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说明性文本阅读(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说明性文本阅读(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8: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大海的馈赠与警告——“蓝眼泪”
2024年4月,福建省平潭海域的“蓝眼泪”再次刷遍网络,引发热议。大海为何会散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出现又预示了什么呢?
“蓝眼泪”其实是对某些海洋生物发光现象的诗意描述,“蓝眼泪”的形成原因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夜光藻和海萤等大量繁殖、聚集,这种现象也可称为“赤潮”。
夜光藻是造成中国“蓝眼泪”现象的主要藻种之一。它是冷水性藻类,其繁殖高峰期多在春末夏初的4、5月份,高温的夏季极少发生夜光藻赤潮。当夜光藻赤潮爆发时,夜晚的海面就发出美丽的“蓝色荧光”,随着海浪起伏,就像大海流下了蓝色泪水。
夜光藻细胞中有成千上万的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颗粒,胞质丝将这些颗粒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当夜光藻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淡蓝色的冷光。当海水中夜光藻密度很高时,淡蓝色的光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蓝眼泪”
原本,“蓝眼泪”只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景,但是,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蓝眼泪”的出现也逐渐变了意味--赤潮的出现往往就意味着当地的海洋环境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可能是海水富营养化,又或是风向和降雨条件的改变。
造成“蓝眼泪”的夜光藻虽不会释放毒素,可是密集的浮游生物不但减少了空气和海水的氧气交换,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其他水中生物无法呼吸。所以,连续出现一两个月还没有消失的“蓝眼泪”会成为当地海域需氧生物的噩梦。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海域捕捉到了多种赤潮生物。随着生态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复杂的赤潮也为科研工作者探究赤潮爆发机制带来一定难度,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懈努力,探索埋藏在海洋生物中的生态奥秘。
1.在我国,“蓝眼泪”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真正造成“蓝眼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A.2024年福建省平潭海域引发热议。
B.海洋生物发光现象的诗意描述。
C.大海流下蓝色泪水。
D.夜光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聚集。
3.短文主要围绕哪些方面来写“蓝眼泪”?( )
①大海为何会流“蓝眼泪”?
②“蓝眼泪”是诗意的描述。
③“蓝眼泪”的发光原理。
④“蓝眼泪”是馈赠还是警告?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你希望“蓝眼泪”现象出现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请你试着从不同角度提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彩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十七世纪,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两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现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
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有兴趣,不单是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在1980年就曾出现过千余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左右。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我们了解它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6.“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现象”中“美丽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
A.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
B.碧蓝的天空铺来云幕,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C.太阳周围现出跟彩虹一样鲜亮的光环。
D.我们的祖先在甲骨文上记载的“晕”字。
7.作者写第④段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
A.探空资料表明,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
B.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
C.白如蚕丝的云幕在高空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
D.晕环是怎样形成的。
8.第⑤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
A.“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B.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C.“晕”的斑斓色彩让人们感兴趣。
D.“晕”可以分为“长晕”和“短晕”。
9.有人认为,删去第②段的内容,并不影响读者对“晕”的了解。你认为第②段留着好,还是删去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福建土楼
①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它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②福建最有名的三大土楼区,分别为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作为华安土楼典型代表之一的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也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③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分方楼和圆楼两大体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热爱建筑、热爱历史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去参观了解一下。你一定会被它的景象所震撼,还会感受到它的历史韵味和客家人群聚而居的氛围。
