物心理活动
文章对小伙子的细节描写有多处,如他和“我”对话时的神态、外貌、动作等,形象地传达出他在等待女朋友时的心理状态,例如“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可以看出小伙子对女友的关心(他是想看一看这个票的座号是不是离女友很近然后去,还是只是看一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伙子只是想看一看、想一想女友在的位置罢了)。
本文的语言描写也是一大特色。如小伙子解释不要赠票的原因时的一段话,话语中透露出对女朋友的一种痴情和特别的关心,还有一种焦急而幸福的等待。
2.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微型小说因为其独特的品格为人们所共识。微型小说的篇幅短、文字少,这就构成了它的形体小的特征。但这个“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它必须是蕴涵了某种丰富内涵的“小”,这样,这个“小”实际上体现为一种“精”,而且是一种有着丰富艺术内涵的精短。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刘心武的《等待散场》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和小故事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充分体现了这种写法。
差别
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主题。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先看题目,题目是“差别”,这本身已经包含了两者之间的比较意味。再看小说的内容,除了第1自然段没有使用对比手法以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运用了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如,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则原地踏步;对于市场上的情况,老板的三个问题,布鲁诺跑了三趟才搞明白;阿诺德只用了一趟,不仅搞清楚了土豆的市场情况,还弄清楚了西红柿市场的有关情况,甚至连卖菜的农民都带来了。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是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小思《蝉》,席慕容《贝壳》。
如何运用: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
◎名著印证
请举例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莫怀戚的小说《散步》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中的“散步”这一平凡小事中挖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
◎微写作训练
运用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方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课内素材
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只有一张门票的情况下,小伙子让心爱的姑娘去看演出。小伙子在剧场外面“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而姑娘在剧场里面“隔着玻璃朝外看”。他们都没欣赏到《天鹅湖》美妙的爱情故事,却用一种等待守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
“真情”“真爱”“坚守”等。
◎精彩运用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也充满了机遇。我们应学会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应对竞争,把握机遇。《差别》讲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一个能够创造性地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个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得不到重视。
墨守成规,做事情缺乏主见,没有远见卓识,不能预见事态的发展做出更好的处理决定,这便是布鲁诺。相反,阿诺德却有思想,有主见,对上级的话不是言听计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地执行,做事周到缜密,具有远见卓识。有时候,我喜欢这样比喻,做事情就像下棋一样,每走一步棋都需要考虑到下面的好几步怎么走,想的越周全,看得越远,棋艺就越高。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物,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后的发展,学会动态地看问题。
故事中阿诺德做事独到,这与他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相反,布鲁诺就显得鼠目寸光了。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善于动脑筋思考,学会长远打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
如果有一天你得意了,请别失去忧患意识,请别鼠目寸光,请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请铭记亚圣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你和布鲁诺才有本质上的差别。
◎阅读延伸
撕掉标签
刘心武
批评家给你的创作贴标签,多半是出于好意,倘若传媒报导中引用,那更是你

走红

的象征。但那实际上是一桩可怕的事,相当于被关进了一间天鹅绒制成的牢房。在天鹅绒铺敷而成的牢房里,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是个王子或公主,正享受着宫殿里的快乐生活似的。
写小说这么多年,我也曾被贴上过一些标签,比如

伤痕文学

。虽说这标签很快就贬值了,但刚贴上的时候,还是很风光的,特别是在香港,有的传媒贴的标签更具

爆炸性

:

大陆伤痕文学之父

!天哪,为保持这一份风光,我是否应坚守

伤痕

题材,直到读者们对累累斑斑的

伤痕展览

胃口倒尽?后来,又有

问题小说

的标签接踵而至,

问题

当然不止是

伤痕

,这间天鹅绒牢房相比而言可是宽敞多了;然而,企图在每一篇新小说里提出一个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样沉重的担子,能把你整个人压趴在地。有的

伤痕文学

兴盛时一起写小说的朋友,后来挂笔而去,甚至于匿迹于文坛,因素当然不止一端,然而为标签所限,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应是因素之一吧!
我在一进入八十年代,便自觉地撕掉了

伤痕文学



问题小说

的标签。这并不是放弃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而是在写作实践中努力地进入文学的本性之中。于是有《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出现。但新的标签又追踪而来。其中有一个是

京味小说

。这是把我往一所精致的四合院里轰。四合院当然很不错,何况是精致的。被贴上这一标签后,我被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

在中国作家里,给您影响最深的是不是老舍?请谈谈您是如何继承老舍的文学传统的?

老舍当然是极优秀的作家,对我影响也是有的,但我自己并不是土生土养的北京人,我出生在四川并在那里度过童年,虽说八岁就到了北京并定居至今,可是我一直和家族中人说四川话,因之,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四川籍作家李(劼)人,他的《死水微澜》我至少精读过五遍。我佩服老舍,但我不可能用他那样地道的北京话
(
有时是旗人的土话
)
来进行文学思维,特别是,老舍先生不仅能让笔下的人物说原汁原味的北京话,而且,他的叙述语言多半也用的是与人物对话

水流平齐

的北京语汇,这是我不可能“
继承
”,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师法的。我对老舍先生创作中不那么恪守北京话规范的《月牙儿》《微神》,反倒更倾心。我写当代北京的故事,人物如是北京老市民,当然要让他们说地道的北京话,然而我的叙述语言,是自觉地不用北京话,而用普通话,甚或南腔北调,更甚或吸收

欧化

语法,以及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的。因此敬告各方,赐我

京味小说

标签盛情可感,但我在文学跋涉中却必须撕下这一标签,以便更自由地扇动文学想象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文学空间中翻飞!
近几年我的文学活动越来越边缘化,因之热心给我贴标签的人也就少了。这是我的福气。得以八方飞翔,四处采撷生活的花粉,酿多味文学之蜜,甘苦自择,浓淡随缘;当然蜡重蜜薄的情况也有,但没被拘囿在天鹅绒牢房里,坚持努力,总还有希望酿出一点别有趣味的新蜜吧!最近我的短篇小说,如《大家》上的《最后金蛇》,《北京文学》上的《绣鸳鸯》,《山花》上的《水锚》,以及《钟山》上的《人面鱼》,正体现着我个人的这种

撕却标签任翱翔

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