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7: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共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学校cāo chǎng( )北边的墙上满是爬山虎。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在墙上铺得那么jūn yún( ),没有chóng dié(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看起来十分píng zhě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猪圈(quān) 弯曲(qǔ)
B.逊色(xùn) 投降(xiáng)
C.倾斜(qīn) 铺开(pù)
D.步骤(zhòu) 住宅(zái)
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B. C. D.
4.“鹇,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句中“鹇”的读音与( )相同或相近。(2分)
A.茑 B.扪 C.闲 D.鸟
5.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它用前足____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____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____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到____后面,倾斜地铺开。
A.搬 扒 踏 推 B.推 搬 扒 踏
C.扒 搬 踏 推 D.扒 推 踏 搬
6.“老家的村口有一棵老树,树上有一个鸟,树下有一个狗,远处有一方鱼。”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字,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塘 窝 巢 B.巢 塘 窝
C.巢 窝 塘 D.窝 塘 巢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去掉之后意思变化最小的是哪一项?( )(2分)
A.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B.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C.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8.小马在水仙观察日记中写道:“我仔细瞅瞅,觉得它们一点儿也不好看,球茎像大蒜,叶子像韭菜,还没有一点儿香味。”他描写的最可能是哪一项?( )(2分)
A. B. C. D.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下列哪句话的意思相近?( )(2分)
A.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B.无限风光在险峰。
C.有志者事竟成。
D.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0.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2分)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蜜蜂采蜜、蚂蚁汇集、苍蝇逐臭等,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A.昆虫的触角形形色色。
B.昆虫的触角作用很大。
C.昆虫的触角很不起眼。
D.昆虫的触角非常美丽。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雪梅》借雪与梅争春告诉人们事物各有所长。
B.写观察日记时,主要写观察对象的变化,其他内容可以忽略。
C.《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D.《爬山虎的脚》写了作者由连续、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的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1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我从大雁南飞感受到秋天的脚步,“八月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秋天的清凉,“立了秋,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月夜露珠闪烁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共34分)
(一)江雪君的校园植物观察记录表(8分)
序号 名称 平均高度 叶片形状 植株数量 时间 地点
1 山茶 128 cm 椭圆 多 9月7日 乒乓球台旁
2 刺柏 212cm 条状刺 少 9月8日 升旗台旁
3 夹竹桃 268 cm 披针 很多 9月9日 教学楼侧面
...... ...... ...... ...... ...... ...... ......
18 含笑 213 cm 椭圆 少 9月12日 升旗台旁
13.由记录表可知,江雪君在_____月______日观察了刺柏。刺柏生长在_________,叶片是__________形的。(2分)
14.依据记录表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从记录表中可知,江雪君的观察对象有4种。( )
(2)在表的可见部分中,夹竹桃的平均高度最高。( )
(3)表中可见部分的这些植物,是江雪君在学校里观察到的。( )
(4)刺柏与含笑的植株数量肯定是一样多的。( )
15.除了做观察记录表,写日记、素描写生、摄影、制作标本等方式也能帮助我们观察植物。如果你也要观察记录校园的花草,你想用什么方式?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昆虫记(节选)(13分)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带状纹,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吃着一只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蝉被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进攻比自己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而且强壮的东西。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很满意,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以及被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味道似乎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里,堆积着蝉用口器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是。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用果酱作佐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6.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蝈蝈的( )的描写。(2分)
A.鸣声 B.外形 C.食性 D.活动
17.文中画“ ”的内容运用了( )的方法来说明蝈蝈的勇敢。(2分)
A.将蝈蝈比作鹰
B.举鹰抓捕云雀的例子
C.列出具体数字
D.将蝈蝈与鹰作比较
18.蝈蝈喜欢吃蝉的肚子,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分)
A.蝉的肚子没有骨头,容易消化。
B.蝉的肚子肉比较多,味道鲜美。
C.蝉的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D.蝈蝈喜欢新鲜的肉食。
19.读画“ ”的内容,说说能否删掉“很可能”这个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五月的青岛(节选)(13分)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脚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和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和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刚刚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21.樱花开了之后,还有哪些花儿也竞相开放了?( )(2分)
①海棠 ②菊花 ③桃花 ④梅花 ⑤杜鹃 ⑥桂竹香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22.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作者亲自去了小岛,看到了桃花。
B.作者希望在那座小岛上看到桃花。
C.作者想象着自己在那座小岛上看见了桃花。
D.作者没有去那座小岛,但他听别人说那座岛上一定有桃花。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分)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设问
24.你认为第二自然段加点词“填满”用得好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画“——”的内容体现作者从嗅觉、( )、( )等角度观察春天的青岛,请你选择一种或多种观察角度,抓住景物特点,写写夏天的森林或秋天的果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6.梧桐树叶逐渐变黄,花坛里的菊花越开越多,早餐铺子里来了一只小狗,大家欢声笑语格外热闹……每天的上学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你留心观察了吗?
请你把上学路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写出观察对象的变化和你当时的心情。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操场 均匀 重叠 空隙 平整
2.B
3.D
4.C
5.C
6.C
7.B
8.A
9.D
10B
11.B
12.(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2)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把扇丢 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一)13.9 8 升旗台旁 条状刺
14.(1)X
(2)√
(3)√
(4)X
15.示例:我想用素播写生的方式观察记录校园的花草。因为用素描写生的方式不仅可以细致地描绘出花草的外形,还可以帮助我练习绘画,
(二)16.B
17. D
18.C
19.不能删掉。“很可能”这个词语说明作者当时只是猜测蝈蝈喜欢甜食,以此推测蝈蝈爱吃蝉的肚子,但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与原文意思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
20.示例: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赞叹的语气描写蝈蝈的外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将蝈蝈捕提蝉的过程与鹰捕捉云雀的过程进行对比,突出了蝈蜗高超的本领与勇敢的品质,同样流露出作者对蛔蝈的喜爱之情。
(三)21.C
22.C
23.D
用得好。①“填满”一词有装满,塞满的意思,写出了山谷树木的茂盛与苍翠,绿得浓郁。②这一词语具有动态美,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使文章有画面感。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与巧妙,
听觉视觉 示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黄澄澄的梨挂满枝头,红通通的苹果绽开了笑脸,紫莹莹的葡萄一颗挨着一颗。一阵微风吹来,送来甜甜的水果香味,令人陶醉其中。远处,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着丰收的歌儿。
三、2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