④南靖土楼遍布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它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美好。你来到了这儿,也一定会被这古怪的建筑、清澈的河水和宁静的生活吸引。来漳州记得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⑤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美轮美奂,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土楼群的景观也不断变化着,圆楼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田螺坑有三个景点,分别是:田螺坑、裕昌楼、塔下村。你可以一路看下去,欣赏这独特的民居建筑。当然,欣赏“四菜一汤”土楼的最佳方式是远眺。景区里有上观景台和下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土楼的面貌。田地、河流、土楼和山川,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⑥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以为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土楼又糅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住在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2008年,福建土楼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有着“土楼之王”“国之瑰宝”美誉的是哪一项?( )
A.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
B.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
C.田螺坑土楼群
D.云水谣的和贵楼
11.下列关于土楼的叙述与文中内容不符的是哪一项?( )
A.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B.永定土楼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风格独特,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C.福建土楼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D.欣赏“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的最佳方式是远眺,景区里有上观景台和下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土楼的面貌。
12.第①段画“_____”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主要”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3.请你为土楼拟写一句宣传语,要求内容相关、形式对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火锅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饮食文化,大多是通过不同食材的组合碰撞而产生的,火锅是集大成者。草原的牛羊、海洋的鱼虾、中原地区的蔬果以及高山山岭里的蘑菇……来自天南地北的食材在一口锅中汇聚,沸腾的汤底、扑面而来的热气,穿过遥远的时空,人们得以在这烟火缭绕中相遇。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火锅了。这其实并不奇怪。事实上,火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烹饪方式之一,在“锅”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用陶罐烹煮食材的方式最为普遍。当时的油脂十分宝贵,所以这种用清水煮食材的方式,其实和今天的清汤火锅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火锅煮食的方式由原始烹制形式演化而来。青铜器具发达的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制作出了“温鼎”,这种鼎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温煮食物,下层用来放置炭火等燃料,形似火锅。“远古火锅”经历了从陶器到全属锅、从乱煮到分格的演变,唯一不变的是,哪怕到了西汉时期,火锅依旧是厨房里的一种炊具。
直到公元 10世纪,生活在严寒之地的契丹人给火锅带来了显著的变革。或许是为了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维持食材的温度,在一幅契丹壁画上,出现了众人围着火炉吃火锅的画面,火锅终于完成了从“一种烹饪方式”向“一种饮食风俗”的转化。蔬菜、面条、腐竹、肉类……各种食材均可下锅,来者不拒,荤素搭配,调味包容东西,用料不分南北,象征海纳百川、兼济天下。客家人的习俗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火锅的用料有七样是绝对不能少的,即肉、鱼、韭菜、芜荽、葱、蒜、芹菜,它们分别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富足、有余、永远幸福、人缘好、聪明、会算、勤快火锅的热乎乎,表达亲热,有一种火热及亲密的情感;火锅的圆通通,表示团圆吃火锅时,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男女老少围着热腾腾的火锅,举杯畅饮,温情脉脉,洋溢着融治热烈的气氛,体现了大团圆的中国传统文化。
14.第一自然段中的“集大成者"体现了火锅的什么特点 ( )
A.饮食方式的多样性。
C.烹饪方式的多样性。
B.食材组合的多样性
D.饮食对象的多样性
15.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 )
A.火锅转化为饮食风俗及其表现。
B.火锅蕴藏着传统文化,
C.火锅寓意着美好祝福。D.火锅是为了驱除寒冷16.文章以“火锅的前世今生”为标题,主要是想说明什么 ( )
A.火锅穿越遥远的时空与人们相遇。
B.火锅依旧是厨房里的一种炊具。
C.火锅体现大团圆的中国传统文化。
D.火锅经人们创新改进不断演变,
17.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大多”一词可以删去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吃火锅的场景,结合文本说明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 D
3.C
4.不希望。示例:“蓝眼泪”使空气和海水的氧气交换减少,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其他水中生物无法呼吸。
5.示例:①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蓝眼泪”的出现 ②大海中的需氧生物都有哪些
二、6.B
7. D
8.A
9.留着好。因为第②段讲的是我们的祖先对“晕”的观察和记载,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并且交代清楚了人类对于“晕”的记录的开端。
三、10.B
11.B
“主要”在句中指福建土楼的12.不可以。建筑材料多数是土、木、石、竹,如果删去,句意变成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只有土、木、石、竹,与事实不符。“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3.示例:土楼不土,民风淳朴。
四、14.B
15. A
16. D
17.不可以。“大多”表示大部分、大多数,如果删去就说明中国的饮食文化都是通过不同食材的组合碰撞而产生的,与事实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8.示例:除夕,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围坐在火锅旁,一边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一边聊着家常。这时候,吃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享受,火锅的热气腾腾加上热闹的氛围,更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温暖,蕴含着除夕阖家团圆的传统习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