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电阻 同步讲义-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
知识梳理
一、电阻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符号 R 表示。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
2. 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
3. 物理意义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是否接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无关
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区别:电阻大小不同(导体电阻小,绝缘体电阻极大)
4. 电阻器
定值电阻:具有固定电阻值的元件,电路符号为
常见电阻值:
手电筒小灯泡:几欧~十几欧
家庭白炽灯:几百欧~几千欧
实验室铜导线:小于0.1Ω(可忽略)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核心实验)
1. 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探究因素 实验方法 结论
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 不同材料电阻不同 (如铜 < 铁 < 镍铬合金)
长度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 材料、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温度 对镍铬合金丝加热 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大多数导体遵循此规律)
2. 电阻定律(决定式)
示例:
相同条件下,铜的电阻率小于铁,故导线常用铜制作
将电阻丝拉长为原来2倍,电阻变为原来4倍
三、特殊材料与应用
1. 半导体
定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锗)
特性:
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受光照、压力等因素影响显著
应用:二极管(单向导电)、三极管(放大信号)、光敏电阻
2. 超导现象
定义: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时,电阻突然变为0的现象
应用:
超导电缆(零损耗输电)
磁悬浮列车(强磁场无摩擦)
核磁共振成像(高精度医疗设备)
四、考点解析
1. 典型例题
例题:将一根均匀电阻丝对折后,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
解析:
答案:1/4倍
2. 实验注意事项
连接电路时开关需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
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需使用钨丝灯或热敏电阻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五、知识对比(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
电路类型 电阻规律 公式
串联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并联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元件是( )
A.电阻 B.电池 C.开关 D.灯泡
2.选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芯,连接成图所示电路。固定左夹子,沿水平方向移动右端夹子,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长度 B.温度 C.材料 D.横截面积
3.有两个圆环A和B,均由相同粗细的铜导线围成.其中圆环A所围的面积是圆环B的两倍,则原先的两根铜导线的电阻之比为(. ).
A.2:1 B.:1 C.4:1 D.1:2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 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
B.本实验主要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C.为了更明显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
D.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材料的关系
5.2019年初,我国年仅22岁的年轻科学家曹原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107年的难题,取得了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让超导科技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超导就是导体电阻为零的现象,可以大大减少电阻的电热损耗。下列电器中最适用超导材料的是( )
A.保险丝 B.变阻器的电阻丝
C.电烤炉的电热丝 D.输电导线
6.将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如果将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4倍,则关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和电流都保持不变
B.电阻不变,电流增大到原来的4倍
C.电流不变,电阻增大到原来的4倍
D.电阻和电流都增大到原来的4倍
7.如图所示,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通电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两端的电压大
B.通过乙的电流大
C.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D.甲、乙并联后的总电阻大于甲的电阻
8.在通常条件下部分金属导电性的排序如图所示,从下至上,金属的导电性依次增强。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银线电阻一定小于铜线电阻
B.电阻相同时,铜线一定比铝线更细
C.粗细相同时,铝线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D.长度和粗细均相同时,铝线比铁线的电阻更大
二、填空题
9.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推断,人体电阻约为 Ω。
10.如图,导体A、B材料相同、长度相等,A比B的横截面积大,则A的电阻 B 的电阻;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A两端的电压 B两端的电压.(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导线a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铅笔芯上,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 灯泡亮暗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开关断开后,铅笔芯的电阻 0Ω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12.1791年,意大利人伏打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打电堆,小明仿造了一个伏打电堆,并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压,如图所示。此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锌板”或“银板”),伏打电堆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电池提供的电力点亮了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由 (选填“导体”、“半导体”、“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13.如图是一种防火警报器,这款警报器的触发装置是石墨,其原理是整个电路的电压不变,当有火烧到警报器的触发装置后,石墨的温度 ,电阻 ,通过触发装置的电流会变大。从而发出警报;当没有电流通过时,石墨的电阻 (选填“为0”或“不为0”)。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 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25 1.0
B 镍铬合金 0.50 1.0
C 镍铬合金 0.25 2.0
D 锰铜合金 0.25 1.0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 (选填“A”“B”“C”或“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 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其结论是 .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上面有不同颜色的环形条纹,电路元件为电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从生活常识中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答】A.把左端夹子固定,移动右端夹子,接入电路的铅笔芯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进而说明电路的电阻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说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长度。A符合题意;
