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7: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素养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看拼音,写词语。(11分)
巫婆和她的tú dì( )勾结官绅,以给河神娶xí fu( )为由骗取钱财,没钱的老百姓只好yǎn zhēng zhēng( )地看着女儿被他们带走。西门豹去guǎn lǐ( )邺县后,惩治了恶人,带领大家开凿水渠,guàn gài( )庄稼,让百姓年年都有好收成。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拜见(bài) 戎马(lóng)
B.键盘(jiàn) 扎针(zhā)
C.药剂(jì) 综合(zhōng)
D.纪昌(ji) 骨髓(suí)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B. C. D.
4.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一猜,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是哪一组?( )(2分)
A.键 锈 钢 B.授 揍 凑
C.俱 惧 镇 D.缤 滨 膑
5.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词语不是同一类的是哪一项?( )(2分)
A.慈眉善目 B.鹤发童颜
C.手舞足蹈 D.膀大腰圆
6.下列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爷爷天天锻炼身体,年近七十仍然容光焕发。
B.姐姐圆脸短发,眉清目秀,让人一见就很喜欢。
C.几年不见,表弟长高了许多,亭亭玉立地站在我面前。
D.我们那位老校长短小精悍,整天不苟言笑,很有威严。
7.朗读句子,停顿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8.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
①唐伯虎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②他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进步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③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④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终于成了著名的画家。
A.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9.关于“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复述前要多读几遍故事,熟悉故事内容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复述。
B.有些文章是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的。
C.复述时可以注意故事中提示顺序的词句,如《扁鹊治病》中表示时间的词句。
D.复述《西门豹治邺》一课时,需要将兴修水利这个情节讲得详细一些。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王戎不取道旁李说明他是一个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B.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需要集中注意力,可以写得忽快忽慢。
C.《纪昌学射》告诉我们,学习要下功夫,要有恒心和毅力。
D.《扁鹊治病》讲述了扁鹊和蔡桓侯四次见面的情形,刻画了医术高明、尽职尽责的扁鹊和骄横自负、不听善言的蔡桓侯。
1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句子长话短说。(2分)
老师很高兴,派人去告诉王琳琳:“王琳琳,你这次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充课文,再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王戎七岁,______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取之,_______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填入的字词意思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共33分)
(一)程门立雪(7分)
杨时①……见②程颐于洛③。时盖④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⑤瞑坐⑥,时与游酢⑦侍立不去⑧。颐既觉⑨,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
【注释】 ①杨时:宋代理学家。②见:拜见。③洛:洛阳。④盖:大概。⑤偶:恰巧。⑥瞑坐:坐着打盹。⑦游酢:杨时的朋友。⑧侍立不去:恭敬地站在旁边,没有走开。⑨既觉:醒来的时候。
13.以下节奏划分对理解画线句最有帮助的是哪一项?( )(2分)
A.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B.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C.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D.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4.《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A.读书求学要尊师重道,信念坚定。
B.遇到别人睡觉不能立刻就走。
C.要和老师的朋友交朋友。
D.做老师要像程颐一般让人等。
15.用自己的话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简要复述出来。(3分)
(二)福州三坊七巷(11分)
①福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福州的景点中三坊七巷最为出名。
②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万平方米,现有古民居约270座。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窗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展现了当时三坊七巷众多读书人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③光禄坊的风景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dèng)”,是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大体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④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她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非常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我们这边的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六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16.光禄坊中的建筑大体都保存了( )时期的建筑特色。(2分)
A.秦汉 B.唐宋 C.明清 D.民国
17.冰心的故居在( )。(2分)
A.衣锦坊 B.光禄坊
C.刘家大院 D.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
18.联系上下文,第2段中“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分)
A.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称赞
B.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却无人知道
C.比喻不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讨厌
D.比喻大家都在议论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2分)
A.第②段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了三坊七巷的占地面积和古民居数。
B.第④段通过举冰心对故居十分留恋的例子,来说明三坊七巷的魅力。
C.第②段通过引用吕祖谦的诗,描绘出了当时众多读书人深夜苦读的景象。
D.第③段通过对刘家大院和黄任故居的比较,突出了光禄坊风景之美。
20.第③段画“——”的部分中的“大体”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石公三试张良(15分)
秦汉时期,有个人叫张良。一天,张良散步时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缩,他的一只鞋子掉到桥下去了。
老人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很生气,可是看他毕竟是个老人,就勉强忍住了气,为老人捡起了那只鞋子。谁知道那老人竟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给他穿上。那老人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张良愣住了,盯着老人的背影,心想这老人这样怪,也许有点儿来历。
老人走了不远,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啊,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再到桥上来见我吧。”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他是个有学问的人,赶紧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他一到那边,发现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定,就该早一点儿来,怎么叫我等你呢?”张良只好认错。那老人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到了那老人。老人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他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人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他一见张良,就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了。”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可以给国家出点儿力呢!”张良再想问他,老人不再多讲,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望的《太公兵法》。从那时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
21.张良为什么帮老人捡鞋?( )(2分)
A.因为老人态度友好。
B.因为老人有点儿来历。
C.因为老人行动不便。
D.因为张良尊敬老人。
22.文中哪个情节是反复出现的?( )(2分)
A.张良赴约。
B.张良钻研兵法。
C.张良为老人捡鞋子。
D.张良为老人穿鞋子。
23.老人最后把兵书交给张良,最可能是因为什么?( )(2分)
A.张良是个尊敬老人的晚辈。
B.张良是个信守承诺的人。
C.张良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个性。
D.张良慧眼如炬并有着远大理想。
24.根据提示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选出各部分是详写还是略写。(6分)
(1)起因(详 略):张良散步遇见黄石公并______________。
(2)经过(详 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详 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同学说,从老人的言谈举止和三番五次对张良的刁难中可以看出他倚老卖老,狂妄自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6.成长过程中,你的身边一定有过令你感动的瞬间,或是一句话,或是一个细微的举动,深深触动你的心。请以“热泪盈眶的一瞬间”为题,写写成长过程中令你感动的一件事,通过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徒弟 媳妇 眼睁睁 管理 灌溉
2.B
3.D
4.D
5.C
6.C
7.D
8.C
9.D
10.B
11.示例:老师派人告诉王琳琳,她这次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12.尝 竟走 唯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二、(一)13, B
14.A
15.杨时去拜见程,程颐正好在坐着打盹,杨时就和他的朋友在旁边等,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外面的雪都已经有一尺深了。
(二)16.C
17.D
18. A
19. D
20.不可以删去。因为“大体”指的是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面言。画“——”的部分的意思是光禄坊的建筑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建筑的特色但不是全部保留着,如果删去则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三)21.D
22.A
23.C
24.(1)详为他捡鞋,穿鞋
(2)详张良三见黄石公,获得兵书(3)略张良刻苦钻研兵法,成为有名的军事家
25.不同意。因为老人是为了考验张良,确定是否可以传授兵书给张良,才这样做的。
三、2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