BCD.把左端夹子固定,移动右端夹子,铅笔芯的横截面积、温度、材料没有发生变化,故不能说明其影响电阻的大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答案】B
【解析】【解答】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由题意分析可知RA:RB= :1 ,所以电阻之比为 :1 ,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进行分析计算
4.【答案】D
【解析】【解答】A.此实验中,小灯泡越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根电阻丝的材料一样,横截面积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运用转换法,电阻的大小通过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所以,本实验主要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根据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材料的关系,应改变导体的材料,而由题知a、b两合金丝的材料相同,所以,不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材料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加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没有关系,导体本身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5.【答案】D
【解析】【解答】AC.保险丝、电烤炉的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电阻为零,无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超导体不能用来制作保险丝、电烤炉的电热丝,AC不符合题意;
B.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的,超导体电阻为零,不能用超导体制作变阻器的电阻丝,B不符合题意;
D.输电导线若没有电阻,就不会出现由于电阻而引起的电能耗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超导体电阻为零,适用于输电导线。
6.【答案】B
【解析】【解答】A、电阻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A错误,B正确,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欧姆定律判识选项
电阻的影响因素: 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欧姆定律的含义R=U/I只用于计算用电器两端电压以及通过用电器电流计算电阻的公式,并不具有物理含义进行选项判识。
7.【答案】C
【解析】【解答】对于甲和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段导体,由于乙段的横截面积小,甲段的横截面积大,故乙段的电阻大于甲段的电阻;且此两段电阻并联,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关系可知,这两段导体两端电压是相等的;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甲段导体的电流较大。因此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故在分析时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8.【答案】C
【解析】【解答】 由题知,在相同温度下,比较各导体的电阻大小;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有关;铜线和铁线的材料不同,但不知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所以无法确定铜线与铁线电阻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电阻相同,只根据材料,无法判定铜导线和铝导线的粗细程度,故B错误;
C、粗细相同时,铝线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故C正确;
D、长度和粗细均相同时,铝线比铁线的电阻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因此在分析电阻的大小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逐个因素进行比较。
9.【答案】36;1200
【解析】【解答】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利用通过人体的电流计算人体电阻为。
【分析】根据人体安全电压解答;利用,计算电阻。
10.【答案】小于;小于
【解析】【解答】解:当导体的材料相同、长度相等时(由题意知导体温度也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所以A的电阻小于B的电阻;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A的电阻小,所以A两端的电压小于B两端的电压;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11.【答案】导体;不等于
【解析】【解答】 铅笔芯接入电路不同长度时,导致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电流示数发生变化,所以 铅笔芯 相当于变阻器,为导体,铅笔芯的电阻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开关断开,电阻不等于0.
【分析】导体: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金属,人体、液体、石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橡胶、塑料。
电阻的影响因素: 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欧姆定律的含义R=U/I只用于计算用电器两端电压以及通过用电器电流计算电阻的公式,并不具有物理含义进行选项判识。
12.【答案】银板;化学;半导体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银板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故银板为电源的正极。伏打电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单向导电性,利用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
【分析】连接电压表时,正接线柱和电源的正极连接;伏打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
13.【答案】升高;变小;不为0
【解析】【解答】警报器的触发装置是石墨,其原理是整个电路的电压不变,当有火烧到警报器的触发装置后,石墨的温度升高,电阻变小,通过触发装置的电流会变大。从而发出警报;当没有电流通过时,石墨的电阻不为0。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变大;导体都有电阻。
14.【答案】(1)小亮
(2)A、C
(3)导体的长度;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和电阻有关也可;只答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不可)
(4)三
(5)C
【解析】【解答】(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虽然观察灯泡的亮度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但当导体的电阻相差不大时,灯泡的亮度变化不大,不容易进行判断,同时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故小亮的观点正确;
(2)要验证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导体的材料、长度均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3)第1空,A、B两根电阻丝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第2空,分别将A和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时,需保证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完成对猜想三的实验验证;
(5)本实验除运用转换法外,该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因为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
D.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以上4个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C。
故答案为:(1)小亮;(2)A、C; (3)导体的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4)三;(5)C。
【分析】(1)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导体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导体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可以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判断导体电阻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小灯泡的作用;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在研究电阻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其它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